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說歷史 第12期:過節隨份子扎心?看古人結婚天價份子錢與彩禮

現如今一場婚禮下來,不管是隨分子的親戚朋友,還是舉辦婚禮的東家,不管是儀式流程再怎麼精簡,一場婚禮算起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可以追溯到古代對古人結婚的天價彩禮,現代人隨份子錢那算是小意思了。

緣說歷史 第12期:過節隨份子扎心?看古人結婚天價份子錢與彩禮

婚嫁那是大喜之事,宋朝開始流行起來厚嫁,據說當年秦檜的老婆嫁妝就價值20萬罐,摺合人民幣就是幾千萬。不過宋朝的天價陪嫁也是事出有因的。按照當時的法律,嫁妝屬於已婚婦女的私人財產,任何人不得動用!即便將來丈夫一紙休書,讓女方回了孃家,這些陪嫁財產也依然歸女方所有。

有了天價的嫁妝,公婆必然會對兒媳高看一眼!女方也會在公婆家裡得到應有的尊重。但是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不買後價的賬,他下令禁止民間在行天價彩禮。忽必烈這樣說,“婚姻聘財表裡頭面諸物在內,並以寶鈔為財,以財畜折充者,德君和同不拘此例,並不以元寶超為擇”,按照這項禁令的提倡,對當時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後來經過時間的驗證,該禁令扼制不良風俗並沒有產生實際的效應。 社會奢靡之風發展到後期,甚至出現了傾家蕩產的情況。

緣說歷史 第12期:過節隨份子扎心?看古人結婚天價份子錢與彩禮

因為一方面忽必烈再頒佈禁令時,沒有明確規定懲罰的措施,一方面有沒有規定彩禮上線的標準,老百姓一琢磨婚嫁大事也不能太寒酸啊!因此,這項禁令最終那就是形容虛設了。份子錢這個東西,興趣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立項份子錢這個規則,本來是處於互助的精神。古代封建社會處於農耕時期,家家戶戶靠天吃飯,最苦的當屬農名兄弟了。同樣作為農民出身的擁戴者朱元璋,自然是十分關心農名兄弟的幸福指數。

要發展生產力,還得出苦力興人丁,可是放眼望去,各家基本窮的的叮噹響,連媳婦都娶不上,哪來的人丁興旺。於是,朱元璋趕緊給農民兄弟發了張文稿,鄉里人民,貧富不等。婚姻死傷吉凶等事,誰家無之?今後本里人戶,凡遇此等(事),互相周給。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貧窘,一時難辦,一里人戶,每戶或出鈔一貫,每裡百戶,便是百貫,每戶五貫,便是五百貫。如此資助,豈不成就。大概意思就是說鄉里鄉親總有一個條件好的,誰家不有個婚喪嫁娶,大家互相幫忙。遇見誰家比較困難,大家一起出錢幫他把事辦了,不也是成人之美嘛!

緣說歷史 第12期:過節隨份子扎心?看古人結婚天價份子錢與彩禮

由此可見,份子錢它誕生的開始,帶著互相幫助的人情味兒的,只是發展到現在成了大部分人現在生活的負擔,其實份子錢並不是衡量人與人有關係的唯一的標誌,更不能把它看成一種交易。婚禮是和親朋好友分享人生喜悅和快樂的重要時刻,而隨禮則是親戚好友,禮尚往來,加深感情的重要形式。赴宴時遞上紅包,恭賀一句,新婚快樂,早生貴子,是被親人的祝福,也是加深彼此情感交流的儀式,因此在合理範圍內隨份子錢其實也是值得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