時尚界的時尚是跟風,我們眼中的時尚是我們所不擁有的一切。
2017年11月,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秀在上海舉行,一時之間公關軟文和網友討論起飛,過去中國網友不太熟悉的超模們吸引了無盡的流量。在維密秀上,奚夢瑤的意外摔倒更是引發了激烈討論。諸多自詡為懂時尚的公眾號瘋狂討伐奚夢瑤的不專業。但這絲毫沒有阻止奚夢瑤憑藉時尚超模的形象,在中國變成一名當紅娛樂明星。不管是討伐她、還是路轉粉,沒有人問過,她真的是代表時尚的超模嗎?
回到這個問題需要進入時尚模特的世界。Mears這本書揭示了時尚超模的工作體驗,以及模特們每天面對的經紀人和客戶的工作與理念。首先,這個世界的一條基本原則是,普通觀眾覺得好看的,在時尚界都是low的。 想成為超模,要擁有一種look。Look最直接的翻譯是外觀、外表,但它不只是好看(beauty),更是一種前衛的感覺;look也不僅僅是外貌,也包含模特的個性(personality)。獨特的外貌與個性相結合,構成了超模look。超模look可以說是一種整體風格。這是成為超模的基本要素。超模look當然有很多類型,例如波西米亞風、頹廢風、瑜伽範兒、巴西風、比利時風、俄羅斯洋娃娃…毫無疑問,模特可以調整自己的妝容打扮,甚至是假裝自己的個性來改變類型。然而一個最基本的區別終究難以逾越。時尚界並不是個均勻的整體,而是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圈子:先鋒時尚和商業時尚。 先鋒派“為了時尚而時尚”,他們不在乎金錢,追求的是時尚界的聲望;商業派純粹地為了利潤而生產。先鋒派活躍於雜誌、時裝週和奢侈品牌活動中;商業派面向大眾消費市場。先鋒派面向的觀眾是行業內的其他生產者,包括時尚編輯、設計師和其他時尚從業者,商業派的觀眾則是普通消費者。追求真正的時尚才有機會成為時尚超模,並因此獲得超額回報,但是
追求時尚本身是一個不可預測的過程,誰也不知道誰會是下一個超級明星;相比之下,商業模特的收入更加穩定,但是其時尚聲望遠遠不如先鋒派所追求的高端時尚。兩個時尚世界裡,模特的外觀有明顯的區別。先鋒派追求的是前衛的外觀(edgy look),強調獨特、有力;商業派更青睞柔和(soft)的、傳統上被接受的外觀,希望能夠取悅普通消費者。Edgy和Soft字面上也是反義詞:一邊是尖銳的高級時尚,另一邊是柔軟的大眾消費者。當然,這個區分並不是絕對的,模特們也希望從商業向時尚轉型,儘管這非常困難。 特定的look吸引著對應的客戶。然而客戶不會從天而降。進入模特行業的年輕女性們,必須依附於大大小小的經紀公司。經紀人根據模特們的look和客戶的口味進行推薦匹配,同時也為模特定價。模特工作的報酬並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經驗與名氣、工作類型的變化而調整。模特們不斷地試鏡,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得到工作。因為每一次試鏡,幾乎都是十幾名模特爭取一個機會。所以模特工作往往很不穩定,收入也並不理想。她們工作中最花費時間的是試鏡,試鏡卻沒有報酬。儘管模特們總是在經紀人的管理之下,她們與經紀公司並非僱傭關係,所以也不會有勞動保障。模特更像是一種自由職業者,在時尚界尋找出頭的機會。這是個 贏者通吃的行業,少數站在頂端的超模為自己和經紀公司帶來大量的報酬,而普通模特的收入很低且不穩定。於是,經紀公司大量簽約年輕的模特,期待發掘下一個站在時尚頂端的超模;大量的年輕人不斷進入模特行業,帶來激烈的競爭。當經紀公司認為某些模特沒有希望時,又立刻無情地拋棄他們。模特的職業壽命通常很短,平均來說,大部分模特的職業壽命是5年,從業者的流動性很高。兩個時尚世界的模特工作體驗差別很大。追求高端時尚的模特獲得的金錢報酬很低,為雜誌拍攝平均每天只有100美元,一場幾天的走秀報酬總體在500-1000美元之間。而商業模特拍攝購物目錄、商業廣告的收入非常穩定。拍一天購物目錄一般是幾千美元,一個電視廣告或商業廣告的報酬平均是3-5萬美元。收入不同的主要原因在於,有名望的時尚雜誌和設計師們知道,他們不需要付很多錢,模特們就願意為他們工作。畢竟,他們代表著珍貴的符號資源。衣服、鞋、手包、甚至是與他們合作的機會、參加一些活動的機會都可以是報酬。高端時尚的模特們藉此贏得聲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幾十萬、上百萬美元的奢侈品牌代言機會,儘管這樣的機會鳳毛麟角。模特的經紀公司也分不同的類型:小公司專注於某一種look,靠差異化路線取勝;國際化的經紀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橫跨電視、娛樂、運動等多個領域。對於絕大部分經紀公司來說,在聲望和收入之間必須取得一定的平衡:沒有商業模特帶來的收入就無法生存,但是完全沒有聲望,又無法在時尚界立足。所以經紀公司願意養著少數收入很低的先鋒時尚模特,她們為整個公司帶來時尚聲望,還能不斷吸引新的年輕人。 