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的江河日下並不是後繼無人而是王室內鬥,作了諸侯的嫁衣

周王室主要是為了躲避犬戎進犯而遷移,失去了“千里王幾”,沒了土地資源,收不起稅,養不起兵和人,結果就是要啥啥沒有。經濟不給力,周天子都不管用呀,自古就是認錢不認人。

周王室的江河日下並不是後繼無人而是王室內鬥,作了諸侯的嫁衣

秦武王問鼎中原就是周朝衰落的現實表現!其實周朝初期那時候地廣人稀,處於半遊牧階段,各個諸侯之間幾乎都不接壤,就一個孤零零小城邦,還要面對周圍蠻族威脅,諸侯們慘得很,一點也沒有戰國後諸侯王們那麼霸氣,只不過諸侯們都拼命進取擴展疆土,而周王室初期佔了塊好地之後就不思進取了。

周王室的江河日下並不是後繼無人而是王室內鬥,作了諸侯的嫁衣

周王室沒落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嚴重缺乏帥才,除了開國的文王武王周公之外,根本沒有出現象樣的王者,都在吃老本窩裡鬥,自然王室都自甘墜落,也就沒有人才願意來報效,洛邑沒栽出梧桐樹,怎能引來鳳凰棲。

周平王就不是合法繼承人,而是當時各路諸侯妥協的產物。所以他繼位就是靠的諸侯幫助,在加上隨後他兒子抽的沒事幹找春秋小霸王鄭武公的事,被鄭武公一頓亂打,本來還有的面子徹底丟失殆盡。隨後只是地位尊崇。而經沒人把他當作一回事了。 在次強大,周王室自平王東遷時已經沒兵馬,那裡能夠硬氣起來?連護送他到洛邑都是諸侯護送,可見當時申國和犬戎聯軍已經把周王六師已經打的消亡了,槍桿子沒了,就剩下個牌坊你說他拿啥硬氣?

周王室的江河日下並不是後繼無人而是王室內鬥,作了諸侯的嫁衣

很多網友以為:秦漢以前的國家形態,不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從來不是,而更近似眾多諸侯國(政治實體)組成的“城邦聯盟”。 組成聯盟之間的各邦領主之間只有強弱的區別,不存在秦漢以後的明顯區別的“君臣大義”。楚王不對周天子忠心耿耿,周代先王也不對商王感恩戴德。其實不是這樣的,諸侯國不是什麼政治聯盟。西周滅商後,因統治者感覺不利於控制幅員遼闊的疆土,便大規模地以封地分賞王室和功臣,並且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諸侯國都是屬於周王室的臣屬,但更是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小國家。這種統治手段在周開國初期還是能維護王室穩定統治的。但後來首先是周王室禮崩樂壞,導致毫無威信力,而後諸侯國逐漸強大到不服從周天子命令、不朝貢後,周王室就該退出歷史了。此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質卻不完全相同。

周王室的江河日下並不是後繼無人而是王室內鬥,作了諸侯的嫁衣

周的滅亡,可以從地盤和實力的角度去分析,地盤小實力弱,被吞併是早晚的事,這也符合“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生存法則。然而,我們也可以想象,對於周這樣的封建制國家來說,中央的實力本來就不是很強大,真正導致周王朝衰落的,就是孔子痛心疾首的事情——禮崩樂壞。 對於周王來說,擴充實力不是自保的最好方法,因為周王被諸侯王包圍,通過硬的手段去讓別人臣服難度太大,而且也不可持久。周王應該不斷神化自己,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半人半神的形象,成為國家的精神領袖,用禮教的武器,讓諸侯王安分守己,不敢輕易僭越。

首先是周王朝的作繭自縛導致禮崩樂壞,不肖子孫不能用王道和霸道並存的權謀之術,導致最終的滅亡。和領土多少沒關係哈。想當初秦國也是一個不能再小的諸侯國,但經過多代國君的苦心經營和打拼,才有了一統天下的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