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30:成器不能成工具

《論語》30:成器不能成工具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思索】

孔老夫子的這句話太精煉,所以思考的時候就需要擴展開來。

在孔老夫子看來,君子需要修養自身,然後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所以,君子不能像一般人那樣只掌握一種技藝,不能停留在學一門手藝養家餬口上,而應該廣泛地學習,瞭解世間各種生活,形成自己治理國家的能力。

可能有人認為,孔老夫子的主張只是為了培養精英、政治家,沒有看到讓老百姓學習掌握一門技術的重要性。這種看法有些道理。但是,我們要注意,孔老夫子的學問本來就是為了讓人學會修養自身、治理國家,不是為了培養科學家和工匠等,也不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掙錢的手藝。孔老夫子這裡強調的是對君子的要求,不是對工匠的要求。

我們不能把孔老夫子對君子的要求套用所有人身上。如果亂套用,那就不能指責孔老夫子講的不對,只能怪我們自己用錯了。

管理一個公司,或者治理國家,需要相應的智慧和能力,這和對技術人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

漢高祖劉邦,出謀劃策不如張良,保障供給不如蕭何,行軍打仗不如韓信,但是他能任用有才能的人,能夠團結大家,這也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管理能力。

我說這個例子不太恰當,是因為劉邦顯然算不上一個君子。

“君子不器”,我們還可以理解為:君子不能當別人的工具。君子有理想,有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不會被收買誘惑,不會變成有權有勢的人欺負百姓、爭權奪利的走狗和工具。

“君子不器”,有很多人還解釋為:君子不能像祭祀的器具那樣沒有實際能力和用處;君子不能像一種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處,思想和做法不能僵化死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