海報、廣告和T臺上模特們的光鮮形象掩蓋了她們為此付出的辛勤工作。成為超模需要付出的努力既有體力上的,也有情感的。成為超模、擁有完美超模look的工作目的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模特要不斷地追求一種完美的形象,但同時她們又註定會失敗,因為保持完美本身是不可能的。模特的工作,可以稱為是審美勞動。審美勞動在零售、餐廳、酒吧、旅遊、娛樂等行業廣泛地存在著。員工被有意識地訓練為展示品,展現令人愉快的個性和美好外貌。顯然,審美勞動在模特行業發展到了頂點。而對於作為個體的模特來說,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沒有任何監督與指導的情況下,保持完美的外觀?模特工作充滿了不確定性:進入模特行業和最終獲得成功其實都不受模特的控制。絕大多數模特是被星探發掘的,而不是主動進入行業的。進入行業後她們又發現,無法有效地獲取試鏡時客戶的評價。所有過程都是不公開的,模特們不知道客戶在想什麼、誰為什麼得到或沒有得到某份工作。據說有一些信號是可以觀察的,但是這些信號大多基於傳言,並不總是準確。模特行業的工作,只有一種體驗是確定的、所有人都經歷過的,那就是被拒絕。因為總是有太多人在追求同一份工作了。被拒絕不僅僅是得不到工作,也包括在工作互動中的各種負面反饋,例如被語言或眼神否定、公然被評頭論足、甚至被嘲笑身材。為了提高成功的幾率,模特們把注意力轉向了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自己的身體和個性。塑造身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模特們卻沒有任何的監督或指導。更重要的是,完美身材的標準從來沒有被明言,它充滿了不確定性、甚至是不存在的。於是模特們的努力也就有了雙重的不確定性: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符合一個不存在的標準,以及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身體更符合這個標準。
因為時刻處於他人的凝視之下,來自客戶的、經紀人的、試鏡現場的陌生人的、以及模特之間的凝視,模特更可能把自己的身體視為是有問題的。人們甚至都不用談論身材,模特就可以感受到對身材的要求。經紀公司有意少報模特的體重,是提醒她們和理想體重的差距;試鏡時樣品牛仔褲總是最小號的,是提醒模特與理想腰圍的差距。因為時尚界迷信年輕,模特還普遍地對年齡撒謊、少報年齡。除了塑造身體,模特也塑造新的個性。這是一種情感勞動。模特們要學習不同的穿衣打扮,根據不同的工作需求展現特定的個性特徵。例如,模特們總是會策略性地在試鏡時表達友好,又要根據不同的客戶來展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徵。經紀人們鼓勵模特們做自己,但又要求模特為了得到工作有策略地調整自己。
作為個體的模特不管多努力,她們還是常常感覺到,自己的職業命運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她們也確實無法掌控。決定模特行業工作分配的是經紀人與各種客戶組成的網絡。對於經紀人來說,模特是過量供應的,而且同質性非常強。經紀人們首先需要一雙慧眼,區分出哪些外形適合先鋒時尚,哪些適合商業時尚;同時經紀人還要了解模特的個性,哪些適合更專業化的商業拍攝,哪些更能標新立異、進入先鋒時尚圈子。這樣,經紀人們就可以給客戶推薦合適的候選人了。攝影師、設計師、雜誌社、廣告商等客戶負責做出選誰的決定。顯然為商業廣告選擇模特相對容易,因為他們尋找的是大眾型的好看,需要的是好相處、拍攝起來專業化的模特。商業客戶有穩定又豐厚的報酬,但是幾乎所有人都鄙視商業時尚。拍購物目錄只是幹活而已,這樣的工作無聊而且缺乏創意,稱之為時尚就是個笑話。真正的時尚是先鋒時尚,而真正困難的也是為先鋒時尚選人。什麼代表了先鋒?標準永遠在變化。首先可以明確的是,真正的時尚不是由消費者的口味決定的,因為先鋒時尚是給其他時尚圈內人看的。為了追趕時尚潮流,圈內人們也需要訂閱時尚雜誌、和不同的人保持聯繫,最終在時尚圈內感知時尚趨勢。
時尚圈同樣有羊群效應。經紀人努力為自己的模特製造一種她很受時尚界歡迎的氛圍,客戶也希望自己喜歡的模特能夠得到其他人的重視。畢竟,模特唯一的價值來自於她被高端時尚圈接受的程度。即使是最權威的時尚客戶,也想要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模仿正確的look。模特行業選人的預訂機制,就是誰在流行的風向標。活在時尚圈內的這些圈內人,同樣害怕被時尚所拋棄。於是他們瘋狂地預訂其他人也在用的模特。時尚超模就這樣在時尚圈的跟風中誕生了。時尚超模是無數少男少女仰慕的對象。超模look不僅表達什麼是時尚,也傳達著什麼是美、好看應該是什麼的價值觀念。時尚超模也是飽受批評的群體,因為時尚界堅持著“瘦”“白”這樣的極端標準。