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小家碧玉,溫文爾雅,這似乎成為了現代蘇州人的性格標籤。蘇州人的性格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蘇州人也可以很“彪悍”!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彈奏評彈的蘇州美女

不但“崇文”

同時“尚武”

蘇州人“崇文”。蘇州經濟富裕、社會安定、教育發達、藏書豐富,這些原因讓蘇州成為歷史上出狀元最多的城市。僅在明清時期,蘇州就誕生了35位狀元。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蘇州狀元博物館

蘇州人“尚武”。除了文狀元,蘇州歷史上也誕生了5位武狀元、102位武進士。這其中,就有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人物周虎。

在更早的時期,蘇州就已經有了“尚武輕死”之俗,《吳郡志》二《風俗》雲:“吳之土風習俗,《隋志》詳矣。‘其人並習戰,號為天下精兵。俗為五月五日為鬥力之戲,各類強弱相敵,事類講武……’。《郡國志》雲:‘吳俗好用劍,輕死’”。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干將莫邪雕像

這種不畏懼生死的彪悍性格,跟現在溫文爾雅的蘇州人比起來,是不是差別很大?

從春秋到現代

習武名人眾多

蘇州的習武名人有很多。歷史上,中國著名的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荊軻,蘇州就佔據了兩席。

三國時期,陸遜是著名的軍事家。他跟隨孫權四十多年,深受孫權的器重。在黃武怨念(229年)孫權稱帝之後,陸遜成為了上大將軍。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陸遜劇照

明代的石電,少時從耿橘學雙刀法,繼從少林僧洪紀學棍術,三十七歲時又與洪紀同往真定拜“槍法近祖”劉德長為師,苦練槍法二年,技藝猛進,“與昔日平手者校,其仗皆可撥而去”,其法稱“石家槍”。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示意圖

明代的皇甫衝,雖然他本身是一位詩人,但是他最擅長的還有騎射、談兵。著有《幾策》、《兵流》、《枕戈雜言》等政治軍事著作數十萬言。

明末清初的吳殳是一位詩人和史學家,同樣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武學者。到目前為止,發現他的24種著述中,武學著述一共5種。吳殳的武學著作是中國武術史上十分珍貴的文獻資料,對了解一些重要的武術人物的活動等,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吳殳槍法二十四式圖說

民國時期,因為社會動盪等原因,武術從理論到實踐,武術的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此也誕生了諸多武術宗師。

民國時期的唐豪,他是中國太極拳歷史實考的鼻祖。因改朝換代及家貧關係,青少年時失學到上海找尋生計,於是有機會在上海精武體操會拜山東名師劉震南學練潭腿及六合拳術,後習太極拳。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上海精武體操會

現代,蘇州有位武術名人叫張子元。他生於1917年,師承蘇州武術名家尤晉卿先生,先後又拜著名武術大師徐寶林先生和姜榮樵先生為師。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參加全國第一屆民族武術體育大會榮獲一等獎,並正式出任蘇州市青年會武術隊總教練;1958年擔任蘇州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武術隊教練;70年代和80年代,擔任蘇州市工人武術隊隊長兼主教練。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張子元

蘇州有拳種70多個

或許你不知道,蘇州除了有優雅婉轉的崑曲、蘇州評彈之外,包括蘇州的地方拳種,蘇州的拳種就有70多個,而武術專業委員會,就有傳統長拳、木蘭拳、太極形意八卦、陳式太極拳、陳式混元太極拳、太極推手、少林武術、散打、少兒武術等近20個專業委員會。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江南船拳

太極拳大家都知道,但是蘇州的太極卻不一般。蘇州的太極水平放在全國都是一流的,僅吳中武協2015年在各類大賽中就獲得金牌288枚,蘇州太極推手專業委員會派出的選手多次在全國頂級比賽中奪冠。並且蘇州還有“蘇幫太極”的大格局,蘇州的很多太極拳名家都精通少林、形意、八卦等多個拳種並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示意圖

“可憐”的蘇州武館

蘇州的拳種這麼多,蘇州人的尚武精神如此濃厚,不過跟滿大街的跆拳道館比起來,在蘇州地區只有十幾家的傳統武館要寒磣很多。

雖然近幾年隨著相關部門的推廣,蘇州船拳等拳種逐漸被大家所瞭解,中小學生也在學習相關拳種。但是蘇州的武館與收費不低的跆拳道館比起來,面對的高租金,每月幾百塊的學費似乎很難生存下去。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武館示意圖

不過,相對於跆拳道,我們的傳統武術似乎“執拗”很多。跆拳道對動作的簡化,建立起的規範競爭,也成為了它易於普及,甚至是成為了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原因。而我們的傳統武術,存在的門派、門戶之見等,這樣的觀念是不是有些固步自封了呢?


蘇州人告訴你,「彪悍」從來不是北方人的專屬!

跆拳道

現在,蘇州習武之人仍然很多,越來越多的人也走出家門,來到玄妙觀、桂花公園、西園、中央公園等地習武。不過,對現在的蘇州人而言,習武已經不再是像民國時期的目的,更多的是給自己內心的一種沉穩和健康的身體。

*素材來自現代蘇州、藝術蘇州、江蘇地方誌、百度百科、全球功夫網、中國蘇州網等,看見蘇州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