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古城、探古蹟……走進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樓鎮古城村!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點擊左上方幸福長豐,關注我們哦!

陶樓鎮因桃花而聞名,

陶樓桃花節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遊玩!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陶樓有一座城!

這座城就是:西漢初置的成德故城。,

故城就在陶樓鎮古城村

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走進這座“城”!

為什麼叫“古城村”?

“古城”,位於長豐縣陶樓鎮北部。“古城”地名的產生,顧名思義,因一段古城牆而來。

古城村境內有兩道形似城牆的高嶺和一片佔地約百畝的高臺,據考證屬漢代成德縣城遺址。成德,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屬揚州刺史部九江郡,距今已有約2100多年的歷史。

古城樓遺址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古城的建築始於西漢,敗於東晉。目前,作為城市建築的印證,最有價值的就是古城牆遺址,留存最完整的當數成德縣南城牆,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00米,殘存城牆高0.9米,寬2.3米,東北角有一片佔地約60000平方米的古城樓遺址。

龍門寺舊址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龍門寺本名龍鳴寺。清朝中期,乾旱連續幾年,此地百姓為生活發愁,大家一合計,最後決定供龍,祈求風調雨順,在今義井建了回龍寺,離它不遠的這個寺,在得知龍回來後,取名龍鳴寺。龍開始抬頭鳴叫了,自然離下雨不遠了。龍鳴寺建好後,果然風調雨順,連年豐收,使此地百姓的日子日漸殷實,讀書的孩子自然增多,後來出了不少讀書做官的人才,龍鳴寺最後被百姓喊成龍門寺,寓意“鯉魚跳龍門”,讓更多的孩子成才,每逢正月十六有廟會。此後在此修建了龍門寺水庫,今天龍門寺已經是生態觀光旅遊的景區。

迎水庵舊址、白燕墩遺址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龍門寺迎來了水,迎水庵迎水而建。迎水庵清初建成時二進四開間,門向正南,迎水而立。庵的大門正面對著流淌不竭的清澈溪水,環境優美。旁有合抱皂莢樹十餘章,古黛參天,濃青覆地。有群群白燕築窩,白燕墩由此得名。

千年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

豐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眾多傑出人物!

劉曄(?-234)

字子揚,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略家。劉曄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劉曄一直是歷代魏主的心腹,參與重大事情的謀劃決策,也正是有了一批這樣優秀的謀士,才有了魏武掃蕩群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霸業。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楊行密(852年―905年)

字化源,唐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奠基人。唐乾寧二年(895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郡王。天覆二年(902年),進中書令、封吳王,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唐朝諡武忠王,吳國武義年間改諡孝武王,楊溥即帝位時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於江淮舉起割據大旗,遏止朱溫南進步伐,成功避免全國更大範圍動亂。其奠基之吳國,實現由藩鎮向王國的轉型,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並存的局面得以實現,為禪代的南唐奠定基礎,開啟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經濟文化中心南漸先河,有“十國第一人”之譽。

李天馥(1635-1699)

字湘北,號容齋,因家族有人佔永城衛籍,李天馥以永城籍參加鄉試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中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為官期間“激濁揚清”、“老成清慎,學行俱優”,深受康熙皇帝器重。

雖然現在大部分古蹟已不復存在

但徜徉其中,

彷彿仍能感受到古城古風古味!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看完彆著急走

記得分享給小夥伴

最後別忘了點個小心心!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你喜歡的都在這

进古城、探古迹……走进安徽千年古村落陶楼镇古城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