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事業單位教師,特崗—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點總結第133期

一、學習的分類

1.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接受學習是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以結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發現學習是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不直接呈現,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索、發現而獲得。

2.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機械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沒有與已有知識建立某種有意義的聯繫。有意義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與已有知識建立起實質性的、有意義的聯繫。

二、有意義學習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及條件

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繫。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客觀條件);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主觀條件);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繫(主觀條件)。

2.有意義學習的類型

(1)表徵學習(符號學習、代表學習)

表徵學習是最低層次的一種學習方式,指學習一個符號或一組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簡言之,就是學習單詞所代表的意思。如:字、詞、圖形、歷史事件和人物、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概念學習

概念是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是區分事物的關鍵。概念學習的實質就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例如: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順次首尾相連,組成的一個閉合的平面圖形。

(3)命題學習

命題學習是指學習以命題形式表達的觀點的新意義。例如: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

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組合學習。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上位學習(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於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係。並列組合學習(又稱為並列結合學習):當新概念或新命題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係,又不產生上位關係時,它們之間存在組合關係,這種憑組合關係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並列組合學習。

3.有意義學習的方式——接受學習

4.有意義學習的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

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並且能夠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和新任務關聯起來。

三、學習動機分類

1.認知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是指一種學生渴望瞭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識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傾向。這種內驅力,一般說來,多半是從好奇的傾向中派生出來的。

2.自我提高內驅力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要求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願望。自我提高內驅力把成就看作是贏得地位與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種外部的動機。

3.附屬內驅力

附屬內驅力是學生為了保持家長和教師等的讚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一種需要。它是一種外部的動機。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

四、遷移理論——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奧蘇貝爾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遷移是以認知結構為中介進行的,先前學習所獲得的新經驗,通過影響原有認知結構的有關特徵影響新學習。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指出,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

五、遺忘原因——同化說

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即用高級的概念與規律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發生遺忘,從而提煉和簡化了認識並減輕了記憶負擔,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

歷年考題:楊老師在備課時,總是習慣先尋找一些先於授課任務本身的引導性材料,這些材料比授課任務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還能使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原有概念與新的學習任務產生更加清晰的關聯,楊老師這種教育策略被稱為( )。

A.先行組織者 B.過程組織者 C.教學組織者 D.平行組織者

正確答案: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