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爲了增殖人口、改良人種,竟能想出這些奇葩手段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中國的百姓經常稱呼日軍為"日本鬼子"、小日本,其中不乏對其厭惡嘲諷之意,不過叫日本人"小日本"也是有據可依的。因為當時的日本人確實長得矮。從當時一些歷史資料記載和相關照片來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身高普遍在1.5米-1.6米之間。這樣的身高以我們中國人的標準是要被劃入"三等殘廢"之列的,跟《水滸傳》中武大郎的身高有一拼。

二戰後日本為了增殖人口、改良人種,竟能想出這些奇葩手段

也許是認識到了自身的身體劣勢,二戰後的日本開始實施所謂的"人種改良計劃"。日本戰敗後,根據1945年發表的《波茨坦宣言》,同盟國決定在戰後對日本進行佔領並實行民主化改造。於是據此條約公告,美國在戰後佔領了日本,並長期派兵駐紮於此。而狡猾的日本人也開始打起了這些美國大兵的主意,把他們看作是其改良人種的絕佳對象。

當時,為了討好美國人,也為了實現其改良人種的計劃,當時的日本裕仁天皇密令軍部徵召大量容貌身材優質,並且受過良好教育的日本女人進入美軍軍營"慰勞"美軍大兵。並伺機尋找美軍中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大兵做"情人",以改良日本人種。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人逐漸從日本撤離,但是他們和這些日本女人留下的產物—數十萬美、日混血兒卻留在了日本。他們的血液中流淌著美國人的高大基因,這使戰後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暴漲了15釐米,可以說日本人的人種改良計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不過在現代文明社會中,這種做法可謂是既奇葩又荒誕。

二戰後日本為了增殖人口、改良人種,竟能想出這些奇葩手段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好與壞的兩個方面,人種改良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他導致了戰後日本人血統的不純,據統計,二戰後日本的新生人口中,混血兒的比例高達50%以上。

二戰後日本為了增殖人口、改良人種,竟能想出這些奇葩手段

二戰後由於大量成年男性死於戰爭,因此導致戰後日本國內的人口數量急劇下降,為了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人口數量,日本又推出了一項鼓勵生育的特別計劃。

二戰後日本為了增殖人口、改良人種,竟能想出這些奇葩手段

其實這個計劃在很多人口稀少、缺少勞動力的國家都有實施,一般都是通過政府給予大量福利保障政策來鼓勵夫妻多生多育,增殖人口。而相比之下,日本的鼓勵生育計劃卻顯得喪心病狂、急功近利。因為從人體正常生長髮育情況來看,女子在20歲左右身體和心理發育才基本成熟,具備正常結婚生子的生理機能。而當時的日本政府卻違揹人體正常生長規律,規定女子13歲即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可以結婚生子,而且規定每對夫妻至少要生育5個孩子。果然,此項規定一出,日本人口在短時間內即快速增長,然而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卻使眾多的未成年少女在身心上受到了難以挽回的傷害,淪為特殊社會制度下的犧牲品和國家的生育機器。 如果說歷史上哪個國家的女人最不幸,那麼我想日本女人絕對可以排在其中,她們在不自覺中淪為國策和政治的犧牲品,一生被人利用,不免讓人唏噓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