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重陽節是寒露節氣期間的節日。重陽之名源於古人對數字陰陽屬性的神秘解釋。在古人看來,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為陽數之極,九月初九為兩陽相合,因此稱“重陽”,也稱“重九”。

重陽為何要登高

作為古人生活中的一個時間節點,漢代之前的九月初九並非吉日,而是“惡日”。在古人看來,九九重陽意味著陽氣已達極盛,凡事盛極而衰,這是不吉利的象徵,因此有九月初九為“惡日”之說。為了避開所謂的惡日,古人在這天要登高野宴,希望遠離日常生活的空間以躲避災禍,這是由直接的生活經驗推衍出的避害方式。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汝南人桓景隨方士費長房學道,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初九他家要有災厄,讓他的家人縫製布囊,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然後離開居所,到郊外登高、飲菊花酒,可以消解災禍。桓景按照費長房的吩咐去做了。傍晚一家人回來,見家中的雞犬牛羊全部暴死,費長房說這是牲畜代人受過了。在故事的最後,吳均說“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九月初九由“惡日”轉變為“吉日”出現在魏晉之際。魏文帝曹丕對數字“九”做了全新的解釋:“九日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以“九九”寓意“久久”,突出了九月初九“祈壽、祈福”的意味。東晉道學家葛洪在《西京雜記》中也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唐朝時,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此後,重陽節作為祈願長壽的節日傳承至後世,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食重陽糕也成了重陽節的主要節俗。

重陽美食

作為重陽節的節俗之物,“茱萸隨處皆生,木高丈餘,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厚,色青紫。莖間有刺,三月開紅紫細花。其實結於枝梢,累累成簇而無核,嫩時微黃,至熟則深紫,味辛辣如椒”。晉人周處在《風土記》中說,茱萸九月初九日“氣烈成熟”,折茱萸插在頭上,可以辟惡氣、御初寒;除此之外,在古人看來,佩茱萸於臂、懸茱萸於屋,也同樣有辟惡、驅邪的功效;同時,把茱萸栽種在井側河旁,葉子落於其間,人們飲用了浸泡過茱萸的水,則永遠不得瘟疫;在人們居所的東邊種上白楊、茱萸,可以益壽除害,等等。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菊古作“鞠”“蘜”,又有“節華”“女華”“陰成”“更生”“金蕊”等諸多別稱。在古人的描述中,菊花一年四季皆有,以開於秋冬者為正,以色黃者為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菊“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在仙道方家的眼中,菊花更是延壽客、不老草,因此人們賞菊、詠菊、採菊,飲菊花茶、菊花酒。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菊花酒也稱“菊酒”,按《西京雜記》中的說法,在菊花開放時,採其莖葉,雜黍米釀成的酒為菊花酒。元代無名氏編撰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提供了另一個版本的菊花酒的釀造過程:“以九月菊花盛開時,揀黃菊嗅之香、嘗之甘者摘下,曬乾。每清酒一斗,用菊花頭二兩,生絹袋盛之,懸於酒面上,約離一指高。蜜封瓶口。經宿,去花袋。其味有菊花香又甘美。”

重陽糕也稱“花糕”“菊花糕”,其前身稱“蓬餌”,是一種用蓬草加黍米或秫米合蒸而成的薦新、嘗新之物,南北朝時逐漸成為節令食品。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了宋代重陽糕的式樣:“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釘,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又據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清代北京地區的重陽糕有兩種形式:複雜一點的用糖麥製作而成,有兩三重的夾層,中間夾有細果;簡單一點的只是蒸餅之上綴以棗慄。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在後世,作為重陽節的主要節俗食品,重陽糕又被賦予了一定的象徵意義:人們借“糕”諧“高”,以重陽糕寄寓“步步登高”;在花糕上粘上幾枚小鹿,以“鹿”寓“祿”,又曰“食祿糕”,等等。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歲歲重陽,今又重

重陽在後世成為祝壽節、老人節。在壯族,人們將農曆九月九日稱為“祝壽節”,壯族老人在滿六十歲生日那天,子孫都來慶賀,並且為老人添置一個壽糧缸,此後,每到九月九日,晚輩都要給壽缸添糧,直到添滿為止。這缸糧米,稱為“壽米”。平時不能食用,只有老人生病時才煮給老人吃,說此米能幫助恢復健康,延年益壽。缸裡的米不能吃完,否則老人不長壽,所以晚輩要在重九這天給老人添滿米糧。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推薦收聽:

1.為什麼微信語音的聲音聽著不像自己的?

2.無人機你好,“剁手黨”喊你送快遞呢

3.中國哪裡的人最胖?真相讓人絕望!

4.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嗑瓜子?

5.清朝後宮嬪妃一年有多少工資?

(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