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有技巧的向學生家長「告狀」,才不會被反感!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請家長”是一件可怕的事,小編不禁回想起自己年輕時被老師支配的恐懼,“瑟瑟發抖”。但

老師告狀是伴隨孩子成長出現的正常現象,如何對待老師告狀,首先要理清的,是教師應如何處理孩子和家長的關係。

老師如何有技巧的向學生家長“告狀”,才不會被反感!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學會與家長溝通。與家長溝通好了,家長可以理解、支持老師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協同教育的良好效果;反之,因為教師不善於和家長溝通,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費力不討好。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呢?

接下來我們看個案例

一天中午,孩子們正在為自己搭出漂亮的房子而高興的時候。陽陽兩手各拿一根長柱形的積木,撞擊同伴們的“房子”。“房子”的主人有的護著房子不讓他靠近。有的用手去推他,陽陽則抬起手上的積木就打。不僅如此。從他身邊經過不小心跌倒的孩子也得到了他的特別“關注”。他站起身走到正努力站起的同伴旁邊,一下就壓了上去,身下的同伴哭了起來,他仍然壓著,直到老師喊住他,而他站起的時候竟然哭了,彷彿很委屈。

老師也曾苦口婆心地對陽陽說道理,想讓他能友好地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總是不見起色,收效甚微。甚至有那麼一次,當孩子們隨意地坐在老師身邊的時候,一位小姑娘怎麼也不願坐下,老師詢問她,她說:“我不要和陽陽坐在一起。他打我的!”陽陽立即站起來,伸出雙手抓住小姑娘的胳膊,使勁地捏著,嘴裡還說著:“坐下!不許說話!”表現得很憤怒。因為他的如此言行,小朋友們都不願意與他交往。

就在兩天之後,陽陽的外婆打來了電話,說他不願上幼兒園了,並詢問是否在幼兒園裡發生了什麼事。老師和陽陽的外婆交談記錄如下:

老師:“這幾天,陽陽出現了欺侮小朋友的現象,推翻別人的積木,把小朋友推倒在地。老師這幾天不停地引導他。”

外婆:“真的嗎?但他平時到公園裡和其他孩子玩沒出現這種情況。”

老師:“從他入園不哭不鬧時就開始出現這種現象了。”

外婆:“難怪他不想上幼兒園了!”

老師:“先讓他在家休息幾天,下次入園後老師再想想其他的方法幫助他。”

外婆:“好的,我讓他爸爸媽媽教育他。”

可接下來的一星期,陽陽都沒入園,可見,那次的電話交流並不成功,家長表現出了對教師的不信任。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該如何向家長“告狀”呢?

老師如何有技巧的向學生家長“告狀”,才不會被反感!

首先,真實反映孩子的真實情況

當教師看到這類孩子總是惹麻煩而屢教不改時,心中肯定是氣憤的,但當教師要和家長交流時,首先要明白:每位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往往會認為教師講的不對或者小題大做了。因此在反映情況時要顯得平和而真誠,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是關心的,是愛護的,而不是氣憤。可以先對家長說說孩子的優點、閃光處,但同時告訴他們教師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想與家長談一談。

這樣,家長就能感受到教師的確是在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挑孩子的毛病。在和陽陽外婆進行電話交流時教師直接點出了孩子的問題,而且還說這幾天總是在教育他,家長會認為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入園,是教師不斷批評他造成的,為後面的交流造成了障礙。

其次,介紹教育方法,取得家長的信任

通過第一次的交流,事態並沒有取得進展,可見,與家長的交流不能一帶而過,否則家長會將孩子不願入園歸結於幼兒園、教師的不是,產生牴觸心裡,使教師的工作難以開展。所以,將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及這樣做的原因向家長介紹、說明,才是取得家長信任的途徑。瞭解教師的教育方法後,也會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過於放縱、溺愛孩子,從而更好地達到家長共育的目的。

最後,對不同素質的家長,交流重點不同

1.對孩子要求嚴格的家長。這類家長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較高的學歷,對孩子要求很多。教師就應要注意語氣要委婉,態度要平和,強調孩子年齡小,不應給予太多的壓力,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形式教育他,讓他感受友好和關愛。

2.對孩子放鬆教育的家長。這類家長可能不會耐心地聽教師講完話,這時教師首先就要強調任其發展的後果。尤其是對孩子的影響。天下沒有不關心孩子的父母,教師這樣有理有據的交談,家長是會明白的。

3.欠缺教育經驗的家長。教師應放下“權威”的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分析孩子的表現及形成的原因,提供一些教育方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指導觀,坦誠地相互交流孩子的情況,共同教育。

老師如何有技巧的向學生家長“告狀”,才不會被反感!

總之,我覺得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於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師應以一種陽光的心態對待生活、工作、學生。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並關心自己的孩子時,自然樂於與教師接近,那麼我們就會取得有效地溝通。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家訪、電話、微信,也可以利用家長會時間交流一些普遍問題,只要用心的交流孩子的情況,每個家長都會接受的。

溝通時,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存在的不足要注意說話的技巧,讓家長覺得老師是真心想幫助孩子的。因為孩子還在成長,都還沒有定性,可以建議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請家長思考,這樣才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較好的結合起來,家長的配合無疑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教師的工作成效才會得到彰顯。

老師如何有技巧的向學生家長“告狀”,才不會被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