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希臘老人臨終的日子|在美國當護士的經歷

一个希腊老人临终的日子|在美国当护士的经历

美國一家臨終關懷公司連續照護團隊的護士,在一位希臘老人家裡工作的經歷。

作者丨王娜寧 前美國VITAS安寧緩和療護機構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生命從孕育,懷胎,至出生要十個月的時間,生命的終結也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

我曾為婦產科醫生,後在美國作為臨終關懷護士工作了七年,深感在生命末期人們所需要的關懷照護,同出生降臨時一樣,都是人生的關口,沒有身心的全面照護是難以圓滿完成的。回想那一段從事臨終關懷的工作,以及與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共度的時光,依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當時,我是美國一家臨終關懷公司連續照護團隊的護士。連續照護是公司開展服務的主要內容。每班八小時,主要是對有臨終徵像,劇痛或出血、嘔吐、抽搐等症狀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觀察和處理。其中,控制疼痛、監測死亡進程並診斷死亡、善後處理、給予患者和家屬情感呵護都是重點。

在美國患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家裡善終,我們的服務也在患者家中和患者所在的養老院等處實施。

其中,在一位希臘老人家裡工作的經歷,始終令我記憶難以忘懷。

工作的第一天

患者尼可是個七十多歲的晚期腫瘤患者,是八個孩子,十六個孫輩大家庭的支柱,家境中下。自希臘來美打拼幾十年的最大成功就是孩子們都已自立生活,太太是位和善賢惠的婦女。我給尼可做了檢查評估,瞭解到他存在中度疼痛不適,呼吸比較急促,需要按醫囑給止痛藥及吸氧以緩解疼痛不適。

但是由於宗教信仰,患者拒絕醫療干預。家屬解釋說他們主張自然離世,不能用“人工的方法去幹擾死亡”。

看著尼克氣喘皺眉很難受,我認為遵醫囑可以減輕他的痛苦,精神上恪守信仰及傳統,與享受現代化的物質文明並不矛盾。何況他目前的生活狀態已經不再“自然原生態”了。

“先觀察看看”,我想。

因為疼痛,尼可轉輾不安,雙手抓著床單,呻吟聲越來越大了。在臨終關懷的工作中,經常遇到患者疼痛,卻害怕使用如嗎啡類止痛藥的情況,他們擔心會上癮或“睡死過去”,外國移民往往更需要這些知識的宣教。

如何讓患者減緩疼痛,又維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可以和親友交流話別,兩者間需把握一個“度”來獲得相對的平衡。

於是,我向尼可說明適量的用藥止痛和吸氧,能緩解痛苦並可以保持與親友的交流,他顯得有些猶豫。

我問他,“你開車嗎?”

他點點頭。

“你是乘飛機從希臘到美國的嗎?”

“是的。”

“飛機和汽車都是人制造的,氧氣機和藥物也是啊。先試試用小量的藥和氧氣,覺得不舒服就停用,我守著你呢。”

尼可同意了。

隨著藥物和氧氣的作用,他的眉頭舒展,呼吸放緩,安靜了許多。家人叫他,他微微睜眼,哼哼兩聲,但並沒有“睡過去”,大家都鬆了口氣。向家屬說明了使用藥物和氧氣的知識,家人也都表示理解支持。

交班重點:患者的中度疼痛及呼吸急促經過適量用藥和吸氧得到緩解。建議繼續適量定時給藥,使疼痛維持在可承受範圍,並儘可能保持清醒可與親友交流。同時,建議社會工作者家訪,瞭解並準備後事安排事宜。宗教信仰方面,家屬已和常去做禮拜的教堂聯絡,等候教堂神父的來訪。

工作第二天

見到尼可時,處於半昏睡狀態,沒有疼痛不適徵象及呼吸困難,比較平靜。

今天尼可家裡很是熱鬧,好幾個小孩在喧鬧玩耍,原來是在外地的兩個孩子帶著他們的家人來探望父親了。一家人圍著餐桌,氣氛顯得鬱悶壓抑。

尼可的兒子泰德打破了沉悶,問道,“我父親還有多長時間?”

