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刘先生被捕时正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最新消息,美国Rosen、Schall和Pomerantz三家律师事务所分别宣布,将调查京东是否涉嫌失实披露刘的案情,进而使京东投资者蒙受损失。三家律所还邀请投资受损的股民参与集体诉讼。

关于最新披露的明尼亚波里斯警方的报告,重点:

逮捕日期是2018年9月1日,刘强东被送往亨内平县监狱,当时执法记录仪打开。

罪行等级是重罪,一级性犯罪,强奸,既遂,非家庭暴力。

逮捕种类是当面逮捕,无需逮捕令。

逮捕地点被屏蔽。

刘强东一事,在国内的关注度已是极高。

除却对中国富豪却要去美国接受培训这一现象的说道,国外对案情进展的报道与国内大致同步,不过有趣的是,中国网民对此事超常的热情、乃至各种演绎狂欢,也被国外媒体拿出来分析了一番。

外媒:刘先生被捕时正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国外媒体在此事的报道中,大多会花或长或短的篇幅来向读者补充说明京东与阿里的恩怨,并以此来作为Richard Liu出事后,中国网民乐此不疲发送马云照片这一奇异景象的注脚。

纽约时报 BBC:强哥有个死对头叫马云,中国瓜民特别爱看他们互撕。

除了网上的评论,这个案子也让人们关注到京东与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两家公司创始人之间的个性冲突。

如果说美国最激烈的真人秀是国家政治,那么在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则是商场不和。政府的运作是在黑箱中进行的,不允许媒体审查和公众讨论,但商界的敌对情绪是公开的。在商业大亨中,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掌门人是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其中包括京东和阿里巴巴的掌门人。

外媒:刘先生被捕时正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京东已成为阿里巴巴的重要竞争对手。近年来,双方的正面交锋越来越激烈,争夺中国越来越多富裕在线购物者的关注。

这两家公司都试图吸引流行品牌在其销售平台上开设网店,这场争斗在时尚界展开得最为激烈——传统上这一块是阿里巴巴的大本营。2015年,日本休闲服饰品牌优衣库退出京东,加入阿里巴巴的销售平台,马云的公司取得了重大胜利。去年,一批服装商家也从京东跳到淘宝。京东首席财务官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此事,公司仍在恢复中。

马云和刘强东并不喜欢对方。众所周知,马云曾说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因为它的商业模式过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刘强东则指责阿里巴巴在打击假货方面做得不够,马云对此予以否认。

因此,许多中国网民以发布了马云大笑的照片来回应刘强东被捕的消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纽约时报《刘强东与中国镀金时代的“摇滚明星”》

外媒:刘先生被捕时正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也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

——BBC《警方称,京东的刘强东在美国因强奸指控被捕》

除去与马云的恩怨话题,刘强东本人也自带流量,外媒对其商业成就的描述中总不忘提及他的出生:“刘强东出生在中国东部省份江苏的一个贫困地区,爱强调自己的普通人身份。他的家人一年只能吃一两次肉,平时只有红薯和玉米可吃。直到最近,他还会戴上头盔,穿上京东的红色制服,骑着电动三轮车送货。他把为京东工作的10万多名快递员称为自己的兄弟,并经常吹嘘他们的薪酬比被竞争对手雇佣的快递员高得多。”

纽约时报:中国人沉迷刘强东,因为他是阶层向上流动的象征。

刘身穿橙色服装的头像、表情包,以及微博上100多万条评论,把国家大事都推到了幕后,比如本周在北京举行的备受吹捧的中非合作论坛,此论坛目的是宣传中国在非洲的成就和投资。一名自称是受害者的女性的照片,也被允许在中国大量传播。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中国,只要有一丝政治异议,就会引发一场网络审查运动。

——彭博社《京东的亿万富翁CEO因强奸指控被捕》

中国互联网用户痴迷于案件的各种细枝末节,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上了一堂美国法律体系的速成课。……有关此案“合理根据”和“取保等候正式起诉”的描述也广泛流传开来。甚至还有埃尔德(明尼亚波里斯警察局发言人)的照片和录音。

对刘强东事件的强烈反应,说明了中国公众对本土白手起家的科技巨头的迷恋。这些巨头是中国崛起,以及中国阶层向上流动的象征。

他们的书极为畅销,私人生活成为小报素材,他们关于成功和创业的演讲在机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

外媒:刘先生被捕时正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事实上,他们是中国镀金时代的摇滚明星,刘强东则是他们当中最聪明的选手之一。他的公司京东用优质的品牌产品与中国互联网上常见的假冒伪劣产品区分,以此来迎合这个国家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

——纽约时报《刘强东与中国镀金时代的“摇滚明星”》

尽管刘强东受到中国瓜民的热切关注,然而在国内很少被注意到的一个背景是,刘强东被捕时正在大学接受博士课程培训。可能是国人对企业家拿文凭的事习以为常乃至忽略,然而在国外看来,一个功成名就的富豪还去追求文凭,也许是值得拿出来一说的。

彭博社:刘先生被捕时正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45岁的刘强东是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学生,事发时他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参加一项美中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培训,该培训与清华大学合作,主要在北京进行,参与学生身份特殊——平均年龄50岁,大多是企业家。

外媒:刘先生被捕时正在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卡尔森管理学院院长斯里•扎希尔表示,刘强东的课程通常需要四年时间才能完成。课程期间,学生会前往明尼苏达州进行暑期实习,在那里与导师一起研究论文,并与当地知名公司的高管会面。斯里•扎希尔说,刘强东那次实习,学院开展的是营销课程,以及在全球背景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另外,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让中国高管体验美国。(斜眼笑)

上世纪70年代末,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明尼苏达大学成为首批恢复交流的院校之一。1979年,学校为维持两国交流专门成立办事处。2008年,学校在北京又开设了一个办事处。明尼苏达大学的毕业生包括茅台的执行经理、蚂蚁金服的负责人。

双城培训计划用于满足快速增长的中国高管。中国与美国不同,在美国,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都以辍学为荣,而中国高管们则孜孜不倦地追求文凭,即使文凭已对他们的事业毫无用处。

……

史宾沙(全球领先的行政人员招聘顾问公司之一)招聘主管肯齐说,类似的由国际型大学提供的项目在顶尖公司高管中越来越受欢迎。从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到国有企业的董事均会参加。在企业中,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极为重要: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依靠人脉。

——彭博社《为何中国亿万富翁被捕时还在美国学习?》

除了确认刘参与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外,明尼苏达大学拒绝进一步置评。

——CNN《京东CEO刘强东因涉嫌强奸被捕》

总结

瓜民苦于政治审查的禁锢,转头去追逐商场不和的蛛丝马迹,并加以演绎说道,以此为乐。

而刘强东作为商业世界中一个逆袭的符号,满足了中国群众对阶层向上流动的热切幻想,又呼应着中国崛起于世界的宏伟叙事,成为中国人民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

不过吊诡的是,这样一个神话,在其破灭的瞬间,还在孜孜不倦地追逐着对他庞大商业帝国似乎已无关紧要的博士学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