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清楚產品也是有「生命」的,否則很容易「夭折」!

任何一個產品都是有生命的,都會從幼小期發展到成熟,直到最終老去。即使是一款APP產品,也像一個生命一樣,有自己的誕生、成長和進化或者消亡。這些產品的生命週期不僅取決於創造者,還取決於使用者。

例如,1995年誕生的即時通訊軟件MSN,曾經發展成為了一款全球性的通訊軟件。2014年,MSN退出了歷史舞臺,MSN產品的生命結束了,帶著它創造者的價值觀和期待,還有使用者的情感消失了。

產品經理需清楚產品也是有“生命”的,否則很容易“夭折”!

產品的誕生和調性

產品誕生攜帶的基因是創造者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尤其是“價值觀”。比如,雷軍帶領的小米集團,為國內用戶提供了超級性價比的手機,性價比就是小米的價值觀,而這也是我們常說產品調性。

創造者的“三觀”像是航海上的舵手,帶著用戶有方向的前行,舵手掌握了航線,航線一開始就走偏還是慢慢走偏,還是一直不偏,都在握在舵手的手裡。能否應對大風大浪,帶著船員、船客一直朝著無限的海洋航行,也掌握在舵手的手裡。對於互聯網產品而言,這些舵手往往可能是產品經理(創始人),他們是產品的決策者。

產品經理需清楚產品也是有“生命”的,否則很容易“夭折”!

產品的成長

大多數的好產品都有一個共性,注重用戶體驗。產品帶給用戶的原生感受,產品經理能否感受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經理的水平。

產品經理能否像上帝一樣,俯視眾生,瞭解用戶的喜怒哀樂,瞭解真實的需求;能否能夠有深度思考的水平,有足夠的同理心、用戶代入感;能否能夠站在產品和用戶之間,搭好連接的橋樑。產品畫得是原型,本質上懂得還是人性。

產品從一誕生就應該定好結構,之後則在大結構上,不斷地迭代,助其成為一款主流產品。當然,這特別考驗決策者的遠見和堅持。而在產品被時代或者被競品淘汰時,就需要有接受被自然選擇的能力,而不是一直原地等死。這也是一款產品成長將要面臨的挑戰。

產品經理需清楚產品也是有“生命”的,否則很容易“夭折”!

產品的進化

在時間的長河中,產品也有自己的生命期,跟不上節奏,就會死得更快。產品的進化,在於洞察前沿的需求,當然了,對於產品經理,洞察未來和理解當下,同樣重要。

子彈短信很火,是因為子彈短信懸浮就能發送消息,簡化了溝通步驟,是面向未來的產品設計。用戶會覺得這很酷,就去體驗這款產品,當然,能否最終在社交市場有一席立足之地,一個懸浮、語音功能是不能滿足用戶的,即時通訊的最大作用不在於通訊,還是在於社交。人是群居動物,社會性動物,需要有一個平臺連接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產品會自我演化,有自己的生命,對於產品經理,要有產品的生命觀,像一位父親一樣教育孩子,從蹣跚學步到少年翩翩,再到成年,老年。對於產品,就是理解產品存在的本質,用戶代表的群體,群體中的人性,以及把握住面向未來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