對臨終關懷的護士來說,這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不好說,總的來說他在一步步往下走。做好準備是萬全之策。”

尼太太開口道,“你們公司的社工來過了,”她努力讓自己顯得不太激動,“老伴兒以前說過,想回希臘,唉…還是故土難離,讓他回家吧!”

她抬頭望著窗外五月的春色,眼神顯得十分渺茫,似乎正在遼望著遙遠的愛琴海,瞬間,雙眼充滿了思緒萬千的淚水,離鄉多年的尼可終於快要回家了!

再來看尼可,大兒子奎斯正在給他喂果泥。此時,尼可吞嚥已很困難,果泥溢出嘴巴。

“別餵了,他咽不下去。”我勸他,趕緊擦淨嘴巴,抬高並將頭部側轉,防止因此導致嗆咳窒息。

“不,我要餵給爸爸吃,他需要營養!”奎斯激動的說。

泰德進來見狀,上前阻止奎斯,哥兒倆吵了起來。勸住泰德離開,房間只剩下我和奎斯。

突然,奎斯大哭道“你知道嗎,好多年前,我被抓進入獄!是爸爸來探望我,想辦法湊夠錢,我才出獄。明天我的新餐館要開張了,我多麼希望他能開張參加典禮!爸爸,你怎麼能走?!”我深深地震動了,原來是這樣!

經過及時處理,尼可慢慢恢復了平靜,沒有發生窒息。

交班重點:抬高患者頭部及並保持側位,隨時清理口腔殘餘食物以防窒息。尼可太太表示尊重患者的遺願,骨灰將送回家鄉希臘安葬,子女已經全部到齊探望患者,但教堂神父尚未來訪。

工作第三天

尼可整天處於嗜睡狀態,呼喚他偶有表情反應,繼續觀察。守候了幾天,家人都很疲倦,尤其是尼可太太,我建議他們抓緊休息。但是,聽說今晚神父將要來訪,全家都等待期盼著。

快十點鐘了,門口一陣騷動,“神父來了!”有人說。只見身著黑色神袍的神父走進來,顯得很威嚴。為尊重宗教信仰及保護隱私,我暫時迴避。之後我返回察看尼可。

這時,神父轉過身,說到,“請問,聽說昨天因為他兒子奎斯喂果泥讓他呼吸困難,所以現在他才這樣,他快走了,是嗎?”

“不是”,我答道,“如果由於餵食不當引起窒息,他很可能當時就不行了。”

“請你告訴我真話,如果他去世,肯定和餵食無關,是嗎?”

“是的,我馬上就處理好了,一直在注意觀察守護,請放心。尼可現在很平靜,他一定聽到你的禱告祈福了。”

“那就好,我明白了。”

“神父,我想對您說,每個孩子對父親表達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我很高興他的孩子們都有機會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愛。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向父親表示今後要照顧好母親的願望,他可以安心睡覺了。謝謝您的訪問。”神父意味深長的看了我一眼,點點頭離開了。

是啊,五個指頭不一般齊,但是他們都是手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血,畢竟濃於水!

交班重點:教堂神父已經來訪,為患者做了禱告及送終儀式。患者身心均安,家屬深感欣慰,已經做好患者離世的準備。

後記

次日,我被派到新的患者處,再也沒見到尼可、他可愛的太太和這熱鬧的一大家子,心中不免時時牽掛,他可安寧?我每天都打聽他的情況,心中默默的為他祈福。

三天後,聽聞尼可去世的消息,我到教堂為他點了蠟燭遙祝安息。

一週後我打電話給尼可太太表達致意和悼念,她動情的說“你知道嗎?我丈夫走了,我就要送他回希臘了,回家!記住,我愛你!”

我的眼淚傾出,卻也鬆了一口氣!我想,尼可已完成了身為丈夫、父親及長輩的人生使命,不用再辛苦受累,更不會再遭受病痛的折磨,終於可以在家鄉的土地上,在希臘女神的守護下,依偎著愛琴海的藍天白雲,伴著琴聲鳥鳴,和他先去的親人們永遠相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