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乎中國走向戰役,卻因一人,三天,改寫中國百年命運

明朝末期,群雄四起,中國東北崛起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後金,對明王朝虎視眈眈。然而處於動盪中的京城已被闖王李自成攻陷,崇禎帝煤山上吊以謝天下,明朝大將吳三桂在這場亂世裡,忠孝難全,進退維谷,忠奸難辨。這一場三家之爭--山海關大戰終將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具有深遠影響的濃重一筆。

一場關乎中國走向戰役,卻因一人,三天,改寫中國百年命運

​ 1644年的明朝已經走到了岌岌可危的邊緣,幾個世紀以來的積貧積弱如泥沙卷席著已枯朽的樹木洩入深淵。就在四月二十一日這一天,一場遠近聞名的山海關大戰成為了壓垮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後金多爾袞率領著滿洲八旗,闖王李自成帶著農民起義大順軍,明將吳三桂攜著令人聞風喪膽的關寧鐵騎,這三股力量緩緩地解開了日後中國300年的新序幕。

吳三桂出身名門,年少救父有功,跟隨祖氏三雄征戰沙場,名滿朝野,是出名的孝子忠臣,他通達權變,冷靜務實,辦事能力強,這些都是他一生的資本。由於明王朝末期的黑暗腐敗以及戰術上的指揮不當,農民軍僥倖中攻破北京。吳三桂見證了洪承疇在抵抗中所受到的殘酷待遇,從此中感受到了帝國將死的氣息,他不想成為這次戰爭的犧牲品。

一場關乎中國走向戰役,卻因一人,三天,改寫中國百年命運

與腐朽的大明相比,此時的滿洲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社會,整個民族生機勃勃,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皇太極一直將祖氏三雄也就是吳三桂的祖父舅舅們作為可爭取的目標,因為他們一直鎮守著重要的地理位置寧遠。祖氏家族一直和皇太極、多爾袞等保持著極其玄妙的關係,相互依傍亦敵亦友。後祖大壽被招降,洪承疇也被招降,後者感嘆皇太極為“真命之主也”。沒想到這句言語日後成真。祖大壽與吳三桂情同父子,可想而知這對吳的影響具有深遠意義。

李自成攻陷北京一路勢如破竹,也因此時明朝良將喪失殆盡。這位農民領袖現在只面臨著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在危急之中,崇禎帝寄希望於吳三桂的力量,於是封吳為平西伯,指望他拯救危難中的大明,並令其從寧遠入關擒王。然而吳並不熱衷於這個平西伯的名號,他早已知道明朝的覆滅無可挽回,這成了拖死明朝的最後一棋。從關寧到山海關距離240多公里,原本五天的路程整整走了八天,延誤了軍機。崇禎煤山自縊。

一場關乎中國走向戰役,卻因一人,三天,改寫中國百年命運

李自成早在北京時就控制了吳三桂一家老小,還以吳父威逼利誘勸吳投降。吳三桂進退兩難,於是決定歸降大順。就在即將到達之際,從京城逃出的吳家人告知吳三桂他們收到了李自成的種種不公待遇。吳三桂心頭一涼,最後一問“陳妾(陳圓圓)何如”,答“已是李自成駕下權將軍劉宗敏的人了”。於是就有了“衝冠一怒”的歷史一幕。他轉身攻回了山海關。他在這裡與李自成的軍隊短兵相接相持數日,此時多爾袞的大軍也已兵臨城下,但滿人成竹在胸,觀察已激戰良久的另外兩方,吳三桂迅速歸降了多爾袞,剃髮改服衝鋒陷陣,讓多爾袞坐收了漁翁之利。山海關大戰的第二天吳家老小三十口被滿門抄斬,帶著血海深仇的吳三桂對著李自成窮追猛打,令其一直逃亡。

一場關乎中國走向戰役,卻因一人,三天,改寫中國百年命運

吳三桂成了清兵入關最大的功臣,這是諷刺的一幕。一位西方的傳教士說,韃靼在征服明朝的過程中沒有絲毫損傷,而是漢人相互殘殺,漢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為了滿人去反對他們本民族。明朝的滅亡,不僅僅是因為外患,更重要的是沒有在歷史之中自強不息,反而自甘墮落,不思進取。縱使有再多的名將也無法拯救它將死的命運。清朝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漢人再一次受制於外民族的統治之下。改寫了中國以後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