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卵管不顯影,卵巢早衰,備孕4年,終於熬過NT順利通過

我想我的經驗也許會對很多人有幫助,也謝謝姐妹們曾經對我伸出援助之手,讓我不再那麼迷茫彷徨甚至慌張沮喪!

我和老公從高中在一起然後雙雙考入同一所學校,他是復讀一年才考上,所以我們成了師兄妹!大學因為有空閒時間比較多,戀情進展的比較快,很快兩年的時間我們就住在了一起,很慶幸最後我嫁給了他,第一次也是他,有一次房事內射,算算日子在我排卵期,嚇的我六神無主,我便吃了緊急避孕藥,那樣我也沒在意這件事了,連例假沒有如期而至,推遲了十天我都還在等待著例假的來臨,我以為這次可能月經不調的,雖然以前從未這樣過,但是我還是沒有任何我懷孕的念頭,有一天突然就來紅黑的了,我心裡的石頭放下了,但是第二天又幹乾淨淨什麼都沒,我很奇怪過了五天後我終於買了個驗孕棒驗驗,刺眼的雙槓,我的手都在發抖。在那狹小的空間裡我的恐懼是那麼的龐大,大到要把我吞噬了。拿給老公看,他也沉默了,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勇氣去面對這件事,我腦子閃過的是不要這個孩子,我們都還小沒能力養活這個孩子,還有太多要努力的地方,我直接說了我心裡的想法,他也支持我的想法,就這樣我們拋棄了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也許是恩果報應,在日後我的備孕之路走得那麼艱辛!

輸卵管不顯影,卵巢早衰,備孕4年,終於熬過NT順利通過

大學畢業後我又讀了一年的研究生,2013年我們結婚了,商量著可以先做個孕前準備,人流過後我開始滿地的掉頭條,加上手機也越來越智能化,經常性的會把手機捧在手上,頸椎特別痛,睡覺也是那種半醒半睡的狀態,那時候想著得先把身體徹底的檢查一遍,就去做了個孕前檢查,查出脲解支原體陽性,其他的沒發現什麼問題。人流後我的月經總愛拖拖拉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人流選擇了一個私立的小醫院還是什麼原因原因導致我感染了脲解支原體。後面半年自然備孕無果,醫生強烈要求我做造影,結果顯示右側積水,左側不顯影,就是不通的意思,直接被告知需要去做試管,月經總是拖拖拉拉我想著要不就也做個宮腔鏡看看什麼情況。做完後顯示一切正常,因為不想試管。

14年到15年下半年一直都在看中醫,這裡真的很感謝我的婆婆,她一直都鼓勵著我,而且每天還為我熬中藥。沒半個月去省中醫看一次專家。月經拖拖拉拉有所改善。但是每個月姨媽都是如期而至,我有點按賴不住!和老公商量著去做試管,雖然他才創業2年多,加上我們平時的外快也有一點點的積蓄。

16年開始試管之路,術前的一系列檢查包括凝血系列、腎功、血糖、內分泌全套(月經週期第2-3天抽血)、白帶常規、尿常規、宮頸刮片、心電圖;其中:傳染病系列檢查:梅毒、HIV、乙肝系列、丙肝檢查有效期為半年,血、尿常規有效期1月,白帶常規為助孕當月結果,複查的支原體還是陽性,其實之前檢查出來後吃過藥複查好了,後面再檢查又有了,所以這個支原體是反反覆覆的,因為怕這個導致胎兒畸形,所以我先吃了阿奇黴素把支原體治好。打了四個半針達菲林控制內異在17年1月進周,最後取卵12配成5個,內膜只有0.7移植倆新鮮一級胚胎,結果失敗。17年6月移植剩下的凍胚,還是以失敗告終!17年10月檢查amh只有1.68不知道什麼原因卵巢開始早衰,醫生建議我先調理下卵巢再準備下一次的促排。年紀輕輕20多歲的年紀卻卵巢早衰了,也許熬夜和促排都有關吧。

試管之前我就把工作給辭了,從醫院回來就成了無業遊民,原來把希望寄託在試管上,現在試管失敗了,備孕壓力更大了。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去看別人的育兒分享、萌寶視頻的,在網上搜輸卵管問題可能的原因,在媽媽網上看到有和我一樣輸卵管問題的姐妹,分享了張老師寫的《輸卵管問題的受孕邏輯》的文章,說分析的很詳細,並且還附上了調理方法,並說她成功好孕的,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去網上找到了這篇文章,文章概括了輸卵管6種情況和需要做的治療方法,還有受孕的簡筆畫,簡直形象的不要不要的,我覺得還是蠻靠譜的,文章字圖太多,姐妹可以去網上搜下 備孕一珍,找來自己看看。

看了很多輸卵管問題姐妹的經驗分享和輸卵管問題的科普文章後,我跟老公決定試試看,要是懷不上,只能繼續試管了,也趁這半年的時間把身體好好的調養好,從去年11月開始調理,一直到今年的4月20號,我的寶貝妥妥的來了,最開始做了幾個HCG跟孕酮檢測,數值不是特別好,懷孕8周的時候還出現了血色的分泌物,有時直接是血,真的是把我給嚇慘了,立馬去醫院,醫生照了B超,胎心胎芽都有了,醫生讓我放心,昨天NT順利秒過,寶寶好配合。

輸卵管不顯影,卵巢早衰,備孕4年,終於熬過NT順利通過

姐妹們,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不管是那裡出現了問題,得先找到問題再去解決問題,像我這樣輸卵管不顯影直接去做試管,最後盲目的促排,傷害身體不說,還導致了卵巢早衰,真的是得不償失。即使是做試管我們也得有一個號的身體。孕路剛剛開始,希望自己都一切都順順利利。最後祝福還沒有懷孕的姐妹早日懷孕,有寶寶的好孕養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