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美食名錄:當魚脣遇上頂級大廚,美食的火花就此點燃

【鴨汁燴魚唇】

主料:乾魚唇 175克 胡椒粉 0.5克 熟菜 50克 紅鴨湯 200克 水發草菇 25克 上湯 1000克 薑片 1片 二湯 500克

輔料:蔥 1條 味精 10克 精鹽 12.5克 溼澱粉 25克 淺色醬油 5克 花生油 10克 紹酒 10克 熟豬油 25克

烹製方法:

1.魚唇用清水浸4小時,洗淨,放入鋁鍋內加清水煮沸後改用小火4小時,取出切成長方形小塊。

2.炒鍋燒熱,注入花生油,加蔥、姜,烹紹酒,再下魚唇、二湯滾煨片刻,取出,去掉蔥、姜和二湯。

3.炒鍋回火上,燒熱,下上湯、鴨汁、魚唇、草菇、菜精鹽、醬油,用溼澱粉勾芡。加熟豬油、味精、胡椒粉,盛入湯窩即成。

抽絲剝繭:

  1. 上湯:老母雞2000克 ,瘦豬肉2000克 ,火腿700克 ,味精50克 ,清水10千克 。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小火慢燉,保持微沸,約5小時之後即成。

國風美食名錄:當魚唇遇上頂級大廚,美食的火花就此點燃

2.二湯:將熬過上湯的雞、瘦豬肉和火腿,再加入清水10千克 ,精鹽50克 ,味精50克 ,再熬5小時,用隔湯布濾過,就是二湯。

3.水發魚唇:將乾魚唇盛入容器內,衝入開水,蓋上蓋,燜三、四小時,即進行褪沙(和魚皮褪相同),如有褪不下的,可再用水燜一次。褪沙後再加開水用小火煮到能去骨時,輕輕地抽去骨(保持形整不壞),剪去腐朽邊沿,用涼水沖泡去腥味和膠質,用涼水泡上,每天換水1-2次,或入冰箱保鮮室存放。

風味特點:

魚唇,是鯊魚、鰩魚、鱘魚類唇類的乾製品,乃海八珍之一。嶺南人嗜食魚唇古已有之。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有載:"深廣及溪洞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其間異味,有 鱘魚之唇,活而臠之,謂之魚魂。此其至珍者也。"此菜用堡制紅鴨的濃汁燴成,故名"鴨汁燴魚唇"。色澤杏紅,質地滑嫩,味道鹹鮮。

【蠔油扒魚唇】

主料:水發魚唇 500克 料酒 50克 小菜苞 20只白糖 5克 雞骨 250克 蔥姜 20克 瘦豬肉 250克 頂湯 300克

輔料:豬油 50克 胡椒粉 2克 雞油 25克 水澱粉 20克 至油 20克 味精 60克 醬油 10克 鹽 3克

烹製方法:

  1. 將水發魚唇剪去面上的雜質,切成22~24塊長6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塊,放入鍋中加冷水滾燒一次撈出,倒去鍋內的腥水。將雞骨、瘦豬肉下沸水鍋氽透撈出,洗淨血穢。再燒熱鍋,放入豬油、蔥姜和水,後放入魚唇、雞骨、瘦豬肉,待燒透後撈起,除去雞骨、瘦豬肉、蔥姜。

國風美食名錄:當魚唇遇上頂級大廚,美食的火花就此點燃

2.將小菜苞放入油鍋內拉一下油撈起,倒去鍋中熱油。仍用原鍋,放入菜苞、料酒、湯、精鹽少許、味精,待燒透後撈起,瀝於水分。

3.另燒熱鍋,加入豬油、料酒、頂湯、醬油、鹽、蠔油、白糖、胡椒粉,後放入魚唇,待燒透後,用水澱粉勾芡,加入雞油攪勻,裝入盆內,周圍用菜苞圍邊即成。

抽絲剝繭:

頂湯吊制:將宰淨老母雞從背部剖開兩邊,洗淨,連同瘦豬肉9500克 、帶骨生火腿1500克 、清水2250克 ,一併放入湯鍋內,用旺水煮沸後,改用小火熬,不歇火,不加水,約熬4小時,得湯30斤。起湯時,撇去湯麵泡沫浮油。將味精60克 放入盆內,盆上放洗淨的梳竹篩一塊,篩面鋪上潔淨白布,把湯濾入便成。

風味特點:

