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聽不見我要說的話?」

“為什麼你聽不見我要說的話?”


婚戀兩性專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的第176篇文章

快到碗裡來:一杯咖啡英語編譯組組員招募中(2018版)


作者 | Leon F. Seltzer,Ph.D. 博士,臨床心理醫生,著有《心理治療中的矛盾策略》(Paradoxical Strategies in Psychotherapy)。擁有英語及心理學博士學位。他的帖子瀏覽量超過2600萬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小科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黃小米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助理 企鵝

當你反覆思考要和某人(例如和你的愛人)分享某些東西時,你可能會在頭腦裡進行初步的自我對話,而這可能會讓你在某些時候產生錯誤的回憶,即你已經分享過了。畢竟,

你聽到自己思考它,在腦海中使它具象化,讓它變得完全“真實”。就像是一次私人彩排,你在內心裡“呈現”或“表演”了你打算傳遞的信息。由於在你的大腦裡它已經變成了現實,你很容易會下意識地產生一種錯覺——事先、好像——你已經告訴他們你心中的想法了。

“為什麼你聽不見我要說的話?”


導致這種奇怪的預期疏忽的其他可能性是,在這之前,你和其他人分享過這個信息,因此你記得的只是它已經“在那裡了”。或者是你把它寫下來,提醒自己去陳述它,但隨後你把記錄它的紙條放錯了地方。但僅是把它記下來可能給了你已經完成的錯覺,而實際上你並沒有把它傳達給你想要傳達的人。我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到這種情況——“記得”自己告訴了某人某事、而實際上根本沒有——的其他形式。

無論如何,當你認定自己是“重新回到”與對方的話題時,你提醒他們,他們還沒有回覆你,或是你不記得他們的回覆是什麼了,他們的大腦裡肯定一片空白。他們會感到困惑、惱火甚至憤怒,他們會爭辯說從來沒有聽到過你所說過的話。然而你清晰地記得,他們所否認的東西,你已經告訴過他們了;因此,你也會因他們的反應而感到沮喪。不幸的是,伴隨而來的往往是一場——可能非常激烈的——爭論。

奇怪的是,我還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這種現象的學術文獻,或者任何熟悉它的治療師寫的文章。但是,我見過許多夫妻,為對方是否、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真的說過什麼而爭論不休。儘管消極的人際關係偏見,或糟糕的聆聽技巧會導致這些爭論,但我認為無意識的遺忘因素也應納入考慮範圍。

就我自己而言,有時我也不完全確定我是否與我的妻子分享了某些東西——或者是,直到現在,我仍然還在考慮去分享它。也許我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但是,由於腦子裡裝著太多其他的事情,我無暇顧及它。

當然,這個難題也有許多其他的形式。例如,你覺得自己聽到有人說了什麼,因為你一直認真思索他的講話(儘管,事實上他們並沒有說)。或者是,看到、聽到或讀到什麼,就不假思索的認同它。正如諺語所云:“……有時就會這樣。”

費勁力氣在網上搜索這個話題,我也只能在流行論壇Quora(Quora是美國的一個問答SNS網站,是知識問答社區,類似國內的知乎)上找到相關的評論。不同的作者推測其可能與幻聽、強迫症式的思維模式,或者是與去人格化、現實感喪失及解離症等心理障礙有關。但是,我認為絕大多數這種錯覺是完全正常的,它是一種普遍的、將內心的思考和想象與現實事件混淆的傾向。

此外,我推測,當你處於壓力之下時,這種無意識的記憶扭曲、模糊或錯位更有可能發生,或者是並行處理多項任務導致你分心,以至於需要記憶的事情變得模糊、失真,或是你完全忘記了它們

。順便提一下,百科網站(thesaurus.com)在常用詞“遺忘”(forget)下列出了“錯誤回憶”(misrecollect)這個詞,這也表明了“心不在焉”這種現象的奇特驅動力。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如果我描述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話,那麼奇怪的是,(就我所知)沒有作者嘗試系統地研究它。這可能是導致很多錯誤溝通和理解的根源——尤其是在夫妻之間。如果面對即將發生的爭論,一方能坦誠地說:“我不知道。我清楚地記得跟你談過這件事……但或許這一切都只是在我腦海裡?”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會避免一場充滿敵意的爭吵。

在工作中,我經常見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夫妻之間因說了什麼或聽到了什麼而爭論。如果他們能夠把自己的伴侶往好處想,那麼他們的關係無疑會好得多。也就是說,如果他們能夠達成共識,即他們各自的記憶可能會完全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真誠的,並且都不是在密謀操縱對方,那麼他們就能迅速地修復原本即將破裂的和諧關係。例如,一方可以對另一方說:“這是我所聽到的,如果這不是你的本意,那我們‘重來一遍’?”

當夫妻因為過去的(錯誤)溝通而陷入僵局時,他們之間一直增長的負面敏感性往往會與之產生聯繫。因此,幾乎每次交流都要經過一個逆向失真效果器。此時他們就需要思考如何重新開始:努力——盡最大的善意和同情——以更積極的眼光來看待對方

不幸的是,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當談到爭議話題時,許多問題夫妻就會不自覺地開啟自我防禦反應。他們不得不這樣做,以免感情變得更加脆弱。但遺憾的是,正是這些消極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終增加了雙方的脆弱感。

最後,如果你能理解這個簡短的討論,那麼在思考如何處理困擾你的關係的時候,希望你能從更加善意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動機。而且,不管別人之前有什麼惡意,盡你所能,再一次把他們往好的一面去想。記住,很有可能他們“確實”聽到了他們說過自己想說的話。或者是,的確聽到了他們所聽到的,而不管你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或者跟他們實際說的是什麼。

而且,毋庸置疑,在你們的對話偏離正確的方向之前,盡你所能地採取 “拯救措施”,對你們雙方都是更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