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公元751年,安西都護府精銳折損於怛羅斯之戰,一時間風雨飄搖。但這並非根本性的大事,兩萬人的折損,在唐朝鼎盛之時算不上什麼。僅僅兩三年後,安西都護府又開始了征伐威懾周邊小國的大規模征戰。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怛羅斯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葛邏祿族僱傭兵一萬人反水,從安西軍背後進攻,打亂了部署。但這絕不是葛邏祿族最後一次背叛唐王朝。但天有不測風雲,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在河西、隴右徵兵, 安西兵組成“安西行營”奉詔平叛, 幫助收復了兩京。安西都護府乃至於整個西北大規模的抽調精銳入內平叛。 這中間最有名的是原來在安西做過陌刀將的李嗣業。 李嗣業,京兆高陵(今陝西三原)人。擅使陌刀。由於關於陌刀的相關資料和實物極少,故而歷史上對李嗣業的記錄成為了陌刀戰鬥力的重要佐證。 “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形容的就是他的驚人戰力。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由於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一時之間西北地區出現了戰力真空的脆弱狀態。等待留守的疏勒四軍鎮軍民的,將是無邊的夢魘。公元760年,吐蕃攻陷隴右軍鎮,發兵進攻安西都護府。河西走廊的封鎖,使得西域與內地隔斷,無法得到來自中原的有效支援。 由於安西、北庭二都護府聯合了本地沙陀、回鶻的力量,吐蕃久攻不下。此時的軍事指揮為,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都護府。公元780年,李元忠、郭昕漸感不支,安西、北庭淪陷在即,派遣使者間道奏事。德宗對其進行了嘉獎,表示了對於二人忠於唐朝的嘉獎,封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詔令四鎮將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 除了虛名之外,朝廷對於安西和北庭二都護府的支援是,什麼也沒有。安西和北庭的漢人當了炮灰。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公元790年吐蕃葛邏祿聯軍(對,又是葛邏祿)威逼利誘之下,沙陀、回鶻依附吐蕃猛攻北庭,

北庭都護府徹底淪陷。自此安西與中原徹底斷絕了音訊,在史書上不多的記載完全消失了。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公元808年,孤懸海外四十八年後,安西都護府徹底淪陷。

因為已經沒有了歷史記載,所以這是學者推測的時間。 堅守四十八年的最後一任安西大都護郭昕戰死。自此,唐代對西域的百年積累被連根拔起。史書並沒有記載西域漢人最後的結局,但根據下面一個例子,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出來。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前面也提到了,吐蕃攻佔了河西走廊,奪取了隴右與河西一帶的大片土地。然而這幫傢伙,讓他們治理,實在太考驗他們的智商。在吐蕃的英明領導下,河西地區經濟水平大量倒退。 而淪為下等人的漢人動輒遭到打罵侮辱、強徵重稅和本族文化的被壓制。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羸老者鹹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日夜思歸唐皇朝。開成年間(公元836年—840年),唐使者赴西域,途中“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蕃之人見唐使者旌節,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其人皆天寶中陷吐蕃者子孫,其語言小訛,而衣服未改”。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公元799年,已經淪陷為吐蕃佔領區的沙洲(敦煌),當地的漢人張家出生了一個叫張議潮孩子。 已經淪陷12年之久的河西,在張議潮的視角看來完全是人間煉獄。 自此,他投入到了推翻吐蕃殘暴統治的工作中。

公元848年,經過長期準備,49歲的張議潮率部起義,城中的唐人大量響應。在於吐蕃軍隊的決戰中,張議潮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接下來13年的征戰裡,張議潮連戰連勝,以河西本土唐人組成的義軍大戰吐蕃的殘暴之師,克復了河西地區的十一個州。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一時之間,西域乃至西北的漢人重新恢復了身為唐人的驕傲。張議潮絕不是割據地方的軍閥,歸義軍直接向唐王朝效忠,並獲得了唐王朝的認可。

公元867年,一代奇男子張議潮入長安議事,歸義軍政事軍務交割於其侄。甘願自己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來表達對唐王朝的忠心。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公元872年,一代奇男子

張議潮病逝於長安。他死後歸義軍陷入了內亂之中,雖然最後又有復興,但終究不復強盛之態。

公元1036年,這是宋仁宗景祐三年。大唐帝國最後的火種,歸義軍在常年孤懸海外,中央沒有一兵一卒援助的情況下,敗亡於西夏李元昊。歷時185年。 不知道北宋是無能為力,還是壓根不重視,並沒有對歸義軍伸出任何援手。北宋終究為自己的軍事短見付出了慘重代價。王安石主導,王韶為將的熙河開邊。但1074年完成的熙河開邊,已經是一切都晚了。河西的漢人,早已徹底胡化為羌人,絕非當年曾經“死節從來豈顧勳”的漢人了。"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唐.司徒空。 幾乎和歸義軍同一時期,當年唐王朝的背叛者葛邏祿的後裔,在西域漢人政權悉數完蛋的情況下,順利的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從此開啟西域綠化的歷史


不應忘記的歷史:從怛羅斯到兩都護府陷落,殷鑑不遠!



“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忘記等於背叛。我不能忘記葛邏祿和吐蕃的無恥,回鶻和沙陀的變節。 假如不吸取教訓,歷史終將重演。而西域漢人的命運,或許將再一次輪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