鯊魚唇或鱘鰉魚唇皆甚稀少,至為名貴,列為古代八珍之一。《清異録》雲:"鱘魚之唇,治而臠之,謂之焦魂,此其至珍者也。"本品色澤金色,以味濃味厚,肥潤軟滑見稱,乃潮汕地區傳統名菜。

【蝦膠瓤魚肚】

主料:幹炸魚肚 50克 薑片 10克 蝦膠 l80克 蔥條 10克 菜 150克 精鹽 2克 熟火腿末 2.5克 味精 l克 香菜葉 5克 雞蛋清 10克

輔料: 胡椒粉 0.5克 二湯 350克 薑汁酒 10克 熒湯 10克 幹澱粉 25克 芝麻油 0.5克 溼澱粉 7.5克 花生油 60克 上湯 125克

烹製方法:

  1. 半乾炸魚肚用清水浸泡約2小時,反覆換水搓洗三次,去掉異味,取出瀝去水分,剪去皮、筋,切成直徑4釐米的圓形片12塊,放入沸水鍋內氽30秒鐘,撈出瀝去水。炒鍋用中火燒熱,下花生油15克 ,放姜、蔥爆至有香味,烹紹酒,下二湯250克 、精鹽1克 ,燒沸後下魚肚煨約1分鐘,取出,去掉姜、蔥,用潔淨毛巾吸乾水分,盛在盤中,晾涼後,在每塊魚肚的一面撤上幹澱粉。

國風美食名錄:當魚唇遇上頂級大廚,美食的火花就此點燃

2.蝦膠分成12顆小丸,放在有幹澱粉一面的魚肚上,用雞蛋清把蝦膠抹平。香菜葉、火腿末分別放在蝦膠兩端,入蒸籠用旺火蒸約5分鐘至熟,取出,轉放在另一盤中,排成2行,每行6塊。

3.炒鍋用中火燒熱,下花生油10克 ,放入菜、精鹽1克 ,二湯100克 ,炒至九成熟,倒入漏勺瀝去油。將鍋放回爐上,下花生油10克 ,放入菜、芡湯,炒熟取出,分三排放在兩行魚肚中間和兩側。

4.炒鍋洗淨,放在中火上,下花生油10克 ,再放上湯、胡椒粉、味精,用溼澱粉7.5克 調稀勾芡,加入芝麻油和花生油15克 推勻,淋在蝦膠上便成。

抽絲剝繭:

1.幹炸魚肚:用清水將乾魚肚500克 浸泡約6小時後剪開,颳去內膜,洗出外筋。平鋪在竹箅子上曬乾後砍段(長的分三段、短的分兩段)。將深口鐵鍋放在中火柴爐上,下花生油10000克 ,燒至六成熱,放入魚肚,邊炸邊翻動,至魚肚膨脹時,改用微火,用特製鐵絲算將魚肚壓至半浮沉,繼續浸炸。見魚肚升起的氣泡由大、快、密變為小、慢、疏時,取出鐵絲宣,撈起冷卻。炸時要掌握好火候、油溫,如炸的時間不夠,水發後,發韌而不膨脹;過之,則撈起易碎;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撈起能折斷,聞之有響聲。

2.蝦膠:把豬肉75克 切成細料,放入冰箱。將吸於水分的蝦仁500克 用刀背剁成泥,放在盆裡,加入精鹽5克 、味精6克 、小蘇打15克 ,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至成膠狀後下凍肉粒再拌勻,入冰箱冷藏2小時便成。廣東飲食行業習慣把蝦膠稱為"百花"。

國風美食名錄:當魚唇遇上頂級大廚,美食的火花就此點燃

3.菜:將青葉菜的菜心剪去菜花和老梗,取最嫩的一段剪取約6釐米即為菜。剪取約12釐米即為郊菜。

4.芡湯:將上湯5000克 、精鹽25克 、味精35克 ,白糖5克 調勻,用微火加熱溶解後便成。使用時加入胡椒粉0.5克 、芝麻油1.5克 。

風味特點:

魚肚,是魚鰾的乾製品。魚肚的品種很多,常見者有黃魚肚、魚肚、廣肚、毛常肚等。魚肚是海八珍之一,含蛋白質、脂肪及粘膠物。中醫認為,魚肚甘、鹹、平,有養血止血、補腎固精的食療效果。此菜是選用黃魚肚,油炸漲發,再水浸至軟,然後切成小塊,瓤上蝦蒸熟而成。顏色潔白,質地爽軟,口味清鮮,四季皆宜。

喜歡文章的朋友多多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