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爲「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你會更出彩

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你會更出彩

最近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臺灣享有盛譽的以道德教育為本的忠信高級工商學校校長高震東在大陸的一次演講,他一開始就是說,同學們,你們說,天下興亡,下一句是什麼,臺下的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匹夫有責。高校長說,不,是我的責任。他繼續說,如果今年高考每個人都額外加十分,那不等於沒加嗎?同樣道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於大家無責。要將匹夫有責改為我的責任,我就是這樣教育我的學生的。如果大家都能領會了我的意思,那麼都會說,學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教育辦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不強盛,受到別人的欺負了,是我的責任……人人都能主動擔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團體?每個人都應當學會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推出去。

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你會更出彩

由此我想到,很多領導在佈置工作的時候,經常這樣說,“希望大家要怎樣怎樣”,“請大家共同努力,一起來改變目前現狀”,“大家要通力協作”,“請相關部門把這個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的問題解決掉”……可是,會後,誰也沒動,一來是因為這話是對大家說的,沒有特指誰,所以,用不著自己去做,大不了,大家一起捱罵。

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你會更出彩

這種現象跟高校長所說的道理是一個樣子的,假如領導在會上這樣說,“希望設備部怎樣,希望銷售部怎樣,希望技術部怎樣”,“請財務部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請羅總協調解決此次質量問題的處理意見以及整改方案”……你說,結果還會是這樣的嗎?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當手電筒,喜歡去照別人,指出別人的問題,目的就是想掩蓋自己的問題,於是,相互推諉,甚至相互指責,好像跟自己無關似的;有的是被動應付,得過且過,混一天是一天;還有的認為,躲在別人後面,法不責眾;更多的人一遇到問題,都喜歡把“別人做得不對成為自己也不對”作為自己的理由和藉口,安慰自己。

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你會更出彩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只要對方沒有特指誰,自己往往都不會主動去應答,一來是怕被別人說是出風頭,二來,誰也不願意主動承擔責任,更重要的是,有了“大家”這個強大的後盾,進可攻,退可防,絕大多數都會選擇這樣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的。

真的希望高校長的這篇演講能夠讓更多人聽到,讓更多的人有所改變,哪怕一個人也好。

出現問題,是我的責任。希望這句話能夠成為更多人的口頭禪,座右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