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盤點此次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特設專場“舞袖迎風-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盌”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清乾隆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盌以諮詢價形式上拍,以1.2億港幣起拍,1.48億港幣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69,413,000港幣成交,目前位居琺琅彩榜單第二名。這隻盌最早的拍賣記錄是在2003年10月26日,香港蘇富比三十週年拍賣上,由原蘇富比亞洲區主席,國際著名瓷器鑑定專家朱廉·湯普森(Julian Thompson,香港譯為朱湯生)親自從法國徵集而來,並親自現場落槌的一件拍品,最終以2918.24萬港幣成交,摺合人民幣30,933,344元,拔得當時中國陶瓷藝術品專場的頭籌。從2003年釋出後,後被私人藏家一直妥善收藏至今,時隔15年後再次出現在香港蘇富比增值6倍。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此琺琅彩盌,上繪虞美人花淡雅雋永,墨書題寫詩文二句,流麗秀朗。芬芳背後,借花懷古,訴說歷代詩文傳頌之史,憶一代豪傑赤膽、愛侶丹心。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外壁口沿下墨題詩句:“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舞袖垂”,藉虞美人的纖瓣嫩葉,側寫絕色佳麗。乾隆帝自幼研習漢人傳統文化,熟稔詩詞、深諳史事,對此詩之以花詠史,必然瞭如指掌。

想必大家都熟悉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本紀·項羽本紀》中項羽與寵妾虞姬悽美的愛情故事。此盌上墨題明末詩人徐桂《詠虞美人草》二句,言及楚歌之聲,暗示兩人的命運——楚漢相爭,項羽烏江自刎,虞美人舞劍殉情楚帳中。傳說安徽省宿州之東靈璧縣垓下虞姬香銷之處,朵兒遍地,此花遂得 “虞美人”雅名。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特別為日本山中商會經手的清乾隆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設置一專場——“吉慶玲瓏-乾隆洋彩透雕夾層玲瓏尊”。拍品以4000萬港幣起拍,以258階梯競價至5000萬,接著一躍至8000萬港幣,經過10分鐘競拍,1.3億港幣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49,091,000港幣成交。(拍前估價:HKD 50,000,000-70,000,000)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大清乾隆年制》藍料款

與2010年以4300萬英鎊落槌的著名乾隆洋彩玲瓏尊成對、著錄於1905年紐約山中商會圖錄、為御窯督陶官唐英所制最巧奪天工瓷器之一,這三點讓這件玲瓏尊在開拍前備受矚目。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歡迎加關注+私信)


此瓶著錄於1905年紐約山中商會圖錄

觀此尊之配色、紋樣、風格、技巧,似專為乾隆皇帝而設。上承高古青銅禮器,隱含先秦哲理之道,揉合北宋繪畫、南宋瓷器、明代御窯風格,此器借歷代輝煌,照證滿清國朝天威。玲瓏尊上之洋花捲草,取自法國洛 可可石貝飾紋,蘊異國情調,述說當今帝皇效法聖祖的積極進取,廣納舶來新知巧思,不甘故步自封。雍正帝開御瓷祥瑞之風,此尊上綴吉慶有餘,不無敬父尊祖之意。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2018香港蘇富比肩部 綠地條紋帶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2010年倫敦拍賣的玲瓏尊肩部 金地條紋帶

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上奏稱他“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等瓶共九種”,又道“工料不無過費,故未敢多造”,得皇上批准才“再行成對燒造”。乾隆帝批閱後要求新式瓷器“俱要成對,如不能成對,即將各樣燒造”,但指“不必照隨常磁器一樣多燒,嗣後按節進十數件”。由此可知,當時有後配成對之事,這或可解釋為何兩尊成對、落款有別。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2018香港蘇富比 藍料底款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2010年倫敦拍賣的玲瓏尊 青花底款

