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作者:CydenyLau映畫冒険影評人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故事題材之一,純粹的愛情戲劇在當今的好萊塢主流製作中幾乎已經絕種了——而僅僅在二三十年前,這還是收割票房和人氣,甚至是通往奧斯卡的重要選擇之一——梅格·瑞恩和湯姆·漢克斯,朱莉婭·羅伯茨和理查·基爾,《英國病人》《莎翁情史》,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但到了現在,比起塑造真實可信的感情和富有激情的人物關係,電影製作者們似乎更加傾心於撒狗血和畫外腦補。部分原因,自然是由於好劇本的缺乏,而另一個原因,似乎可以追溯到第四波女權活動對保守和傳統的浪漫愛情戲劇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存在著片面化的,從形式到內容的反對與抨擊。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的自我賦權一定要與愛情相悖。2018版的《一個明星的誕生》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從好萊塢的自我剖析,到更為重視人性本質的現代化處理,這本身也體現著時代的進步屬性。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有趣的是,就像54版是37版的直接翻拍一樣,18版就像是76版的直接翻拍——除了結局的處理不同,整部電影就像是套上濾鏡一樣格外精緻。儘管這是布萊德利·庫珀的導演處女作,但在資深編劇艾瑞克·羅斯(《本傑明巴頓奇事》),以及傳奇攝影馬修·利巴提克(《衝出康普頓》)的幫助下,《一個明星的誕生》有著罕見的成熟質感,和強烈的原始力量。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雖然製作規模與《愛樂之城》類似,但《一個明星的誕生》顯然是一部更加精美的,也能夠被現在的好萊塢複製的電影作品——並不是典型的作者型獨立電影——既有著非常的商業潛力,也不缺乏真正的藝術性。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從根本上說,《一個明星的誕生》其實象徵著傳統愛情電影的復興與演化。向那個曾經鍾愛於此,但現在又無從下手的好萊塢,給出了一個優秀的答案。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與剛剛重生的《神秘博士》類似,《一個明星的誕生》也有著漫長的(男性)歷史:從1937年的珍妮·蓋諾/弗雷德裡克·馬奇版本,1954年的朱迪·嘉蘭/詹姆斯·梅森版本,到1976年的芭芭拉·史翠珊/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版本,再到現在的LadyGaGa/布萊德利·庫珀版本,能夠清楚地看到不同時代留下的深刻印記。而崛起與毀滅的雙螺旋故事之經典,甚至在《藝術家》《愛樂之城》中也能發現明顯的參考。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儘管可以追溯到1932年,但18版的《一個明星的誕生》在觀感和氣氛都很自然:在狂熱和令人窒息的同時,也有著精緻和親密的時刻。儘管設定在當下,但18版在精神上與76版幾乎一致,依舊是一部複雜和復古的70年代戲劇,圍繞著兩位明星之間的情感和命運纏結而自然流動:一個走在自我毀滅道路上的搖滾明星,一個天才而又天真的年輕歌手——當她的事業慢慢起飛時,他也一步步慢慢崩潰——浮華轉瞬即逝,就是這部悲喜劇的基本概念。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而18版在這一基礎上更近一步,將這種傳統的浪漫戲劇變成了一種源於內心深處的主動體驗,通過表演上令人意外的深度,為複雜的故事本身帶來了更高的可信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布萊德利·庫珀的處理。在過去數年中,他逐漸將事業重心轉向銀幕之後,這顯然也為他積攢了不少經驗。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在《一個明星的誕生》中,觀眾能夠很好地體會到他在捕捉細膩情感上的耐心,而這種專注和熱情,也明顯感染到了LadyGaga。儘管這並不是她首次觸電,但帶有部分自傳性質的角色設定,很好地激發了她的表演才能,也從未讓她的明星氣質妨礙了角色。比起《美國恐怖故事》中不痛不癢的出演,《一個明星的誕生》讓我們看到了她也能夠勝任和展示出角色的內在層次。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好萊塢在對搖滾世界的描寫上似乎一直不得要領(比如湯姆·克魯斯的《搖滾年代》),但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在今年發生改變:除了以愛情故事貫穿始終的《一個明星的誕生》,還有另一部非常有潛力的搖滾題材電影,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默丘裡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就前者而言,18版彌補了76版在舞臺氣質上的不足,也很好地平衡了新老好萊塢在同一個題材上的不同側重。

一個明星的誕生,提醒好萊塢別走了太遠,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些不足的話,那就是富有詩意和浪漫氣質的畫面風格在很大程度上衝淡了故事的憂鬱氣質,也讓結局的到來顯得有些缺乏力量。但布萊德利·庫珀令人信服的表演,為電影中的“好萊塢”增加了赤裸裸的人性和真實感。最終,《一個明星的誕生》也就不單純是傳統戲劇形式的一次迴歸,而是提醒了好萊塢,應當對電影擁有怎樣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