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里僞造的歷史事件人物有哪些?

啊小賤啊


司馬遷的《史記》取材很廣泛,不但有官方資料,也有野史傳說。其中有些人物,可能有一定原型,但是口耳相傳都變形了很多。不過我們不能因此說太史公是偽造的,太史公更多是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寫成一部既匯聚了正史又包容了野史的百科全書。野史反映的正是民間流傳的思想觀念,不能說沒有價值。而且太史公把不同的資料寫入不同的傳記,正是“存而不論”,讓讀者自己比對取捨。

最典型的就是“趙氏孤兒”裡面的幾個人物了吧!按照《左傳》,實際上這是一次因為偷情而導致的滅門慘案。晉景公的姐姐趙姬是晉國大夫趙朔妻子,趙朔死後她勾搭上了趙朔的叔叔趙嬰齊,趙嬰齊的兩個哥哥趙同、趙括恨他敗壞門風,放逐到齊國。趙姬懷恨在心,對晉景公誣告趙同、趙括謀反。在執政大夫欒書等人支持下,晉景公發兵殺死趙同、趙括,但是趙姬和她的幼子趙武倖免,藏在宮中。

可見,晉景公針對的很明確是趙同、趙括,而趙朔這支並不在其中,趙武還是晉景公外甥。所以程嬰、公孫杵臼這些義士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而且晉國當時執政大夫是欒書,不存在什麼司寇屠岸賈專權。那麼程嬰、公孫杵臼、屠岸賈很可能都是虛構人物。但要注意的是,太史公雖然在《趙世家》記錄了這個故事,但並未偏信這個記載,而是在《晉世家》中仍然按照《左傳》的書寫,可見一斑太史公編撰《史記》的方法。

所以,趙氏孤兒其實是太史公留給我們非常可貴的文化遺產,雖然不符合歷史事實,但是可以反映漢初人的思想觀念。而且趙氏孤兒的故事還被後代改變成戲劇、影視,這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林屋公子




司馬遷寫的《史記》,是從其父親司馬談開始,就蒐集歷史資料,編著而成的。沒有一處是司馬遷本人偽造的。但卻有一處與史實不符——趙氏孤兒案。



《春秋左氏傳》是從古至今,唯一可信度100%的史書。她記載了春秋時期,周王室以及諸侯國的歷史,以鄭國、晉國為主,魯國、齊國、衛國、宋國、楚國次之。 《左傳》中,叔嫂通姦,兄妹亂倫。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把人性之醜惡血淋淋的展現給我們。

當然,也有更多的正能量。如鄭國賢大夫子良,堪稱卿大夫中的聖人。



《左傳》對於趙氏孤兒的故事,與《史記》不同。起因是趙莊姬與小叔子通姦,小叔子被趙氏放逐。趙莊姬懷恨在心,在哥哥晉國國君面前誣陷趙氏,晉國國君聯合郤氏、欒氏,滅趙氏全族。

秦始皇焚燬六國史書,但六國曆史通過口耳相傳,被大致流傳了下來。 《史記》中程嬰救孤的故事,就是在趙國史書被焚燬的情況下,通過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其事件起因為何與《左傳》不同?

最大的可能是趙國建立後,想給自己的祖祖祖祖趙莊姬奶奶塗脂抹粉。美化了趙氏孤兒的故事。 滅趙氏全族的主謀是晉國國君、郤氏、欒氏和趙莊姬。屠岸賈應當只時個馬前卒。 司馬談很可能對此做了諸多調查。如拜訪多位學者,這些學者表示,自己的先輩確實看過趙國史書。《史記》中趙氏孤兒的故事,應與趙國史書的記載是一致。

除了六國年代錯亂嚴重和趙氏孤兒外,《史記》的可信度接近100%。

當然,還有一些異象,例如:一日電閃雷鳴,劉邦父親進家後,看到一條龍伏老婆身上,就生下了劉邦。杜撰這一事件的肯定是劉邦父母。背後主謀應當是呂雉。司馬遷只能秉筆直書,他相信後人,相信我們的智慧能夠辨明真偽。

總之,《史記》中趙氏孤兒以及劉邦身世,都是被趙國和漢朝建立者,批上華麗的外衣。司馬遷只能照實書之!

《左傳》是中國歷史上,可信度最高的史書。《史記》是秦朝滅亡後,可信度最高的史書。


楊朱學派


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啥意思?

