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 愛心傳遞生命火種

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 愛心傳遞生命火種

朱儁與母親、女兒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細胞,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用一些疼痛,換回一個人的生命、一個家的希望、一群人的幸福,值。”江蘇省儀徵市新集鎮朱儁和家人一直對社會弱勢群體充滿愛心和同情,他在11個月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不但在江蘇省尚屬首次,在全國也極其少見。

當他知道,在這茫茫人海中,自己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後,他沒有絲毫猶豫,“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知道,他一定是很多幸福的中心。而在那個時刻,也許只有我,有機會去改變他面臨的糟糕狀況,我必須全力去成全。”樸實的話語背後凸顯的是朱儁甘於奉獻、對人友愛的價值觀。

從2001年開始,朱儁就經常參與無償獻血活動。2006年一次無償獻血中,他無意中看見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信息,沒有猶豫便留下了血樣。2012年12月1日,突然接到了儀徵市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告訴自己與一名患白血病小夥的血型初配成功。可自己要去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情家裡麵人並不知情,怕家裡的父母擔心,決定先隱瞞他們這件事,繼續外出打工,然後從外地直接去南京中大醫院。

2013年4月24日,朱儁在南京中大醫院正式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贈。來自北京某移植醫院的負責此次朱儁所捐造血幹細胞專程護送的兩位工作人員代表受捐者表達對朱儁的感恩之情,並一同給他帶來受捐者的感謝信。“感謝您為我捐獻了造血幹細胞,讓我有了再一次活下去的希望,也感謝您讓我有機會去照顧我的家人。雖然我們不曾相識,但您的愛心與奉獻,將改變我的命運,是您給了我重新活下去的機會……謝謝您,兄弟!”先前採集過程中有說有笑、神情輕鬆的朱儁,此時也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然而好景不長,對方產生了排異現象,意味著首次捐獻失敗, 他們一家得知這一消息時,依然做出了第二次捐獻的決定。2014年3月5日,父親帶著欣喜和心疼陪同朱儁走進南京中大醫院為同一患者捐獻了造血幹細胞,這在江蘇省尚屬首例。

朱儁的造血幹細胞,讓一名白血病小夥因此獲得了重生的機會。朱儁表示,熱心公益得益於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農村樸實的父母會常常力所能及地做善事。朱儁的母親心裡至今還是責怪兒子偷偷隱瞞全家自己去醫院捐獻,看見兒子時眼淚流淌心裡非常心疼兒子,畢竟是自己身上一塊肉,但是聽說兒子造血幹細胞救回一個人的生命,還是原諒兒子了。每天早上6點起床上菜市場購買黃鱔、骨頭等回來給他補補身體,弄好之後7點鐘再去工廠打工。

其實,做父母的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朱儁的母親說:兒子第二次去南京的時候,我在家一個星期天天擔心,他岳父和他爸爸在病房外都哭過。雖然,兒子又一次“中獎”,但是通過觀看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也讓我們全家知道捐獻造血幹細胞是什麼情況,消除了顧慮。

爸爸是英雄,我長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樣去幫助別人,朱儁的女兒朱語彤這樣評價他。

朱儁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傳統美德,用大義譜寫了人間的大愛,彰顯了最樸素的人性之美。而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用他們高尚的品質,在平凡的生活軌道上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奉獻,是新時期農村最美家庭的典範。(張 倩 黃兆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