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爲什麼不可理喻自殺?

(本文根據少量史料推理,如有補充,歡迎留言)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在歷史記載中只出現國兩次,一次是反對秦始皇坑儒被髮配長城監軍,另一次就是趙高攥改秦始皇遺囑,另其自殺,身負重任與期待的長公子扶蘇,就在當時秦國大將蒙田旁邊,毫無懷疑跟反抗的自殺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反常的現象

歷朝歷代,攥位的臣子,殺兄弒父的君王不在少數,身在帝王家,各種政治格局從小耳濡目染,為了權利不擇手段本就是正常的現象,為什麼培養出一個這麼聽話的扶蘇?

扶蘇為什麼不可理喻自殺?

公子扶蘇

秦始皇對子女非常嚴厲

從秦始皇個性來分析,13歲,現代人小學畢業的年紀,他就開始登上王位,就是因為年紀小,大權旁落,華陽太后為主的楚氏外戚集團,呂不韋仲父,嫪毐等人在朝中都有很高的地位,秦始皇不得不一步步謀劃,瓦解了呂不韋嫪毐的勢力,之後統一六國,可以說他的一生中心都放在事業上,也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這樣的秦始皇,對子女的管束一直應該是很嚴厲的,不可能不是慈父,從扶蘇反對坑儒事件,當場就被秦始皇發配長城監軍,更能證明這一點,秦始皇的地位至高無上,心思難猜,說一不二,焚書坑儒,即使是親生兒子,也沒有慢慢商量的餘地

扶蘇為什麼不可理喻自殺?

秦始皇

扶蘇生母

扶蘇公子的生母究竟是誰?目前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她就這樣被遺忘,連名字也沒有留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當代各種電視劇,只能胡編亂造了。

研究扶蘇的生母,只能從其他人物身上推理分析。宣太后時,秦楚兩國婚姻聯盟已長達18代之久,而宣太后生前還特地為孫子贏柱安排了楚系華陽夫人,說明秦楚兩國聯姻在這裡沒有中斷,那麼到了華陽夫人當上太后之後,作為最有權威的太后,肯定也是為嬴政安排了一位楚夫人,而公子扶蘇正是這位楚夫人之子,扶蘇的身後,是整個楚氏外戚集團,勢力相當雄厚

秦始皇剛登上王位時,大權旁落,猶如被控制,心生不滿肯定有的,最重要的是,王位被楚氏外戚集團控制,如果不聽話可能隨時被取代,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秦始皇遲遲不立太子的原因,一旦立太子,扶蘇長公子是不二人選,而秦始皇真正擔心的是扶蘇可能會成為楚氏外戚集團的傀儡

夏太后(秦始皇親奶奶)去世後,秦始皇弟弟成蹻討伐趙國投降,朝中剩下華陽太后,趙太后(趙姬,秦始皇生母)兩股勢力,秦始皇在剷除嫪毐之後驅逐趙太后,後來在以為名仕的規勸下才召回趙太后,那位名仕是這麼說的,不召回召太后,朝中勢力一家獨大。所以秦始皇以孝之名,接回趙太后,可見秦始皇並不完全聽從於楚氏集團,甚至有點忌憚,想通過趙太后來平衡政治格局,而扶蘇作為楚氏集團的核心人物,自然不招秦始皇歡心,反而喜歡心思單純的胡亥(胡亥生母可能是趙人)

項燕

扶蘇為什麼不可理喻自殺?

項燕

項燕氏項羽的爺爺,跟扶蘇有什麼關係呢?這要從秦末陳勝吳廣起義說起,起義口號是扶蘇其實沒死,和項燕聯合起來要反秦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陳勝要把扶蘇和項燕兩個人合起來說事呢?項燕是楚國最後的名將,大敗秦將王翦自殺而亡,但很有威望,整個楚國舞步為之痛惜,相反更加痛恨秦人。陳勝雖然是農民出生,但身邊有文化的人不少,比如張耳和陳餘,兩人在秦漢歷史上也是千古留名了,起義這麼大事,如果沒有根據的連接,這兩個人肯定會進言的,就比如陳勝打著“陳勝王”的旗號,被他們兩反對一樣

所以扶蘇跟項燕應該是所聯繫的,更加容易推理出扶蘇生母是楚人的觀點

證明了扶蘇生母是楚夫人之後,不難得出他不受秦始皇寵愛的原因,秦始皇早就對楚氏外戚集團大打出手,昌平君在秦國政壇多年,最終逃回楚國自立為王,但後來兵敗而死,項燕自殺,死前詛咒: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至此,秦始皇會怎麼看待楚人呢?

扶蘇是被秦始皇總目睽睽之下發配長城跟蒙田監軍的,父子之間嫌隙更近一步,扶蘇沒有想到的是秦始皇的遺囑已被趙高攥改,畢竟秦始皇重病時,陪同將領蒙毅(蒙恬的親弟,支持扶蘇)已經離開去往太廟為秦始皇祈福,秦始皇去世時他並不在身邊,而這個消息被趙高隱瞞住了,這讓扶蘇沒有懷疑聖旨的理由,在加上巡遊回到咸陽後,趙高為了讓扶蘇相信秦始皇還沒有死,又出去巡遊了一番,扶蘇於是相信了聖旨,扶蘇為人子不孝,蒙恬為人臣不忠,賜死。

於是扶蘇,蒙恬自殺了,每次督導這段歷史,總覺得心痛,然而,逝者已矣,唯有敬仰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