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開欄語:基層,是新聞報道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為了進一步深化和拓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由神東新聞中心採訪二部黨員和骨幹記者組成的採訪團深入公司偏遠供電站、鑽探現場、薄煤層礦井等地進行蹲點採訪,通過蹲點的方式還原他們日常工作常態,記錄一線最真實、最鮮活的樣本,用鏡頭和文字展現神東人在一些偏遠、艱苦崗位上的努力奮鬥、無私奉獻精神,為讀者奉獻接著基層“地氣”的、帶著記者情感體溫的新聞報道。今天,黨員記者走基層蹲點日記首站走進

地測公司布爾臺薄俊其機臺。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五月的清晨,一抹絢麗的朝陽躍上地平線,深情地撫慰著塞上煤都的每一寸土地。頂著朝陽,我和同事張凱驅車前往距離中心礦區45公里外的布爾臺三盤區地質補勘工程BK207號孔施工現場,開啟黨員記者走基層蹲點採訪的首站。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車子駛上阿大線後,我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和隨行的鑽探隊技術員楊元“打探消息”,可楊元卻一臉擔憂地說:“今天鑽孔漏水了,你們不好採訪。”“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經常出現這樣的狀況嗎?現在有什麼好的堵漏措施……”車子轟的一下,來了一個大顛簸,我們才發現車子已經從阿大線上拐入一段小土路。小土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車子來回左右地晃動,我和張凱不得不停止了對楊元的追問,一隻手緊緊地抓著車子上方的把手,儘管如此,我倆的腦袋還是不時地碰撞在一起。車子搖搖晃晃地行駛了十幾分鍾後,司機將車子停在了一個大坡上,回頭抱歉地對我們說:“估計再有個一到兩裡的路程就到了,你們步走吧,我擔心車子從這個大坡上下去上不來。”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跳下車,我倆趕緊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抬頭眺望,初夏的鄂爾多斯高原,星星點點的綠意正漫不經心地點綴著縱橫交錯的溝壑。突然,我發現遠處一個較低的溝壑裡有一個高高聳起的鑽塔,鑽塔的頂端一面小紅旗孤單的迎風招展著。隨行的人開心地說:“看,那個有紅旗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去的機臺。”

我們迫不及待地上車收拾“傢伙兒”,技術員楊元特意準備了一箱礦泉水,說了一句,“山裡喝水不方便。”一隻手提起一箱礦泉水就朝著有小紅旗的山溝挺進,我們跟在他後面,沿著土路向前走,又走了將近十分鐘的時間,終於算是從山頂走進了山溝裡。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上午9點,我們到達了採訪的目的地,施工現場發生了鑽孔漏水,而且發電機也壞了,如果不盡快堵漏就會影響生產。一個班的四個人,班長曹平、記錄員郝明明、鑽工金福碌、雷潤平都著急地圍在發電機前鼓搗著上面的一些零件。我們看了很著急,就問道:“你們沒有專業的維修隊嗎?”班長曹平說:“維修隊在大柳塔,他們上來最快也得1個多小時,一般設備出了問題,我們就儘量自己想辦法維修,解決不了再叫他們上來,這樣節約時間。”“手油泵壞了!”原來,大家將手油泵拆開後,發現密封不好,封不住油,壓力就上不去。找到了原因,大家決定將一箇舊的手油泵底座先換上去。換小小的手油泵看似簡單,很多步驟卻需要人力拿捏的準確到位。當天上午,雖然地表溫度只有22攝氏度,但是夾在大山中間,加上腳底都是沙子,熱量不好散出去,空氣就越發的悶。悶熱的氣息環繞著大家已經爆皮兒的臉和手,不一會兒,幾個人帽簷下方裸露的皮膚處就滲出了密密的汗珠。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一陣“轟隆隆”地響聲,打破了悶熱的氣息。“修好了!”鑽工雷潤平和金福碌趕緊跑到水泥池前,開始和泥漿,將工業鹼、纖維素、鋸末等混合在一起,加深水泥的粘稠度。我們蹲在池子旁邊,偶爾有工業鹼隨著微風吹拂到臉上,感覺到陣陣的刺熱感。金福碌向我們揮手,“到上面去,工業鹼有腐蝕性。”說話中,我看見一些零星的白色粉末掛在了金福碌的臉上,他渾然不知。也許,常年的風吹日曬,讓他們早已習慣了那種刺熱感。

多分鐘後,泥漿和好了。曹平拉著長長的管子,半蹲半爬在了鑽機臺下,對準一個孔,開始注入泥漿。沒過多久,不料,一股泥漿噴濺到了嘴裡,在臉上和衣服上覆蓋了厚厚一層。回頭一看,原來是發電機又壞了,泥漿如注噴湧而出。曹平撇撇嘴,伸出舌頭舔了一下,又吐出一口,簡單地清理完嘴角的泥漿。

看到柴油發電機又壞了,隊長徐世國再也等不了了,拿著手機就往山上跑。山裡的信號時有時無,想必他是怕信號不好吧,我們也緊跟著爬了上去。只聽見:“修好又壞了,庫房裡不是有一臺發電機麼,趕緊拉上來吧!”

