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讓「貨幣幻覺」回歸真實

往年房地產市場的“金九銀十”在2018年並沒有應驗,房價下跌、交易量萎縮、政府管控、房貸趨緊、公積金新政等關鍵詞貫穿整個第三季度。最近,地產商們如同遭遇了夢魘一般,讓利低價、回籠資金的策略讓部分前期業主心態失控,集體退房、打砸售樓處等偏激行為屢屢見諸報端。媒體報道,國慶假期,漳州融信一號府、碧桂園浦東南郡、上饒碧桂園信州府、吉安碧桂園、合肥文一豪門金地等多個樓盤被房鬧圍堵,上演業主“維權”大戲。

樓市降溫,讓“貨幣幻覺”迴歸真實

很多評論認為買主打砸售樓處有違契約精神,簽了合同就要願賭服輸,購房合同明碼標價、白紙黑字商定好了的,為什麼要出爾反爾?這些買主心裡未必沒有一杆秤,他們稱出了樓市的變化和房價的走低,但對房子這種商品缺少正確認識,對市場只有投機心理卻沒有敬畏之心。樓市是商品經濟下的樓市,價值規律肯定要發揮作用,價格上漲或者下跌都是正常現象,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一種價格只漲不跌的商品,房子亦然。有些人不願接受房子降價的現實,仍然沉浸在房子永遠保值的“貨幣幻覺”之中。

樓市降溫,讓“貨幣幻覺”迴歸真實

所謂“貨幣幻覺”,就是指人們往往只注重貨幣的名義價值,而忽略了真實購買力,這一概念最初由經濟學家費米提出。現在的經濟研究學者又從中引申出“財富幻覺”的概念,這些年樓市的超預期發展很容易讓人產生幻覺,手中有房的人總是感覺自己財富增加了。

進入21世紀,中國的樓市堅挺了幾乎20年,房價的幾次“大躍進”讓民眾相信房子是保值增值的神器,房爺就是款爺,手中有房才能心中不慌。不少人簡單地認為房產財富就是真實的個人財富,砸鍋賣鐵買上了房,就是換回了實打實的家當。十幾年來,樓市的繁榮、房價的躍升是多重因素綜合推動的結果,購房剛需、土地財政、銀行放貸、棚改貨幣化、通貨膨脹等共同推高了樓市,讓投機炒房客在潮水中恣意弄潮,沒有多少資本的貧寒之家也鉚足了勁拼湊首付、按揭還貸,用高槓杆撐起自己的業主夢。場內的人都在享受著、憧憬著有房之後的“財富幻覺”,但卻忽略了客觀存在的現實,高槓杆已經把很多人壓得喘不過氣。

樓市降溫,讓“貨幣幻覺”迴歸真實

地產商用開發貸款的槓桿建房子,業主用房貸的槓桿買房子,槓桿疊加也就意味著風險疊加。有人首付30萬、貸款70萬買下了100萬的房子,假如房價下跌30%,這棟房子就只值70萬了,算上貸款利息這宗買賣是賠本的。沃倫·巴菲特說,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有閒錢的人自然可以跟樓市耗下去,但是用全部家當來買房、炒房的人,就要吃苦頭了。

投資了房產還有大把閒錢的人,那是真正的富裕階層;買了房子、閒錢所剩無幾的人,那是勉強過活的中產之家;沒有閒錢、一味拿槓桿買房的人,可能就與低產無異了。但無論哪種人,隨著樓市的降溫,曾經的“貨幣幻覺”會迴歸真實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