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編號

SC002

石門古道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石門古道,是鑲嵌在巴鹽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石門古風”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石門古道位於高縣城北三公里石門東端,東臨南廣河,西連川雲公路,道依崖鑿就,彎曲如弓,首尾皆與今公路相銜。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人文歷史

石門古道位於高縣城北三公里石門東端,東臨南廣河,西連川雲公路,道依崖鑿就,彎曲如弓,首尾皆與今公路相銜。遺址長約18米,寬約1米,高出河面15米。石門道初鑿於秦,即“五尺道”。漢武帝時唐蒙在此基礎上又修成“南夷道”:北起僰道治所(今宜賓市),沿符黑水(南廣河)南行,經慶符石門過高縣、筠連,轉而向西至鹽津、豆沙關,過大關北渡灑魚河,再向南至雲南昭通,達曲靖,全長2000餘里。唐天寶中鮮于仲通伐南詔失利,退兵時封閉石門,貞元九年(793年)節度使韋皋譴監察御使催佐時赴雲南復通,號為“南道”。宋代置石門寨於石門山,元設石門鋪於其下。明代曾省吾率軍鎮壓“都掌蠻”起義時亦過石門;石達開由滇入蜀,李、藍義軍自鹽津入川,羅選清保路同志軍攻敘州也均經石門。解放後川雲公路開通,古道發方廢。今古道巖壁尚存;歷代詩文題刻10餘處。1979年高縣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石門古道,是鑲嵌在巴鹽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石門古風”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先民為走捷徑,古道或懸空而來,或依絕壁而建,多處險要之地,常有事故發生。

為保出行平安,先民在路旁絕壁懸崖題詞。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石門,位於高坪鎮東北方向約8公里的石門河西岸的山腰,高出河床約400米。兩個一高一矮一窄一寬的石門恰似鑲嵌在人中上的兩個鼻孔,中通外連;門內,拱形的石板蓋兒與石門頂端渾然連成一體,無一絲裂紋斷痕,堪稱鬼斧神工,天下一絕。

這兩道一氣呵成的石門,說不上雄偉壯觀,可頭頂峭壁,腳踏深澗,不卑不亢,傲然挺立;也說不上心胸寬廣,可黃童白叟,東來西去,分文不取,虛懷若谷;更說不上鋼筋鐵骨,可歷經風霜雨雪,電擊雷劈,安然無恙,頂天立地。

北宋黃庭堅一首《石門關詩》:

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兄弟。

表達了詩人遭貶後,觸景生情,豁達寬廣的胸懷,可謂一氣呵成。

特色

沙河豆腐

沙河豆腐產於四川省高縣沙河鎮,具有數百年生產歷史。由於獨特的水質和製作工藝,使沙河豆腐具有皮綿肉嫩、色澤純淨的特點。可烹製近百種美味菜餚,其豆腐全席久負盛名。沙河豆腐不愧為一枝獨秀的“川南名餚”。高縣沙河豆腐,是四川省宜賓市高縣沙河鎮的著名特產,該品具有數百年生產歷史。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高縣鴨兒粑

是四川省宜賓市高縣的著名特色小吃,該品色澤潔白晶亮,皮薄鮮嫩,咬一口濃香撲鼻,油而不膩,芳香爽口,具有不粘葉、不粘筷、不粘牙等“三不粘”的特點。宜賓市高縣的鴨兒粑是川南聞名的風味小吃之一,因其口味鮮嫩如雛鴨而得名。

古道大字典SC002-石門古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