山下,班裡的四個人依然不死心,又圍在發電機前鼓搗了起來,可是發電機像是和大家鬧脾氣似的,再沒有發出一點響聲。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時間臨近中午,天氣越來越熱,發電機沒有修好,大家的情緒也跟著煩躁起來。為了緩和氣氛,隊長徐世國和大家說:“不要忙乎了,快到午飯時間了都休息一下吧,等吃完飯,調配來的發電機也差不多能運上來。”曬了一上午,聽到“休息”兩個字,我和張凱也放鬆了下來,準備到帳篷裡歇涼。可回頭一看,班長曹平竟然頂著烈日,靠坐在了發電機前,班裡其他3個人也不前不後的坐在周圍。我們有點不好意思,就到帳篷口拿了幾瓶礦泉水,返回原地站著。我順手將手中的水遞給了離我最近的金福碌。他接住了水,舔了舔乾裂的發紫的嘴唇,將水放在離我最近的地方,朝著帳篷走去。不一會,他提著一個滿是“傷痕”的茶壺出來。我一看,壺嘴還堵著一塊發黑的土豆。他憨厚地一笑:“我們喝的水是早上送我們的車帶下來的,這裡水很珍貴,怕水灑了浪費,我就堵了一塊土豆。你們要跟一天了,礦泉水你們留著喝。”聽了金福碌的話,我終於理解了以前楊元為什麼堅決要將一箱礦泉水帶下來。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我招呼大家到鑽塔下的陰涼地坐下,希望藉此機會和他們聊聊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班裡的四個人相互望著對方,憨厚地笑笑,動作很慢地移了過來。我問大家怎麼形容自己的工作,大家相互推諉,不知道怎麼說。突然,雷潤平扯著嗓子大聲說道:“好女不嫁鑽探郎,一年四季守空房。”大家一陣鬨笑。我趕緊接著話茬又問道:“你們有多久不回家了?”郝明明說:“我過完年到現在還沒回過家,年前走的時候也是偷著走的,媳婦要跟著我來,我怕她看見我的工作。”說完頭轉向了遠方。一直沒說話的曹平也低著頭小聲地說道:“我記不得自己多久沒回去了,打電話聽媳婦說,有一天孩子差點走丟。”大家都低頭不語了,儘管坐在了鑽塔下的陰涼地,可烈日依然透過鐵架的空隙,將刺眼的光投到了每一個人黝黑的臉上。

看著大家沉默不語,我趕緊轉移話題,問他們平時怎麼洗澡。這次,大家都搶著回答。“我半年沒洗了,每次回駐地自己端著臉盆洗洗”“我上個月坐順車去伊旗洗的”“我是去布爾臺煤礦洗的”……“哎,幹這個工作哪能幹淨了。那年,我們在榆家梁那邊的一個山上幹活,中途去找東西正好中午了,就去一個小飯店吃飯。老闆看見我們穿成這樣,不情願地給我們倒了一杯水,周圍的人也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不願意靠近我們坐。後來,我們吃了飯就沿路往回走,招手搭順車,可來往的車沒有一個願意拉我們,我記得我們步走了將近2個小時才回到駐地。”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一心想讓大家心情愉悅一點,我們轉移了話題,沒成想,又一次將大家的情緒波動。看著我們寫滿“抱歉”的臉,大家笑了:“沒事,沒事,我們早就習慣了。”

說話間,午飯終於送到了。飢腸轆轆的工友們走進帳篷,端起碗,隨便往地上一蹲,就開始狼吞虎嚥起來。偶爾有風吹進沙子來,大家也只用口吹吹,將殘存的泥沙當做“調料”連飯一起吞嚥下去。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吃飯期間,柴油發電機也終於調運了上來,大家不知不覺加快了吃飯的速度。耽誤了一上午的時間,大家都想著儘快開工,把耽誤下的工作補回來。

午後,悶熱難當。我看了一下手機上的溫度顯示:32攝氏度。回過頭才發現,雷潤平已經站在了距離地面12米高的鑽機操作二平臺上,曹平也上了鑽機,隨時準備開始操作。不一會兒,就聽見鑽機發出了嗡嗡的作響聲。司鑽曹平密切關注著鑽桿上下啟動,雷潤平在上面利用提引器仔細地懸掛著鑽桿,生怕鑽桿掉落。孔口處,郝明明和金福碌負責擰緊鑽桿,防止鑽桿脫落……大家各司其職,來回重複著放鑽桿、收鑽桿的工作……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看著烈日下的他們,我和站在身邊的隊長徐世國說,如果天冷點就好了。徐世國搖搖頭:“不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酷暑嚴寒,鑽機24小時不停運轉,鑽工就得一刻不停地守在鑽機旁。夏天太陽暴曬,蚊蟲叮咬;冬天寒風料峭,頂風冒雪。”

看著大家就這麼在烈日下緊張有序的工作,我們就一直默默地注視著他們。快到下午四點的時候,他們終於取到長度為1.8米的煤芯。我們感慨,就為了這1.8米的煤芯,大家從中午十二點半忙乎到下午將近四點。徐世國說:“現在我們已經鑽到了地下400多米,越深越難取芯,對地質工作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地質勘察在礦井建設和煤炭開採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礦井的設計、建設到煤炭生產的日常運行,沒有這些以前部隊提供的技術資料,所有的工作都寸步難行……”

距離礦區45公里處有這樣一支鑽探隊,看完瞬間被感動哭……

在大家說話的時候,記錄員郝明明已經在當班的鑽探報表上,認真地填寫上了:鑽進415.14米……

坐著車和大家返回駐地,望著遠處山間高高聳立的鑽塔在視線中越來越模糊,我心頭卻驀然一熱,自己堅守的這一天和堅守在這樣工作崗位上十年的他們,不都是因為肩負著“責任”嗎?


作者:新聞中心 梁小燕 張凱 地測公司 薛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