《史記》既是不可超越的歷史著作,也是經典的文學作品。

有人說,寫出已故的人臨死前的心理活動,不真實。

不是司馬遷不真實,而是你對真實的理解太膚淺太狹隘。

真實有兩種:

事實的真實和本質的真實。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那些事實上不存在的,卻又出現在太史公筆下,是因為按情理必然存在的。

剛正不阿的正義感、深刻博大的歷史見識和豐富的想象力在起作用。

於是真實而且生動,富於人性與情感與細節。

與《史記》比,有多少史書其實是在歪曲歷史!



大悔憶智冰


題主的題目太震撼了,讓我懷疑史學界有了什麼驚人的發現?

查書看網文,弄了半天,啥事都沒發生 。《史記》還是《史記》,他靜靜地躺在那裡,不說話,看著後世子孫們滿口跑火車的嘴臉背後,是對金錢的頂禮膜拜。真的為了錢,啥都不要了?

本人才疏學淺,可是這個道理還是知道的:因為歷史是由人寫的,人在社會中生活,難免帶有個人的主觀情感;或者由於當時的認識、技術水平所限,有些記錄,一定也有記得不準確的地方,這是肯定會有的。但說到“偽造”那就顯然性質大大不同了。“偽造”的動機顯然是卑鄙的,“偽造”的影響肯定是惡劣的。



司馬遷是誰,司馬遷為什麼要偽造歷史?一部《資治通鑑》,朝廷花人力物力歷時十九年完成。《史記》以司馬遷一個人的力量,花了十四年完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期間,司馬遷還遭遇牢獄之災,受到宮刑的恥辱。這一切法都是為了個人的私利,偽造歷史嗎?

據史學界的一般認為,秉筆直書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了漢高祖貪財好色誅殺功臣、漢景帝刻薄寡恩、漢武帝窮兵黷武等等過錯。招致漢武帝的不滿,借李陵事件,整了司馬遷一把。以致司馬遷後半生忍辱含垢,痛不欲生。為了寫史記,這個正直的老頭付出的代價太大。



《史記》的歷史價值不用我多說,司馬遷寫《史記》的意義,正如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所言:“他以自己殘破的生命,換來了一個民族完整的歷史;他以自己難言的委屈,換來了千萬民眾宏偉的記憶;他以自己莫名的恥辱,換來了華夏文化無比的尊嚴。”

網絡裡能吸引眼球的話題還有許多,我想說的是,放開那個好人司馬遷以及他的《史記》。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他的根。是他的民族精神所在,是不容子孫拿來亂噴的



煙花三月09


話說當年司馬遷先生(或也可叫女士),身殘志不殘,嘔心瀝血,學出一部曠世之作-《史記》。

為什麼一看到《史記》兩字,我就會想起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那部自制搞笑短劇《大史記》呢。不知道還有沒有朋友記得開頭那幾句話“小颼風風滴颳著,在一個伸手不見黑夜的五指,我在天空寫下你的名字,卻被風帶走了;我在沙灘寫下你的名字,卻被浪花帶走了;於是乎,我在大街小巷寫下你的名字,我擦,我被警察帶走了......”直到今天,大獅我對這幾句話依舊爛熟於心啊。

好了,轉回正題。很抱歉,剛剛自動轉檯了,我們今天說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唉。這部書相信不是喜歡古典文學和專門研究者是看不下去的,真的沒什麼意思。可您要是看過,而且您對歷史有研究,您就會發現,原來司馬遷也可以《賣柺》,就是大忽悠。

我當時看到漢高祖那段的時候,可謂是瞠目結舌,這位司馬遷先生竟然寫道“劉邦的孃親與龍交合”。我老天,太可怕了,原來“真龍天子”是這麼來的。不對,應該叫“真龍兒子”,因為龍是他爸爸。劉邦的母親口味真的很重,敢跟龍幹這種事情,堪比另一位敢睡蛇的大咖-許仙。也不知這條龍是啊啊的那種,還是追著小朋友到處跑的那種,總之司馬遷就說是劉邦母親與龍交合之後,懷上了龍種,繼而生下劉邦。就憑這則不靠譜的反常識的故事,讓《史記》大打折扣。

另外還有那些關於黃帝時期的故事和人物,包括堯舜禹等,你發現任何歷史文獻都跟他寫的對不上號,很多介於民間故事和野史之間。舜的父親與弟弟謀害舜的故事,除了他的《史記》之外,你找不到一絲絲資料,真實性全靠他說,你只管看。司馬遷的口號我想一定是“至於你們信不信,我不知道,總之我信了!”

