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李衛民散文——老屋


河南洛寧李衛民散文——老屋

許多次了,只要一入寐,老屋那搖搖欲墜的瓦片和歪歪斜斜的廊柱就在眼前影影綽綽,院內的樹又在風中張揚著滿掛的枝條,兒時的我又在屋前屋後歡快地奔跑。醒來後,心頭就蔓延著一種說不出的痛。

老屋,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那是說起來有無數故事的地方;那是每次面對都會淚流滿面的地方;那是家風傳承,生生不息,哪怕是一張照片,也會心潮湧動的地方。無論我們走到哪裡,距離有多遠,老屋就像風箏的線,永遠牽著子孫的魂。

河南洛寧李衛民散文——老屋

故鄉的老屋真的是名符其實的老屋。我家17世灼爺過繼給大爺中貴時(乾隆後,當時社會穩定,人少,農民有很多土地。)曾繼承過一個院子(就是現在的翔梧故居)。到了光緒末年,因20世的老奶奶(高祖一輩)腿上長了一個瘡,一個外科大夫讓瘡疤收斂再潰瘍,反覆多次,為治病祖爺爺無奈只得把院子賣掉。院子賣掉後為種地方便,祖爺爺到北嶺(下高村人叫南嶺)他舅舅家(簡姓)住,幾年後才又回村租房子住,解放時農會就把租房分給了我家。老屋為東、西各兩間廂房,是以前那種低矮的土坯房,房間既狹小又昏暗。父親在世時曾翻修過一次。老屋曾留下了先輩們許多歡樂和辛酸,也留下了他們的夢想和希望。我們姊妹幾個在那裡出生,在那裡成長,在那裡也留下了我們的美好時光。

河南洛寧李衛民散文——老屋

往昔,老一輩們黎明時分就早早起床,各自為生活奔忙。最熱鬧的當屬中午吃飯時,此時東西鄰院的大人們都會端著飯碗,小不點跟在後面在此相聚。一二十個人或坐或蹲或站,有說有笑,邊吃飯邊聊天,真的是熱鬧非凡。有時聊的起勁吃完飯了還不忍離去,等聊完天回到家才突然想起放在地下的碗的情況也時常出現。晚上大人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安頓好孩子們入睡後,他們還要忙到三更天才得以安歇。

河南洛寧李衛民散文——老屋

母親晚年為吃菜方便,曾在不大的院子中開了一片小菜園,種一些韭菜及應季蔬菜,雖不多但已夠食用。母親做飯時就會順手採摘一些,新鮮又經濟實惠。小菜園也為院子增添了無限生機。院子中的那棵不大的梨樹常常被村中孩子們所惦念,加之鄉鄰們不時的光顧,或閒談或穿行而過,因此小院真的是一點也不寂寞。

河南洛寧李衛民散文——老屋

如今,院子裡唯一的老年人也隨孩子到縣城居住,這裡已是人去房空。院子裡野草任性瘋長,常年累月再也難見到一絲炊煙了。老屋的房頂已開始塌陷,牆壁的泥巴也已剝離,老屋矗立在寒風中猶如年已古稀之年的老人苟延殘喘著。

歲月像一條靜靜的小河無聲地流淌。如今,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家。我們也愛談起老屋,談起老屋就會憶起小時候的故事。老屋雖然無言,但是卻見證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目睹了我們的幸福與痛苦。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人生許多美好、幸福的時刻,都難以永恆,無法留住。留下的只能是那份美好的記憶,讓我們更加懂得了珍惜。

河南洛寧李衛民散文——老屋

作者簡介:李衛民,網名為人民服務。洛寧底張鄉人,現在杭州打工。最喜歡的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