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古曲新意 知音滿蓬

在重慶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金色世紀小區,有一支由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這群退休在家的老人懷著對音樂的愛好,聚在一起,各自抱著拿手的樂器切磋技藝,用美妙的樂曲豐富晚年生活,奏響了社區和諧之音。

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琴聲悠揚 我心依舊

原來這是一支由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樂團演出時的風格與穿著頗有“軍樂團”的範兒,而且喜歡用自己演奏的樂器互相稱呼。笛子、揚琴、二胡、大阮、大提琴、打擊樂等東西方樂器在他們手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每次演出都能收穫掌聲無數。

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拂袖輕盈 琴瑟和鳴

今年65歲的湯治福是民樂隊負責人之一,現在主要擔當揚琴演奏。據介紹,成團9年來,從最初幾個人到現在25個人,自費購買了20餘種樂器,現在全團可以分聲部完整演奏的樂曲至少300多首,且都是以公益性質進行演出,成立至今已經免費演出了上千場。

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撥動心絃 欲斷又連

看著團員們認真演奏的樣子,湯治福說,樂隊中年紀最大的成員80歲,最小的也已經年近50歲,對愛音樂的老人們來說,樂器就像他們的“孩子”,愛護得小心翼翼。有的老人家庭條件一般,幾乎不買衣服,不去飯館吃飯,都是帶著盒飯來排練,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要買自己中意的樂器。而這些樂器最便宜的要三四千,像大提琴這種都要將近兩萬元了。

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指揮眾人 神采奕奕

“最初由於隊員人數不多、樂器不全、活動場地不固定,民樂隊的發展受到了限制。現在好了,二胡、揚琴、琵琶等樂器樣樣齊全不說,每週一的集中排練合演那也是相當正規,隊員們積極性很高,加上都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很快就達到一定水平。”湯治福介紹說。

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琴簫合曲 情深意長

聽花甲老人合奏天籟之音 25名居民自發組成的民樂隊

“楊大鼓”“張嗩吶”“李二胡”……這些居民的名字咋都這麼奇怪呢?

每當轄區居民誇獎他們的時候,民樂隊的成員們總是笑笑地說:“我們這個樂隊,不圖名,不圖利,只圖有個好心情,能活躍大家的文化生活,讓居民群眾樂一樂,讓社區有個和諧歡快的氛圍。”25位老人走街串巷,深入到各個街道、社區,為愛好民樂的市民送去動聽的演奏,讓大家在美妙音樂之中感受和諧文明的美好,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熱愛自己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