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詩: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每日一詩: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每日一詩: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思黯:唐代宰相牛僧孺字“思黯”。貞元年間進士。

南墅:文宗時,牛僧孺任東都留守等職。任職東都留守時,於洛陽南郭歸仁裡有一座別墅。

合:應該。

增城:古代神話中的地名,典出《淮南子•地形》:“據崑崙虛(墟)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傳說崑崙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處比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層層疊疊如同九重的增城。

阿姥(lǎo):指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姓楊,一說姓侯,名回,一名婉衿。居崑崙山。

傾城:典出西漢武帝時樂師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此處用比喻手法讚歎牡丹花色美豔。

每日一詩: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每日一詩: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當年在京城長安,觀賞牡丹的風氣很盛,劉禹錫曾吟詠牡丹花開“動京城”(《賞牡丹》)的景象。七言絕句《思黯南墅賞牡丹》寫的乃是朋友牛僧孺居所的牡丹。

開篇兩句表達偶遇牡丹之喜,作者出人意表地將牡丹重重花瓣比喻為崑崙山上的九重增城,為詩歌增添了神話色彩。結尾兩句,讚賞牡丹的色澤之佳。作者用對比、反襯的手法,寫出了牡丹傾國傾城、秒殺百花的“好顏色”。末一句勾連了第二句的設喻,牡丹花開在暮春,被作者順勢拿來,說成天教如此,以表現國色天香的牡丹上接天意、壓軸出場的隆重和不俗。同時,呼應第一句的“偶然”,隱含的意思是,牡丹花本應在天界,與其相遇凡間,實屬偶然,實屬幸運、難得。

詩歌詠歎牡丹,卻並不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比喻、烘托、擬人等修辭手法,曲筆表現對牡丹的讚美。

鳴謝:屈雅紅(專欄作家 大學教授)

每日一詩: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書法:安徽省書協會員、

詩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 黃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