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打造清廉村社 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

2018-10-17 11:1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周普紀

普陀打造清廉村社 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普陀區積極打造政治清明、政務清爽、幹部清正、村風清朗”的“清廉村社”,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

黨員聯繫家庭戶 心貼心服務群眾

“感謝村裡的黨員幹部,多虧他們幫助,我的房子才能這麼快拆建好。”沈家門街道中弄村村民陸素雲說。

前段時間,陸素雲和老伴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要原拆原建,但批地建房需要辦理一系列手續,子女不在身邊,老人自身腿腳不便,建房的事一再擱置。聯繫服務陸素雲家的黨員李玖鳳瞭解此事後,幫著老兩口辦理審批事項,沒多久,手續就辦了下來。

沈家門街道在中弄村率先推行黨員聯繫家庭戶制度。本著“就近、就熟、就便”原則,除3名年老體弱的黨員外,其餘11名黨員分別聯繫11至12戶家庭戶,確保村裡每個家庭都有黨員聯繫。

“三務”公開智能化 算清群眾心裡“糊塗賬”

農村“三務”到底有哪些?以前,很多群眾對這個問題都直言“稀裡糊塗”。而今,普陀區東港街道14個社區和20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每個村民,都能通過微信平臺及時瞭解。

“以往‘三務’公開即在村內公示欄按時公開,外出群眾往往無法及時瞭解。”東港街道紀工委書記龔靖恆說。對此,街道推出了“掌上三務”微信公開平臺,群眾可以隨時利用手機對黨務、村務、財務進行全面公開監督。

此外,東港街道南岙社區村還進一步規範了傳統“三務”公開欄,設置了黨務、政務、事務和財務四大公開版塊。村民如發現問題可直接向村民委員會查詢,通過村務監督委員會反映,也可向街道“三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舉報。

創新資金監管模式 謹防漁農村“三資”脫管

近日,普陀區展茅街道翁家岙經濟合作社書記翁咪龍的手機收到了一條交易提醒短信,短信顯示了該合作社一筆174400元工程款的支出交易情況,交易方、賬號可用餘額也都一清二楚。“以前這些賬戶上的資金進出只有村裡的出納最清楚,現在村裡哪怕動一分鈔票,我們也曉得了。”翁咪龍說。

用手機短信監控和掌握漁農村集體的每一筆資金,是普陀區加強對村級集體“三資”管理的一項新模式。

“漁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當家人能在第一時間知曉村賬資金的變動情況,為有效監督控制公款私存及貪汙、侵佔、挪用公款等行為創造了條件。”展茅街道紀工委書記鮑麗敏說。

此外,展茅街道“三資”管理辦公室還定期對資金信息進行抽查,如每月月底前對審核票據進行集中封存,對不合理票據,通知街道各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人員限時進行整改,否則不予報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