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模特越來越瘦了,即使服裝的銷售對象其實並不瘦?為什麼白人依然主導著模特界,即使種族平等的理念已經如此深入人心?嚴格來說,這個問題並不準確,因為如前面所說,其實有兩個時尚界,而 兩個時尚界的情況是不同的。在商業時尚中,被青睞的模特是那些普通人會覺得性感的、“媽媽”會覺得可愛的外形。也就是說,模特是被用來吸引消費者的。所以在商業時尚的世界裡,模特的種族與外形其實更多樣。因為少數族裔消費者越來越重要了,所以非白人模特增加了;因為性感能夠吸引人,所以極端的瘦的標準放鬆了。極端的瘦和白人統治,更多地發生在先鋒時尚中。先鋒時尚本來也不是為了普通消費者準備的,所以自然也不會因為消費者或大眾媒體上的批評輕易改變。在這裡,不性感是一個必要條件,模特只是展示的一小部分。先鋒時尚的意象,據說是為了表達設計師的認同,描繪奢侈的生活方式,傳達出一種畫面、一種風格、一種感覺。在高端時尚行業打滾的客戶們面對著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時尚趨勢誰也無法預測。他們的首要原則是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經紀人們根據過去的經驗推薦模特,客戶們也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擇模特。這裡,選擇極瘦的白人模特,變成了一種生存策略。所有人都被傳統所束縛,但又沒有能力打破這個傳統。在這樣純白的模特界,為了不顯得種族歧視,攝影師和設計師們還是會找個別少數群體來裝點門面。但是即使要嘗試少數族裔模特,他們也會選擇最像白人的模特。例如,長相沒有黑人特徵的黑人模特,就是個很好的選擇。“除了她的膚色,所有地方都和白人一樣”。 我們的社會中存在著男性行業與女性行業,例如男醫生女護士、男政客女教師、男工程師女售貨員。男性行業的報酬與聲望總體好於女性行業,相同行業裡男性的回報總體也高於女性,女性還常常面臨著玻璃天花板。甚至是在傳統的女性行業,男性也有優勢,他們會坐上玻璃電梯飛快升職。只有兩個行業是相反的,一個是色情行業,例如性工作、脫衣舞、色情影星,另一個便是模特行業。在這兩個行業裡,女性收入明顯高於男性,而男性似乎沒有任何性別優勢。模特行業在1920s年代誕生。1960s成衣銷售將注意力轉向男性時,男性模特也開始流行。今天,一種被稱為都市型男(metro-masculine)的男性特質開始被青睞,在乎外貌、花時間在打扮上的男性似乎開始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但是,女性模特的收入始終遠超男性模特。因為傳統的社會觀念是,靠展示自己的身體謀生,不是男性的理想職業選擇。在我們的社會文化價值體系中,歸根結底,女性的身體作為性感和美麗的客體是更有價值的。 對比之下,男性的身體參與的是各種職業運動。專業成為裝飾性的物品,是女性的工作,這與傳統的男性特質是相悖的。即使在今天,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鏡頭裡模特的形象都是女性化的。真正的男性氣概,應該是運動員、體育明星的形象。“真男人”不當模特,因為模特本質上是被凝視的,是女性的。 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價值。無數女孩的夢想是成為時尚超模,對於她們來說,成為時尚超模本身就是目的;男孩們大多沒有從小就因為外形被評價的經歷。事實上,Mears也發現,很多男模特只是把模特工作當作能去旅行、謀生、進入創意產業的機會,而不把稱為超模當作目的本身。 Ashley Mears自己也是個時尚模特。為了寫作這本書,原本打算退休的她重新回到模特行業,再次體驗了兩年在聚光燈下的生活。其實,真正的聚光燈打在身上的時刻並不多。模特工作的真相是在無數次失敗的試鏡間隙獲得偶爾的機會。但是Mears總是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凝視(gaze):來自客戶,來自經紀人,來自試鏡路上的路人,來自試鏡現場的陌生人,來自其他模特……來自男人的,也來自女人的。Mears感受到的是活在生活聚光燈下的模特生活。每時每刻她都感受到凝視對自己身體的挑剔。與此同時,成為模特也有積極的一面。模特們在T臺上、在聚光燈下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成為注意力焦點的興奮,感受到對自己個性與身體的自信。在T臺上展示自己,這不能被簡化為女性的客體化,這也是一群年輕、有活力、自信女性的自我表達。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女權主義者—— 女權主義關心男人和女人們的生活體驗,承認所有不同體驗的價值,而且理解人們可能同時感受到的快感與壓迫。閱讀更多 土逗公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