與此玲瓏尊成對者,現為私人收藏。該瓶原於2010年11月11日,在英國米德塞克斯郡位於賴斯的班布里奇拍賣行(Bainbridge’s)以四千三百萬英鎊的高價拍出(編號800,連佣金五千一百六十萬英鎊),當年刷新世界紀錄,消息轟動全球。然而交易最後落空,兩年後才經邦瀚斯以私人洽購形式促成其事。當日原以為該瓶乃傳世孤品,如今得見此瓶,方知世間有玲瓏對尊。兩件差不多完全相同,區別在於肩部這條紋帶,香港蘇富比這支的釉色是綠地,倫敦拍賣那支則是金地。此外,底款也不一樣,倫敦那支則是青花款,香港蘇富比這支玲瓏尊是藍料款,這種松石綠地藍料款雖罕,仍有例可鑑,如一對嬰戲圖瓶,分別藏於兩岸故宮。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早於二十世紀初,此尊已現身紐約展售場上,距今已逾百年(圖五及六),為一日本家族所藏。論紋飾搭配,此對玲瓏尊舉世無雙,但臺北故宮有藏器形與此相同之對瓶,可資比較,其“龍泉”鏤空也與此吻合,卻缺描金,器腹開光畫山水,浮雕欠奉,瓶頸同畫洋花,隙地卻以紅代黃。臺北對瓶原為壽皇殿陳設器,壽皇殿位處景山正北,與正南之紫禁城坐落同一中軸上,乃歷代清帝供奉祖上之所。臺北故宮博物院另藏三件洋紅地錦上添花龍泉描金夾層玲瓏膽瓶,其中兩瓶成對原佇端凝殿,另一則存紫禁城養心殿內。

洋彩夾層玲瓏尊,當屬景德鎮御窯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晚年為乾隆皇帝創燒之新瓷。1740年代初,紫禁城御作坊內,以畫入瓷,生動趣真,珍品輩出,惟空間受限,器小而罕。景德鎮御窯廠規模卻無此礙,唐英為討君歡心,領導藝匠吐故納新,研製洋彩瓷器,強調紋飾獨特,揉合各式繁複技巧及程序,或單或雙,五花八門,每器均集埏埴之大成。如此玲瓏尊一類,製作殊艱,耗料費工,讓唐英誠惶誠恐,嘗稟明聖上,雖有試燒,未得御旨,不敢多造。

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中國書畫”專拍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收槌,本場共266件書畫精品上拍,經過9個半小時的爭奪,227件成交,成交率高達85%,收穫333,603,250港幣,誕生6件千萬級拍品總共15件張大千作品上拍,12件成交,3件超千萬成交,張大千為這場拍賣貢獻了130,734,500港幣,佔據本場總成交額近四成。其中,“大風堂”舊藏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以諮詢價形式上拍,2800萬港幣起拍,4200萬港幣落槌,加佣金最終以4973.9萬港幣成交,奪得本場桂冠;張大千《臨敦煌觀音像》以4804.55萬港幣位居第二名;張大千《東丹王人馬圖》、於非闇《玉蘭綬帶》、吳湖帆《曉雲碧嶂》均以1572萬港幣並列第三名。

值得一提的是,溥儒生平得意之作《鶴壽松齡》1392萬港幣,拍前估價僅150萬-200萬港幣,超低估價9倍多,此外,林風眠、金城等藝術家作品全部成交,14件齊白石作品,11件成交,7件吳昌碩,6件成交。

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中國書畫”專拍成交價超千萬的拍品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 潑墨潑彩金箋 鏡框 176 x 96 cm

估價待詢 成交價:4973.9萬港幣

國慶期間藝術品各大拍賣盛會,及其當中上億天價藏品分享


張大千《臨敦煌觀音像》 1943年作 設色絹本 189 x 86 cm

估價:1,200萬至1,800萬港元 成交價:4804.55萬港幣

今年的秋季大拍可謂是百家齊放,由此可見藝術品行業已經逐漸成為了主流市場經濟了,那些所謂市場低迷成交不了的謠言不攻自破。踏上了這波熱潮的人,此刻應該已經在開開心心的度過假期,而那些沒有趕上的是否已經後悔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