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結合」走出工業轉型新路!多家人工智慧企業落戶麒麟高新區

智能製造是南京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而實現“無人工廠”“機器換人”,離不開軟件和信息服務相關技術。南京麒麟高新區將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技術與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等領域緊密融合,走出了一條“軟硬結合”的新路。

“軟硬結合”走出工業轉型新路!多家人工智能企業落戶麒麟高新區

應用“機器視覺”,良品率提升四倍

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手機、電腦屏、電視機等液晶面板產品,拿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細觀察屏幕,看看有沒有“壞點”、黃斑、劃痕等缺陷。生產企業面對成千上萬個屏幕,顯然無法用肉眼判別這些“壞點”。位於麒麟高新區的南京匯川工業視覺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

“以往檢測這些‘壞點’,全靠技術人員盯著紅、綠、藍不停閃動的屏幕進行肉眼辨別,一看就是一天,不僅對視力是極大傷害,產品質量也很難保證。”南京匯川總經理李勃介紹,該公司運用深度學習技術研發了一套“手機屏幕缺陷檢測系統”,工人只要“傻瓜式”地輸入7個參數,就能把產品的良品率水平要提升四倍以上。“這套系統通過對產品進行不同角度的拍照,然後運用深度學習算法進行圖像識別,發現與正常部分不一樣的區域,從而挑出有損壞的產品。”他說。這些“機器眼睛”還能“自我進化”,乾的活越多,系統的判斷也會隨之越來越準確。

“軟硬結合”走出工業轉型新路!多家人工智能企業落戶麒麟高新區

中科院人工智能“國家隊”落戶麒麟

在機器視覺、模式識別等領域,麒麟高新區還有另外一位“重量級選手”。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是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國家隊”,其模式識別實驗室早在1987年就成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去年,該研究所與麒麟高新區合作,共建了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創新研究院。

“基於結構光的高幀率3D視覺系統,可以實現每秒1000幀的視頻處理和高速智能相機功能。這種識別系統能辨別一般人肉眼看不到的動作。比如在高速運轉的生產線上,過去需要停下來對產品進行檢測,而現在可以邊走邊對瑕疵進行檢測。”研究所高速識別部門負責人顧慶毅介紹,研究院正與我市一家攝像頭廠商合作共同研發一款高速智能相機,可以對目標快速識別、追蹤和分析,價格預計只有國際上同類產品的1/10。

“毫米級”物流機器人,實現生產環節無縫對接

麒麟高新區不僅有領先的機器視覺公司,在南京匯川同一幢樓裡,還有一家物流機器人創業企業——歐米麥克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研發的搬運機器人,不僅能前進、後退、90度拐彎,還能45度斜行、在平面內360度任意方向移動和精確定位,遇到障礙物自動停止、啟動等,在狹窄逼仄的空間內實現“毫米級移動”。該公司常務副總陸靖介紹,歐米麥克機器人的負重能力達10噸以上,可以“手腳並用”完成原料與成品的物流輸送,實現各生產環節的無縫對接、工序與工序之間的串聯銜接,減少人工重複勞動和出錯率,提高生產效率。

文章轉自:南京日報

園區發佈群:43406906

更多精彩,歡迎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