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信息安全的城池

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存在的短板,影響著用戶對網絡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如何守好數據的城池,成為亟待破解的現實問題。

守好信息安全的城池

9月17日—23日是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和公民個人信息有關的網絡安全話題,持續引人關注。

置身互聯互通的網絡時代,個人信息的採集與記錄十分普遍,相關信息在特定平臺的共享也無可避免。一定程度上,這為拓展網絡應用、便利日常生活提供了必要條件和基礎。然而,面對源源不斷的“授權”要求,人們也不無擔憂:往往一點擊“同意”,個人信息就必須共享,這樣的程序或應用會不會埋下隱患?從某種意義上說,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存在的短板,影響著用戶對網絡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

現實中,個人信息洩露的案例經常可見。學生剛報名參加考試,輔導機構就找上門來;孕婦還沒下產床,月子中心就已掌握情況;購買了新車,結果推銷房產的電話也紛至沓來……遭洩露的個人信息數目驚人,背後衍生出複雜的利益鏈條。有鑑於此,近年來,多部門多次加以集中整治,著力強化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例如,針對用戶快遞單信息頻遭販賣,推動物流行業改進管理,推廣“隱形面單”。然而,就像最近某酒店集團數億條用戶信息疑遭洩露所警示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無所不在,時刻不能放鬆警惕。

從安全角度出發,保護個人信息需要兩條腿走路。既要大力打擊網絡黑手,斬斷個人信息販賣的黑色利益鏈,也應進一步強化監管,壓實有關單位和企業的網絡安全責任。特別是對於學校、醫院等機構來說,掌握的個人信息不少,但“保險箱”可能還存在弱點。此前,某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就曾遭到“黑客”入侵,造成海量個人健康信息洩露。隨著各行各業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大數據日益打破信息“孤島”,如何守好數據的城池,成為亟待破解的現實問題。

守好信息安全的城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