史記中存在大量歷史上無法考證的人物,估計是作者杜撰出來的,比如衛太子伋與楚太子建。現在很多學者認為《史記》是本剽竊盜版他人果實的書籍,抄襲的是《左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穀梁傳》等書籍。因為《史記》中的故事和語句很多是這幾本書中的,所以《史記》裡面有些東西不足為信。

但我想既然《史記》能寫成,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個人認為真實性還是大於虛假性的。


大獅


司馬遷僅僅因為替朋友求了一次情,就被賜以死刑,後因為要繼承父親遺願,完成《史記》,在漢朝,有一條奇葩的法律規定,那就是可以買命,有兩種東西可以買命,一種是鉅額金錢,另一種就是自己的命根子。正所謂,有的人活著,其實他已經死了,因為沒了命根子,就無法傳宗接代了,所以生不如死,司馬遷不能死,於是就用命根子代替了死刑。


《史記》是一本相對比較真實的史學資料,但是即便是正史,也必須要存在一些有爭議的東西,因為畢竟史學著作是要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換句話說,有些事你不按統治階級的意思去寫,那麼你的書根本通不過審核無法發表。

其中有些是誇張的,比如堯舜禹時期的一些故事,神話色彩很濃,許多都像是傳奇故事。再比如對劉邦生母與龍結合後生下劉邦,這顯然是成了一種神話傳說,這樣的事肯定是不存在的。



但是司馬遷對帝王本紀的記載還是很公正的,對於有爭議的言論,他一般會分幾個故事中分別闡述,給人選擇的權利。司馬遷以敢說真話著稱,《史記》寫成後也一度被封禁為禁書,被刪減了許多。所以從根本上來講,我們所看到的《史記》,也許本就有許多內容被篡改了。


歷史密探


司馬遷哪裡偽造了什麼人?

即便如一些無可考的人,諸如三皇五帝,你確定他們是司馬遷偽造的?三皇五帝是司馬遷原創的嗎?說司馬遷偽造,有什麼依據?

為了吸引眼球,就搞出這樣譁眾取寵的題目,真的很無聊。司馬遷不是什麼人想黑就黑的,他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非題主等無知之人所能汙之也。

司馬遷寫的《史記》,一反編年體大而化之、宏大而虛幻的春秋筆法,開創了以人物為中心、注重細節和充滿道德感的敘事方式,是中國史學史的一大創舉。從司馬遷開始,中國古代的帝王將相們在當昏君的時候都要好好掂量一番了。以至於整個中國古代社會所有信史的寫作都以司馬遷為範本,成就了中國人引以自傲的二十四史。

即便彪悍如漢武帝,對司馬遷大行迫害、侮辱之能事,也知道司馬遷無法用金錢和官位去收買。漢武帝晚年有無數應該悔恨的事,但他最悔恨的,一定是迫害了司馬遷。在《史記》即將問世的時候,漢武帝比司馬遷本人還要焦慮,他放下九五至尊向司馬遷示好,希望司馬遷能夠稍微把他的形象掩飾一下。

司馬遷不為所動。他很缺錢,他付不起免於死罪的五十萬錢。但對司馬遷來說,良心永遠比金錢重要。

司馬遷沒有違背一個史家的良心。他筆下的漢武帝,客觀而公正,撻伐有據,有褒有抑,怒而不怨,哀而不傷。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風骨和獨立人格,被司馬遷演繹的淋漓盡致。

魯迅說《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你道是浪的虛名嗎?!


國史館


很多人黑司馬遷的姿勢真是非常難看。

討論歷史人物,一定不能脫離人物所在的時代。譬如,《史記》裡有很多不符合現在歷史認知的東西,這就代表司馬遷是“偽造”的?要注意,“偽造”是一個程度很重的詞,對於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沒有絲毫敬畏之心,上來就扔這麼一個詞?

要知道,每個人都只能活在當下;極少數的人能夠依賴對世界、人性的洞察力,對未來做出準確的預計,這已經極為不易了。譬如,三十年前,還是1988年,那時候手機還壓根沒有進入千家萬戶,你能想象依靠手機實現移動支付,出門不用帶現金麼?

