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商業思維!帶你走進一個更高的維度

最近幾年,商業模式創新百家爭鳴,花樣百出。有我們非常熟悉比如:共享經濟、共享單車、農村電商、社區服務、降維攻擊等。我們就要認真思考深度學習這些商業模式背後的一些核心問題、邏輯了。有沒有可能運用到我們所在的行業,這種模式為什麼好?和我們能產生什麼關聯?運用這些模式對我們會有怎樣的幫助?

全新的商業思維!帶你走進一個更高的維度

這裡分享兩個商業案例思維供大家品鑑!

炎熱的夏天是各種飲料爆賣的時節,那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我國生產銷售的飲料中茶飲品賣得最好。但在可樂這個單品卻沒有做起來呢?大家喝可樂首先想到的是“可口可樂”對不對?其實我國本土可樂在於可口可樂競爭中落敗最根本的原因是使用了同樣的商業模式!那你還有什麼優勢和已經有這麼大體量的公司競爭呢?

全新的商業思維!帶你走進一個更高的維度

全新的商業思維!帶你走進一個更高的維度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品牌,可口可樂是在1927年在上海開始銷售的。最開始賣得並不好,因為他之前有一個很古怪名字“蝌蚪啃蠟”是的你有沒看錯就是這個看起來怪怪的名字。名字還不是這種飲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體、甜中帶苦的味道,以及打開瓶蓋後充盈的氣泡,讓不少人感覺到既好奇又有趣。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這種飲料的銷售情況自然很差。後來他通過改名換姓,市場推廣,教育用戶。慢慢的讓人們接受了這個喝起來有點像中藥的飲料傢伙。如今,可口可樂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同時也見證了中國融入世界的過程。

全新的商業思維!帶你走進一個更高的維度

但是以色列公司Soda Stream的公司卻在可口可樂的本土美國把他打得難受之極。看吧我們還在思考如何守住本土份額時人家已經去對手的家裡搶飯吃了!Soda Stream是怎樣操作的呢?

這家公司弄來一臺機器,旁邊有個水瓶,還有蘇打粉。當需要做汽水的時候,按一個按鈕,蘇打粉就會和水發生化學反應變成汽水。每個人喝汽水的口味都不一樣,有的喜歡檸檬味,有的喜歡草莓味。

這臺機器裡還有濃縮液,能夠根據你的需求個性化定製,調成不同的味道。這家公司做得很成功,後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

這企業一上市就搶了可口可樂不少份額,可口可樂已經開始關注它了。後來這家企業還做了一個廣告,在一面牆上放了許多瓶瓶罐罐,而在另一面則放著它一臺機器。廣告詞寫著:一個家庭5年時間,需要消耗1萬多個瓶瓶罐罐。如果是個環保人士,看著這則廣告就會想要買臺機器取代瓶子,而不是消耗那麼多瓶瓶罐罐汙染環境。

後來可口可樂開始研究這則廣告,試圖找些疏漏。最終可口可樂的人發現,廣告上把可口可樂的商標露了出來,這就構成了侵權,屬於不正當競爭。於是可口可樂就起訴這家企業,結果這家企業竟然還股票大漲。這是因為小企業原本是在小範圍出名,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公司一起訴,就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後來大家試用了產品,覺得還不錯,就更加出名了。可口可樂只好不起訴了,改成私下收購,然而這家企業不接受收購。這個消息一經傳出,企業的名氣更大了

,股票又是大漲。玩的是不是很高明?

這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Soda Stream公司運用和我國非常可樂、紛煌可樂一樣的商業模式去和可口可樂比拼肯定也會敗下陣來。但他通過賣機器後,還能持續的買蘇打粉和濃縮液等耗材。商業模式和運作手法就不同了,這可以稱之為商業創新,也可用當下的話說是跨界打劫。對不對?

全新的商業思維!帶你走進一個更高的維度

再來分享一個有關牛奶包裝的思維模式,大家肯定每天都在接觸牛奶,但肯定會有人不知道利樂包裝。這個成立於1951年的瑞典利樂公司早在1972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他可以每年在我國賺錢數億美元的利潤。利樂的客戶包括伊利、光明、三元、蒙牛、娃哈哈、匯源等國內幾大乳業及果汁飲料行業巨頭,並在全國建立800多條生產線,只要這些生產線能保持穩定的生產,利樂就能源源不斷地向它們提供利樂包裝紙。這才是穩穩的悶聲發大財!

那利樂是怎樣快速打開了市場呢?免費送嘛!只有免費才是王道!包裝罐裝設備價格昂貴,原來是需要一次性付清幾百萬來買下設備,現在是改用“80/20”的設備投資方案。客戶只要付百分之二十的款,就可以安裝設備,此後4年,只要每年訂購一定量的利樂包裝材料,就可以免交其餘的設備款。看到了嗎滿滿的套路。那它的盈利幾乎都來自於賣包裝紙這塊上了。用我的耗材機器拿去用吧!為此佔據中國90%以上的乳業包裝市場!是不是很厲害?

全新的商業思維!帶你走進一個更高的維度

這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使放到現在商業模式背後的邏輯也是值得我們去推敲的。敢於捨棄自己主營業務的利潤去設計出背後其他的盈利項目。這才是免費模式最好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