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也征房產稅嗎?有古人打油詩爲證!

中國古代也徵房產稅嗎?有古人打油詩為證!

近日,關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徵房產稅的舊聞,又被有人翻出來誤讀,令人彷彿聽到房產稅漸行漸近的腳步聲。其實,房產稅這個稅種古已有之。比如光緒年間,為了成立巡捕隊伍,維護社會治安,在租界裡開徵了叫做“房捐”的房產稅。由於租界成立了巡捕隊伍,維護社會治安的效果很好,人們很有安全感,於是坊間流傳出這樣一首打油詩:

租界巡捐一律收,

無論東亞與西歐。

華人住處應防護,

莫令穿牆有夜偷。

這首打油詩的意思是說,這種稅收很公平,無論國人還是洋人都得交,並且稅款用到了實處,改善了社會治安狀況,納稅人比較滿意。那麼,除了清朝,還有那些朝代開徵過房產稅呢?

中國古代也徵房產稅嗎?有古人打油詩為證!

據有關資料介紹,房產稅從周朝時就有了,當時叫“廛”。《禮記·王治》記載“廛,市物邸舍,稅其舍而不稅物”,但這“廛”具體怎麼收則無相關記載,而漢武帝時徵收的房產稅叫“算緡”,主要目的是為籌集軍費。

唐德宗時開徵的房產稅叫“間架稅”。就是根據房屋的間數時和質量,按不同標準來徵稅。結果“間架稅”在施行中引發社會矛盾,最終釀成病變。後來為籌集軍費,後晉、後周都開徵過“屋稅”。到宋朝時,同樣為了籌集軍費,也在戰區開徵“屋稅”。再後來,北宋向城鄉居民按月徵收房產稅,跟買賣房屋的契稅並行,並形成常態化。

中國古代也徵房產稅嗎?有古人打油詩為證!

南宋時,每年要徵收兩次房產稅,而到元朝時,房產稅改名叫“產錢”,根據宅基地的大小來徵收。明朝建造棧房供商家存儲貨物,稱為塌房,商家需繳納“塌房稅”。元代的房產稅稱為“產錢”,按房產地基面積計徵收糧食,或折錢繳納。

清代康熙年間為籌集軍費,也開證“房稅”,結果“房稅”漸漸變成了五花八門的地方雜稅。到了民國時期,商鋪和民房都要徵“房稅”,並且因地方官僱傭黑惡勢力暴力征繳,弄得怨聲載道。

中國古代也徵房產稅嗎?有古人打油詩為證!

時下,房產稅已有山雨欲來之勢。對此,網上也出現了一些相關的打油詩,反映出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剛需者為打壓炒房、降底房價舉雙手贊同,另一種是自住者和囤房者為維護既得利益強烈反對。但無論怎樣,該來的一定會來。化用一下那句流行語——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房產稅!

中國古代也徵房產稅嗎?有古人打油詩為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