技術的進步有侷限性,思想也是有侷限性的。大清滅亡於1912年,距今才僅僅一百年出頭,你要活在當時的普通人家,能想象沒皇帝這件事?

答案很殘酷,這個問題下好些個拽得二五八萬得小機靈鬼也並不能夠。

下面我們再來看,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是在西漢,還在公元前。他老人家出生於BC145年,比耶穌還早了一百多年。

把某些“天才”扔回那個時代,你確定自己能變成比司馬遷還拽的歷史學家?好些人所謂的先進、真實的歷史,是依賴無數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辛勤努力的,司馬遷也是其中之一。

司馬遷生活的年代,去秦還不遠。他寫《史記》,面臨的最大問題有這幾個:

一、非信史時代,如三皇五帝神聖事,怎麼去處理。

二、《史記》處理了長達三千年的歷史,很多資料因為時代久遠流失掉了,怎麼去處理。

三、秦火焚燒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戰國史很多地方是一片空白,怎麼去處理。

第一個問題,脫離時代去談就是耍流氓。比如很多人要求司馬遷必須是唯物主義的,不能在歷史書裡寫任何迷信的、神神鬼鬼的事情。這種人到底對公元前的西漢有沒有認識?

西漢可是出了名的迷信,滿國家的大儒們已經陰陽家化了,整天搞什麼五德始終、天人合一的么蛾子,司馬遷在這幫人裡已經是出淤泥而不染了,他選擇從黃帝開始敘事,而不從更早的時代入手,已經十分謹慎了。要求他疑古?起碼得符合歷史演進的規律啊,要知道清朝的崔東壁才開始系統性懷疑上古史的真假。

後面兩個問題,在缺乏考古支撐的情況下,司馬遷已經做到了最佳和最嚴謹。他年輕時代遊歷天下,親自走訪、考察了許多歷史遺蹟,蒐集了很多珍貴的資料。這一點有幾個人能做到?

後世說司馬遷記載失誤,是因為後世出土了很多新鮮的資料,譬如蘇秦張儀可能並不同時,史記是錯的,譬如秦法可能並不殘暴,司馬遷是錯的。但,這都是依賴那些新鮮出土的竹簡,司馬遷那時沒有這些資料罷了。

(裡耶秦簡,出土於2002年,記錄了很多一手的秦代法律資料)

也許你現在你認為的某些正確的歷史結論,也會因為新的出土文物被顛覆。到時候,難不成以前按照傳統說法記錄歷史的都成了“偽造”?所以啊,我覺得你得先尊重司馬遷這樣偉大的歷史學家,就算他很多東西,由於時代的侷限性出現了差錯,也是站在他的肩膀上去更新了我們的知識系統。

更不用說,這題目下某個答案看得我火冒三丈,居然到現在還有拿太史公的身體殘缺來開嘲諷的。在這個淺薄無聊博眼球的時代,我希望有些人給自己畫一條底線,有趣是有趣,惡毒是惡毒,低級趣味是低級趣味,拿自己的無知和猥瑣當有趣,是要不得的。


夜小紫


司馬遷撰史,最重“雅信”。好比黃帝之前的時代,雖然在西漢初年已有相當豐富的傳說,但不夠“雅”,不足為信,便為司馬遷不取。所以《史記》以《五帝本紀》開篇,之前還有許多上古帝王和“人物”,如伏羲、女媧等,皆不取錄。

(注:“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前為“三皇”,合稱“三皇五帝”

這便是司馬遷了不起的史識。

您去翻翻當代許多流行的史書,比如那本很出名的《上下五千年》(1979年初版),開篇就講“盤古開天地”。盤古是史嗎?自然不是。講五千年怎麼能從盤古講起?兩廂一比,司馬遷作為歷史學家的見識就顯出來了。

他可是二千多年前西漢時代的人啊!我們今天的什麼觀什麼觀,他統統沒有。思想這麼“落後”的人,他寫的書,我們今天無論是學史還是讀史的,仍然佩服得不得了。

還說《上下五千年》,它在記“盤古開天地”後,又記“神農嘗百草”“涿鹿大戰”“堯舜禪位”“大禹治水”——神農是炎帝,他“嘗百草”的事,你信嗎?黃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戰,蚩尤噴出黃煙,飛起來吃人,你信嗎?堯舜禹早在孔子那裡就被大大的稱頌了,可“禪讓”說基本可認定為偽史(據古史辨派大師顧頡剛先生考證,禪讓是墨家先發明的,然後為諸家借用,成為一個熱門的政治話題);大禹治水的故事裡,大禹變熊觸山,更是神乎其神。可見上古之史裡,是很容易摻雜一些神話傳說的。

