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怒懟」美國 強調全球金融平衡與穩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稱,全球經濟風險正在積聚,原因在於支持增長的政策越來越不可持續,且全球合作遭到民族主義政策的破壞。與此同時,IMF在其每年兩次的《世界經濟展望》(WEO)中,溫和地下調了對多數國家今年和明年的經濟預測。專家指出,債務危機和貿易增速下行是當前影響世界經濟增速的主要原因。

IMF“怒懟”美國 強調全球金融平衡與穩定

兩大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基地餘南平工作室首席專家餘南平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本輪全球經濟減速的因素是綜合性的。首先,經濟減速源於債務的影響。2009年全球開始對金融危機進行集中救援,但是通過加槓桿的方式解決危機。因此,在經濟復甦過程中,各國政府包括居民和企業的槓桿率都持續上升,整體債務負擔加重。到目前階段,除個別發達國家外,幾乎所有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的槓桿率都處在高位。“中國的槓桿率主要集中在企業端和居民端的快速上升中,但中國的國家主權槓桿率目前仍可控,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槓桿率仍在上升。包括歐洲在解決歐債危機的過程中,槓桿率雖有所下降,但並沒恢復到非常健康的水準。”

其次,經濟減速源於貿易增速的下降。金融危機以後到現在,全球貿易增速下降,已不如危機前的水平。“在危機後的十年中,全球投資和貿易總額都處於低位水平。目前,全球貿易平均增速較金融危機前下降2.5個百分點左右,已不到危機前的50%。這種情況下,逆全球化的政治和經濟舉措紛紛出臺,如歐洲民粹主義運動在政治上的反映,包括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並向各國發起‘貿易戰’在經濟上的反映。”餘南平表示。

IMF“怒懟”美國 強調全球金融平衡與穩定

美國政府實行自保行為

IMF此番對美國的措辭異常嚴厲,批評特朗普政府在接近經濟週期頂點時加徵關稅和減稅,並呼籲逆轉這兩項政策。IMF稱,如果特朗普進一步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並對汽車行業加徵關稅,從長期看,美國經濟增長將因此放緩1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約0.5個百分點。

餘南平認為,IMF給出這樣的判斷,在於美國仍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進口國之一,是全球價值鏈最終端產品銷售的最大市場。因此,美國一旦採取關稅保護政策,對各國商品加徵關稅,勢必抬高全球整個製成品的成本,還會使消費意願下降,這樣會造成市場萎縮。與此同時再實行減稅政策,可能會掀起全球性稅收競爭態勢。“美國減稅一方面會帶動美國國內資本和產業的迴流以及美元的強勢。另一方面,其他國家如果在債務槓桿或匯率槓桿上無法跟進,會形成窪地效應,使這部分國家的經濟持續增長面臨被動狀態。所以,IMF認為‘對內減稅’和‘對外加稅’的雙重頂端,在目前是不恰當的舉動。”

但餘南平指出,美國採取的策略是基於自身策略的考量。從經濟基本面看,美國減稅後,國內就業情況保持較高水平,整個宏觀經濟表現也較為強勁。“美國現在採取的是自保行為,沒有把全球經濟平衡和穩定增長考慮進去,這是自利主義者的現實性舉動。而IMF強調全球金融平衡和穩定,出於其專業化考慮,認為美國當前的稅收政策變化使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多米諾骨牌式的貨幣危機,因此批評了現在美國政府的行為。”

美國經濟或被債務壓垮

IMF還表示,特朗普的財政政策是“不可持續的”,美國應該轉而集中精力穩定並降低公共債務水平。

那麼,美國的債務危機有多大?10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2018上海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近日美股暴跌已經給大家一個提醒,當美國政府債務的上限來到時,美國經濟會陷入困境。黃奇帆認為,美國政府的債務有三個美國議會確定的上限。第一種是良性的,不影響機構正常運行的債務上限。第二種是有一定問題,影響機構運行但不指明的債務上限。第三種是會導致股市和美元崩盤的上限。“在美國政府債務不超過GDP時,美國議會就會給政府設上限。上世紀就有十幾次政府提高上限,但議會不同意。那時是良性的,低於GDP比重的政府債務上限。而有一定問題的上限會造成美國機構出一定的狀況,當GDP和美國政府債務在1∶1左右時,該上限就到了。而真正危險的上限就是當美國政府債務超過GDP的130%,甚至到150%以上,美國經濟一定崩盤。”

黃奇帆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的債務與GDP之比,五年內漲幅超過30%,大概率會在隨後五年爆發經濟危機。“從2008年起到現在的十年,美國有兩個五年,每個五年漲幅都超過30%,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美國債務舉債速度不下降,還保持過去幾年的狀態,美國經濟被債務大山壓倒是下一步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中國應堅持進一步改革開放餘南平表示,中國的情況較為複雜。一方面,中國經濟經過40年增長,已發生質的轉變,從過去的高速度向較快速度或中等速度增長轉型,即從以投資帶動增長向消費增長和製造增長轉型。因此,國內市場的重要性已遠遠大於國際市場。同時,由於中國經濟體量大,層次複雜,韌性強,又深深嵌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因此中國經濟週期的迴旋餘地很大。

另一方面,中國面臨雙重疊加的問題。內部層面,中國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有降槓桿和去產能的需求。外部層面,正面對與美國貿易摩擦。“雙重疊加使目前中國整個宏觀經濟局面更復雜,層次更多。中國的當務之急,首先是對內改革。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做好內部工作更有益於解決外部問題。具體來說,一是做好‘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二是通過新的政策性引導,包括用減稅來降低企業實際負擔。”

餘南平表示,相對於其他新興國家,中國經濟的情況還是比較健康的,但要居安思危,因為面對的困難也不小。

記者 戚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