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衆號流量觸頂,是什麼讓公衆號逐漸冷門

微信進入 6.7.0 時代之後,騰訊是對微信公眾號這個東西做了不少的修改,包括嘗試把訂閱號改成信息流,對公眾號的多個界面進行了改版等等。


微信公眾號流量觸頂,是什麼讓公眾號逐漸冷門

為了限制很多氾濫的營銷號,通過批量複製粘貼產出內容的流量號,微信也是加強了對原創內容的保護,對讚賞等一系列機制進行了改動,加強了「原創內容作者」在訂閱號或者整個微信公眾號這個大平臺上的存在感,讓原創作者能夠享受到更高的收益。

但這一系列改動最終帶來的改變在小編看來是有一些「無關痛癢」。值得一提的是,在強調原創內容之後,後臺的閱讀量數據是有細化過的,微信多個入口(如「搜一搜」等)帶來的流量都能體現出來。

微信公眾號流量觸頂,是什麼讓公眾號逐漸冷門

然而,即使微信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大量的流量仍然在一些做內容整合吸流量的流量號以及很多營銷號上,內容真正有價值的大號並不多。當然,大量流量被這些流量號號主引走確實是他們的成功,他們在運營這一塊首先是有大量關注基礎,其次運營確實很有「技巧」,以至於他們的號可以經久不衰。

但對於一個平臺來說,這是一件不太健康的事情,特別是在公眾號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了的現在。

流量

早段時間騰訊自己內部的架構進行了一些調整,在小編看來這很大程度是因為騰訊近期股價的一路下跌。

騰訊已經到了必須要做一些什麼來挽救自己頹勢的時候了。在幾年前可能根本沒人想過騰訊建立起的這個社交帝國還會有衰敗的一天,但現在,這一幕卻非常真實地上演著。騰訊的社交 App 帶來的流量已經達到了飽和,同時騰訊在這一年中利用自己社交平臺的流量做了很多明顯的變現運作,例如 QQ 中加入的微視、QQ 飛車手游上線的時候全國人民的 QQ 都收到了開屏廣告等等,這些對騰訊的社交流量資源是一種不小的消耗。


微信公眾號流量觸頂,是什麼讓公眾號逐漸冷門

騰訊之所以在社交這一塊國內至今無人能敵,有兩個因素,一個是騰訊起步早,很早就有不小的用戶積累,另一個是騰訊吃上了移動互聯網起步到普及這一整個大過程的大量紅利,他們利用賽馬機制最終拿出了微信這款產品,為騰訊奠定了勝局。

這幾年間,騰訊運用自己社交平臺崛起帶來的流量做了不少事情,目前非常成功的那幾款騰訊手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騰訊沒有進一步挖掘流量的價值,其信息流產品、短視頻產品最終都做得不是很好。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騰訊在這個階段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廣泛的投資以及遊戲事業的運營上,社交這一塊,至少 QQ 方面騰訊做的新動作很少,而微信這一塊只是非常平緩地自己發展,在微信成功之後,他們開創的新事物基本上只有「小程序」,其他的都是老東西了。


微信公眾號流量觸頂,是什麼讓公眾號逐漸冷門


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騰訊的社交帝國已經成長到了某個極限,用戶量和流量可以說有「觸頂」的感覺,這使得流量增長變得比較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平臺內部的鬥爭會變得更加激烈,以至於更多的創業者在競爭中出局,或者尋求其他的方式變現以達到新的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騰訊仍然沒有加強自己平臺內容的管理,對激勵機制做一些改良,營銷號、流量號仍然是氾濫的,以至於其他人抓到了機會。

隨著「今日頭條」這款產品的誕生,字節跳動藉助資訊流產品和短視頻產品的流量紅利,在放低產品姿態的情況下實現了非常快速的成長,目前對騰訊來說,字節跳動或許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手中積累的用戶量是很大的,而且他們的產品多和社交有關聯。

字節跳動比阿里對騰訊還有威脅力。

在感受到這一股濃厚的威壓後,騰訊才有一些「覺醒」,開始做這樣那樣的調整。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騰訊的社交併不是一個開放的生態,騰訊能給他們平臺下的創業者們帶來的紅利其實很有限,在微信黃金時期過去的時候,騰訊這個生態的資源就已經在開始流失。

封閉

對於小編來說,微信公眾號是一個能夠自由寫作、能夠向世界傳達聲音的平臺,相較於今日頭條、百度百家這樣的媒體平臺來說,它是去中心化的,在這上面發文章並不會因為得不到平臺方面的推薦而缺乏流量,在微信公眾號上,每一個作者的文章都有機會被閱讀。

這一點是微信公眾號相較於其他媒體平臺的天然優勢。然而,它也有一個天然劣勢。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不會被任何搜索引擎索引,想要閱讀到這個文章,唯一的入口就是微信,出了微信,出了騰訊這個生態圈,這篇文章就和沒有存在過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眾號的號主都喜歡在一些其他的平臺同步發文,因為微信公眾號這個平臺對作者開放,對整個網絡閉塞。


微信公眾號流量觸頂,是什麼讓公眾號逐漸冷門

由於微信公眾號在發展期有很大的流量紅利,因而很多人來到了這個平臺。他們不是來寫作的,他們是來創業的,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流量紅利,他們可以吃來自騰訊的流量發家致富。

這個創業者的數量在這幾年都是呈上升態勢的,但前面小編提到過,騰訊能提供的流量最終是有限的,不能餵飽所有的創業者,因而最終會有創業者退出,或者轉型。

換句話說,微信公眾號的熱度下降是一個必然,因為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當這個生態的入口流量達到極限的時候,沒有其他來源的流量繼續哺育生態內的東西,那麼這個生態的規模自然就會固定下來,走一個先膨脹後萎縮的路線。


微信公眾號流量觸頂,是什麼讓公眾號逐漸冷門

小編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最近有不少公眾號賣號轉型,或許微信的流量已經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進一步成長,就這個平臺總體而言,流量和熱度的下降也是大家都能看見的。

微信公眾號未來會不會極具萎縮,這一點沒人知道。至少對於小編這樣一個作者,流量的多寡並不會給小編帶來很大的影響,只是很多有質量的文章得不到更廣的傳播,感覺有些可惜吧。

現在知乎專欄也是一個挺不錯的去中心化的寫作平臺,但無奈知乎那邊的格式什麼的都不是很自由,也缺乏互動。之前有很多讀者問過小編,為什麼文章還不錯,卻沒什麼閱讀量,一方面是現在微信小號能得到的閱讀量確實不多了,至少自然流量來說是這樣的,除非號主去其他地方刻意地引流,另一方面筆者現在還是一個寫作的心態,對數據方面還是平常心。

你的公眾號過的還好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大家對公眾號變現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