我們今天有個“歷史唯物主義”的把柄,知道凡遇鬼神龍仙,皆可斥之為“偽史”,可二千多年前的司馬遷,他能像今天那樣“唯物”嗎?《史記》裡出現一些離奇的記載(如前面有答主提到的,劉邦之父劉太公看到有一條龍趴在劉母身上,以及劉邦斬蛇起義等等),是很正常的,是那個時代人們自然觀念的體現,也是古代史書的常例。

這些不可信的記載也並非毫無價值,從中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人,是怎樣構建他們的精神世界的。

(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我們今天看是神話,在漢代可是非常神聖的,代表了天命漢家。那把斬蛇劍還藏在府庫裡,在重大典禮時拿出來擺一擺呢!/皇帝不稱朕)

《史記》的史料整理之功非常的大,經過“秦火”的摧殘,大量典籍消亡,若不是司馬遷努力的採集和記錄,許多材料後人就看不到了。這些材料在《史記》為“獨家”,雖無從證其真偽,但總比遺失要好得多吧。

又有人說,《史記》抄襲了《左傳》等書,更是笑話。剛才他不是還嫌《史記》記載多為獨家,別無旁證,而指其作假嗎?怎麼與別書相同,又是抄襲呢?那是此人不瞭解《史記》的性質。《史記》不是創作,而是記錄;史書,就是雜引群書而成——過去古代開史館修史,首先就得大量蒐集史料。編綴前文,自成一家,豈是抄?《史記》又非“長編”性質(好比《續資治通鑑長編》),剪裁史料,須註明史料摘自哪本書。您去翻翻“二十四史”,有哪一本是詳細開列史料來源的?除了後人做的一些注(如《三國志》的裴松之注),並沒有那樣的體例。

如果司馬遷能就每條史料的來源做出詳細的附錄和說明,比如這條來自哪本書,哪條是聽誰說的,那固然好,可二千年前的古人沒讀過大學,沒受過學術訓練,還不知今天這些事,何以苛責?談古,不能以今天的“聰明”來談,照前面一些答主的“談”(彈)法,他可稱二千年來最聰明的人,豈止一個頭條的“歷史達人”

——誰讓他幸運,生的晚呢?

《史記》常遭人詬病的一個地方,也是今人從現代學術觀點出發來質疑的。比如書裡一些很隱秘的對話,一些表情動作,一些非常生動的場景和故事,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於是有人猜測他是在編故事。

一提到《史記》,人們總喜歡引用魯迅先生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什麼意思?說明魯迅既認為《史記》是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同時它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鉅著。在西漢時期史書,往往是具有文學性質的。對此我不擬展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常森先生的《,那個時代的文學》一文,此文認為《史記》“以現代學術眼光衡量,史學特質對於《史記》來說尚在淺層,其更深層的特質當屬於文學”

(收錄於《文史知識》編輯部所編的《名家講》一書中,中華書局2016年版)

事實上,一些人質疑《史記》的,也是古代史書(包括正史)常見的書寫現象,俯拾皆是,如果盡行刪去,書將不成其為書了。

最後以一句警句結尾:談史論人,最忌妄言;妄言者,不僅誤人,終將自誤。(皇帝不稱朕答題)


皇帝不稱朕


司馬遷寫史記還是很嚴正的態度,蒐集了很多資料,還進行了實地考察,沒有偽造,但是有虛構。

虛構則是情節方面的,有些情節過細難免讓人懷疑。比如,春秋觸槐樹而死的那個義士,當時還描寫了他的心理,他都死了,他怎麼想的,誰知道呢,誰記下來的,誰流傳下來的呢?還有我們很明顯的看項羽本紀裡面,項羽不停的在打仗,他吟的那四句詩,誰記下來的?誰流傳上來的呢?這些可能都得打個疑問號。

還有一些情節也非常明顯,比如商鞅變法,最後來了一個儒生,勸他應該怎麼怎麼做。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裡面的對話很多用詞都一樣,這也讓人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