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間逸聞趣事之十八(無名洞)

晚清民間逸聞趣事之十八(無名洞)

光州潑陂河古鎮東北有紫雲山、老龍泉,西南有美女峰、火尖山、馬鞍山、鐘鼓樓。據說上古時期,天不滿西北地不滿東南,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在碧玉池洗澡後躺在山坡小憩,化作美女峰,每當夕陽西照時,宛如美女躺在天際,雙峰高聳,玉腿修長,長髮飄逸,引人入勝。鐘鼓樓則是黃帝戰蚩尤時的古戰場,為黃帝擂鼓之所在,形如鼓型,山頂平坦,四周蒼松翠柏濃郁,松濤陣陣,百鳥爭鳴。火尖山則巉石危立,雄鷹盤旋與絕壁之上。馬鞍山則是黃帝卸鞍所化。每一處都有一個美麗的神話。

晚清民間逸聞趣事之十八(無名洞)

晚清民間逸聞趣事之十八(無名洞)

在馬鞍山半山腰,有一洞,洞口只可一人爬著進去,深不可測,每每有霧氣從洞口溢出,據說可以通到兩百公里外的漢口,洞中有巨蟒盤踞,或有狐仙住居。鎮中有一接生婆,接生技藝高超,每有婦人生孩子,無論白天黑夜,都來請她去接生,總能母嬰平安。一天深夜一行人打著燈籠請接生婆去接生,只覺得比平時走的快,腳下呼呼生風,不一時來到一處莊園,高牆朱門,庭院深深,蒼松翠柏掩映,竹影婆娑,青石鋪路,飛簷斗拱,畫棟雕樑。接生婆好生奇怪,附近從沒有過如此人家,顧不得細想,直接來到產房,產婦正難產,渾身汗如雨下,痛苦不堪。接生婆安排家人燒熱水,服催生藥,很快生一胖大男嬰,轉危為安。主人千恩萬謝,具豐厚謝儀相酬,接生婆只按平時規矩收取少量銀兩,又由一行人送回。因為走的倉促,將接生用的包裹遺忘在產婦家中。第二天打算按原路去取回,怎麼也找不到路徑,許久才在洞口發現包裹,嚇得汗毛直豎,方知所接生人家非人類。

晚清民間逸聞趣事之十八(無名洞)

洞口有一老檜,粗可幾人合圍,自此凡附近人家初一十五都去掛紅布條,祈求平安。一日眾人發現老檜樹下出現一石碑,碑文古拙,為“清靜”二字。次後再無人去打擾清幽。至今洞口依然,老檜依舊,而石碑不知所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