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由於戰爭阻隔,法幣及銅元奇缺,不少農村出現物物交易現象。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抗幣產生的時代背景

Historical background

1941年春,皖中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後,日、偽、頑對根據地進行“清鄉”、“掃蕩”,在經濟上嚴密封鎖,併發行了大量的軍用票、中儲券和法幣進行套購、掠奪各類戰略物資。由於同時流通多種貨幣,比價高低隨時變化,貨幣鬥爭的日趨尖銳使根據地軍民遭受到很大損失根據地人民深受其害。皖中行署成立不久,根據中共中央和華中局指示,要求財經處迅速建立自己的銀行,發行抗幣,排除根據地內流通的日偽幣和法幣。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5月,皖中區黨委分析了根據地的金融形勢和特點,並根據中共中央和華中局關於“有限量的發行抗幣,排斥偽幣,扶持法幣”和“排斥偽幣,壓縮法幣,擴大抗幣陣地,穩定革命根據地金融”的方針,制訂了控制金融陣地,保護根據地資源和人民利益的對策。但制定的金融政策實施起來亦十分困難,難以解決問題之根本。為此,皖中區黨委決定迅速建立大江銀行發行大江幣,儘快排除在根據地內流通的法幣和日、偽幣。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敵人的封鎖&印鈔的困難

Blockage and difficulty

1942年8月30日,《大江報》刊出消息:“正在積極籌備我們自己的銀行,定名為‘大江銀行’。”大江銀行成立以後的首要任務就是發行大江幣,迅速把日偽幣、法幣從根據地排擠出去。但是,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物資、設備極其匱乏,印鈔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難。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首要面對的問題:解決印鈔紙問題。敵人對紙張封鎖極其嚴格,想要弄到印鈔紙是一項兼具的挑戰。

初期的大江印鈔廠廠長許開良是一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原屬閩西造紙廠工人,懂得一些造紙技術,於是便在大榆村北面約三華里的下胡裡山溝建了一座小型造紙廠。以楮樹皮等為原料,經土法炮製成印鈔專用紙。雖然這種“土紙”有著質地粗糙、入水後易分層、印鈔破損率大、使用壽命不長等不利因素,卻意外地具有不易被人仿造的特性。到了後期,隨著貿易通道的打開,通過內線商人從上海已停業的四明銀行購進來了一批正規的印鈔紙,才真正基本攻克了印鈔紙源困難的難關。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北京誠軒2018年春季拍賣會第1367號拍品

民國三十三年大江銀行大江幣深紅色二元

成交價(人民幣): 43,700

所要面對的第二大問題:印鈔設備問題。

初期印製的大江幣採用的是石印版印刷,與之後尋到的一架腳踏圓盤機交替使用,面額包含壹圓、貳角、伍角3種。

由於設備的限制,印刷廠沒有鉛版,於是就採用木刻,用當地質地堅硬的楮樹和黃楊樹根刻制木版,一版只能印1至2萬張。由《大江報》社美術工作者、青年木刻家吳耘負責設計,並執刀雕版。

初期印出壹圓、貳圓、伍圓3種鈔票。木刻的大江幣版面,有表現根據地勞動人民努力生產的春耕圖、秋收圖以及建造水閘、修建長江堤壩等圖景;有表現軍民合作的工農兵學商圖案;有反映根據地新氣象的山村圖、城關圖、晨曦圖;有描繪根據地軍民艱苦戰鬥的站崗圖、埋雷圖和升旗圖、歡慶勝利圖;特別是燈塔圖,象徵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更具有政治意義。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北京誠軒2018年春季拍賣會第1371號拍品

民國三十四年大江銀行大江幣藍色皖南壹圓

成交價(人民幣): 69,000

1943年底,原上海中華書局印刷廠印製版技工過雪川與上海地下黨盛慕萊多次晤面、磋商,並由盛慕萊親自陪同來到皖江根據地。經財經處長葉進明、貨管總局局長蔡輝等同志的幫助、教育和實地參觀後,堅定了其應聘幫助根據地人民印製抗幣的信心。隨即一起尋找建廠地點,最後落實在無為縣長江邊姚隍廟附近的大池洲。姚隍廟是個口岸碼頭,便於搬運機器;而大池洲又有五開間結構堅固的瓦房,足以容納機具設備和大批工人的生產活動。

過雪川回到上海與盛慕萊通盤計劃後,先去曾家渡曾印過汪偽中儲券的華盛印刷廠,通過同行友人,搞到一方中儲券正面花邊底版;繼又去中華書局印刷廠,通過師兄弟高攀桂,又獲得舊存的一套鈔票花邊,並以此拼成正反面兩張底版,勾去中儲券字樣,請一個技術人員將“大江銀行”分寫成四個大字,並描繪出圓、角數字和號碼;轉請光明拍照廠分別拍照縮小,鑄入小鉛皮,然後反面糊紙拼入票面;再託高攀桂到中華書局印刷廠落入小石版,大江幣的鈔票原版就這樣初步拼製成功了。此後,過雪川一面積極物色和串請各工序技術工人,共聘用印刷鈔票11道工序的技術工人,連同家屬計65人;一面與盛慕萊一起購買各種印鈔機具。經過努力,各種印鈔所需基本購齊。只用兩個月時間,所有設備連同工人全部準備齊全,都交由盛慕萊設法組織啟運。1944年4月底發運,5月中旬當過雪川率領所有技工及其家屬到達皖江根據地時,在滬所購的印鈔機具及配件已運抵姚隍廟碼頭。新來的工人們十分震驚,在日、偽這樣嚴密檢查封鎖下,能把這許多大機器運到根據地來,真是奇蹟。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北京誠軒2018年春季拍賣會第1374號拍品

民國三十四年大江銀行大江幣豎式棕色貳圓

成交價(人民幣): 40,250

大江幣的後續發展

Follow-up development

1945年,印鈔廠規模不斷擴大;人員機械增加,尤其印鈔廠採用電動機印刷,日夜轟鳴,易被敵人發現,於是改用手搖機印刷。通過反覆實踐,用手搖機也同樣印出顏色均勻的鈔票來。當時“大江幣”掛牌兌換,與法幣比值為l∶l,後來法幣、偽幣不斷貶值,大江幣與法幣、偽幣兌換比值也不斷提高。至1945年8月止,大江銀行先後發行大江幣7種面額、40種版別,約2000萬元,配合根據地的貨檢、稅收、外貿等部門掌握和調劑金融市場,粉碎敵人經濟掠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北京誠軒2012年秋季拍賣會第1689號拍品

民國三十四年大江銀行大江幣豎式綠色貳拾圓

成交價(人民幣): 51,750

1945年9月,皖江行署隨軍北撤,大江銀行還準備了法幣和物資收回絕大部分“大江幣”,但仍有許多群眾珍藏起來。至1953年,人民銀行仍以舊人民幣4600元兌換大江幣1元的比值,收兌11萬餘元。但還有群眾把它獻給博物館收藏。

在所有外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依然有最傳統、有效的雕版印刷技術支持著我們去抗爭,這樣的歷史印記是永遠不會被遺忘和抹滅的,這是屬於民族最初的自豪。

雕版研習|那些年,大江銀行的風雲歲月


▲北京誠軒2018年春季拍賣會第1369號拍品

民國三十三年大江銀行大江幣黑色拾圓

成交價(人民幣): 55,2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