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瘋狂迷戀一件物品,吃飯睡覺都要拿著,是變態嗎?

兒子10個月的時候我得了一次重感冒,扛了兩天實在扛不住了,於是吃了藥,加上那時我乳管經常不通,引發過幾次乳腺炎。再三權衡後,我果斷給兒子斷了奶。

沒有母乳喝的那幾天,兒子變得異常煩躁、愛哭。以前晚上都要喝著母乳進入夢鄉,斷奶後的頭幾天,每天嚎哭到筋疲力盡才能入睡,即使睡著也是睡著極不安穩。

一週後,情況出現好轉,兒子入睡前不再像之前那樣用盡力氣地嚎哭,他開始能躺在床上玩著玩著然後慢慢進入夢鄉。這些變化,主要歸功於我的一件上衣!

沒有母乳喝的兒子突然喜歡上我的一件上衣,而且與之建立了一種非常複雜的情感。

這件上衣很特別,胸前一大片蕾絲花片,摸上去有一種細細的粗糙感。兒子每次拿這件衣服時就喜歡摸上面的蕾絲花,感受那粗粗的手感。每次想睡覺,他就哼哼唧唧的要找這件衣服,拿到手後便心滿意足地抱在胸前……

孩子瘋狂迷戀一件物品,吃飯睡覺都要拿著,是變態嗎?

原本以為就像熱愛玩具一樣,兒對這這件衣服的熱愛程度應該頂多一週。心想,一週後衣服準會被拋棄。

結果我錯了,三個月了,兒子對這件衣服的熱愛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除非有更吸引他的新玩具,在其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看到這件衣服,他都是一把抓在手上把玩,直到有更吸引他的東西他才願意放手。當手上東西不想玩了,首先想到的還是那件衣服。如果我們硬要把它搶走,他會急得直跺腳……

我婆婆一直不理解,不就一件衣服至於這麼執著嗎?好幾次見孩子拿著玩,她想偷偷給藏起來。

作為一個兒童心理學的愛好者,我是非常理解兒子的這種行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過渡性客體”,過渡性客體是孩子心中穩定母愛的象徵。孩子如果對一件物品特別著迷,很有可能是他在和媽媽的分離過程中失去安全感。因為沒有安全感,孩子就會把不安和焦慮轉移到某件物品上,

兒子接受斷奶,也就意味著與媽媽第一次分離的過程,孩子需要一個東西代替“媽媽”,來防禦分離帶來的焦慮,這是無意識的。

兒子找到了代替媽媽的東西,那就是那件上衣。他把對媽媽的依戀轉移到了衣服上了。

孩子瘋狂迷戀一件物品,吃飯睡覺都要拿著,是變態嗎?

很多媽媽不明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對一件物品特別迷戀,有些媽媽會覺得這種依戀的習慣很不好,直接強制奪走。這樣的行為直接影響孩子內心的穩定,給孩子帶去強烈創傷感。

我一個侄子,讀四年級了,不敢一個人睡覺,很怕黑,每天晚上都要睡在爸爸媽媽中間。

原來,小侄子出生兩個月後,媽媽就上班了,外婆把他帶到六個月大也回了老家。

外婆回家後,工作繁忙的父母為了把他照顧好,花錢請了照顧他的保姆。孩子六歲前,家裡的保姆換了不下十個,最長的一個也就待了一年。

孩子三歲的時候家裡養了條狗,小侄子一直視為寶貝,但媽媽不知道這條狗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在孩子五歲時為了搬家方便,媽媽未經孩子同意,就偷偷地把狗送人了。

從那以後,孩子每日睡覺都會很怕,要開著燈才能入睡,發展到後面,每日要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才能睡著。

孩子瘋狂迷戀一件物品,吃飯睡覺都要拿著,是變態嗎?

很顯然,“過渡性客體”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這種照料者極度不穩定的家庭中,孩子不停地經歷分離,本來就很難建立安全感。

媽媽又不經同意就把他的過渡性客體拋棄了,孩子的創傷感就會加劇,為了補償,孩子可能就會有其他非理性依戀性為。比如,孩子長大後喜歡跟著媽媽睡一起,七八歲了還要摸著媽媽的脖子、乳房睡覺……

孩子瘋狂迷戀一件物品,吃飯睡覺都要拿著,是變態嗎?

如果發現孩子對某個東西特別依賴,那麼有可能是孩子用這個東西防禦內心分離的恐懼。父母不要隨便決定這個物品的命運,應該讓孩子自己決定。

文|麥子 (公號:麥子的育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