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給食用酒精「抹黑」?

既然消費者都不喜歡 “食用酒精”,為什麼這種“新工藝白酒”得不到取消?

既然酒瓶子裡面裝的是食用酒精,為什麼白酒廠家不大膽地說出來?

最近,重慶酒類行業又掀起一股以上一連串的“誰在給食用酒精抹黑”的熱議潮,再加上行業內一條關於“某職業打假人士因食用酒精惹起的,要劍指某知名白酒企業”,重慶酒哥不得不憑藉20年以來的行業知識積累,再次梳理一下“食用酒精”的前世今生。

食用酒精勾兌酒的優勢在於“成本優勢”

據行業內人士透露,“食用酒精勾兌酒”在白酒行業內是個公開秘密,也是合法的。從1999年沈怡芳在武漢發表了“新型白酒是21世紀白酒發展方向”講話、到媒體報道“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兌”,再去百度一下,能找到388萬多條關於“酒精勾兌”。

為什麼那麼多白酒企業喜歡用“食用酒精勾兌”?行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一噸最好的食用酒精不過5000元,如果稀釋成50度左右的白酒,至少要灌裝3800瓶每500毫升,也就是每瓶成本在一元左右,再加上包裝、人工、物流等生產成本,每瓶成本也不超過5元。

這樣的成本也印證了消費者在網上、超市都能見到售價不足10元的白酒,不瞭解這些真相的消費者還以為廠商在做虧本賺吆喝的生意,其實這樣的成本優勢也讓這樣的廠商賺得滿滿的。

而真正的高料白酒成本挺高的,拿生產週期短、出酒率最高的清香型白酒來說:兩斤高粱原料收購成本都接近10元,兩斤高粱只出一斤好酒,在加上包裝等其它成本,也就是一瓶500毫升的純高粱酒僅出廠成本也在20元左右,這個成本不含稅、不含企業的合理利潤以及產品進入流通環節的所有成本費。

食用酒精勾兌酒的“錢”途備受爭議

中國白酒釀造工藝有固態發酵、固液發酵和液態發酵,都是合法的。食用酒精酒屬於液態發酵,其成本低是因為原料廉價和工藝簡單。

從事酒行業報道並深入調查研究的《21世紀經濟報道》文靜在接受重慶酒哥採訪時就透露,眼下中國白酒行業的確大部分酒企都在或多或少使用“食用酒精勾兌酒”,已經是行業內的公開秘密。但很難見到這些企業都在各自的產品包裝上名正言順地標明“食用酒精”等之類的說詞,不曉得這些企業是忌諱什麼?

重慶酒哥在市場調查發現,50後、60後、70後的白酒消費者,大部分是在乎酒的質量,總認為“食用酒精”的白酒質量差,但80後、90後的消費者幾乎只在乎白酒的口感,甚至這些年輕消費者還認為茅臺、五糧液、1573這樣的名酒還不如他們喜歡的那些年輕、時尚的小酒品牌的酒質量好。

編後:每個消費者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酒類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是不是用“食用酒精”,我們都是理解支持的,但是有一點就是我們消費者、職業打假人士和中國的法律法規無法容忍的是——瓶裡裝的是食用酒精勾兌酒,瓶裝外宣稱自己是純高粱酒,這就是不誠信的企業行為,不能因為這樣去賺取更多的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