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是如何「捧水」的?

大家都知道,蛙泳目前比較流行的區分為平蛙與波蛙,兩者區別主要在體位上,平蛙上身沒有明顯起伏動作,相比波蛙比較省力,但臀高腿低,水的阻力較大;波蛙軀幹起伏比較費力,但速度比較快,因為易造成水阻的地方都呈流線型。

對於業餘的游泳者來說,長距離有氧鍛練大都採用平蛙,但對於愛好者來說,很多都會試著去掌握波蛙。在短速比賽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運動員在蛙泳過程中雙肩出水後雙手有個類似捧水動作,手掌朝上,有的人就不明白這個動作的意義。

其實,這個動作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破水,減少水的阻力,哈哈,想不到吧,就這麼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還有其重要意義,做好這個動作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製造反“V“形破水,讓軀幹藏於反“V“形的最寬面後,形成最小的水阻。

2,這是劃臂結束後夾肘幅度的參照點,想像一下,如果這時雙手合併,那雙肘應該碰在一些才能形成一個連續的、平滑的反“V“形,如果雙手僅指尖相碰,兩手腕離得很遠,這個反“V“形就要求雙肘要離得很開,所以這時要求指尖相碰,手腕相離適中,讓兩肘剛好夾於胸前,與肩呈連續的“V“形。

3,這是抱水劃臂後手腕動作的連續,大家可以試一下,作抱水劃臂,內劃夾肘後,手掌剛好處於朝內上方向。

4,類似捧水動作其實不是捧水,這個動作在橫向意義有利於破水,即我們前面講過的,製造反“V“形破水,從縱向角度來看,有利於手臂前展,利用手掌底部(兩小指碰合的部分)製造反“V“形引導臂及上身入水。

蛙泳是如何“捧水”的?


作這個動作的前提是劃臂夾肘要有力,頭、肩甚至背都要出水,這樣才能保證雙臂接近水面完成這個“捧水”動作,只有這個動作做好了,做到位了,才能結合腰腹力量推動上半身將頭頂入水中,蛙泳泳速才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