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九為老陽,六為老陰。”九為數之極,寓松鶴延年、福壽綿長。農曆九月初九,重九,重陽。

芳華,亦作“芳花”,指草木茂美,寓青春年華。

在臨近重陽的農曆九月初二(10月10日),萬源市尖峰集團會場裡的“藝海情深 師恩難忘”聯歡晚會將“重陽”和“芳華”組合到了一起。來自重慶、四川的數十名六十多歲的老人作為聯歡晚會的主力軍,登臺表演。芭蕾、器樂、評書和歌唱,節目單上琳琅滿目。他們獻藝感謝的,是一對來自重慶、七十多歲的夫妻——他們的老師胡開萍、丁仁華。在這場等待了半個世紀的同學會、謝師會上,丁仁華的學生、兩位六十多歲的老人跳了一支名為《芳華》的雙人舞。學生多耳順,恩師雙古稀,重逢於此,背後多有不為人知的曲折命途、因緣際會。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10月10日的同學會、謝師會

懸賞尋找胡老師

“約莫是2010年前後,劉榮喜從萬源來重慶,在解放碑搭臺推銷他們那兒的土特產,三天三夜。推銷的時候要送茶葉給市民,他送一份就問一句:‘你認不認得胡開萍?’他覺得在解放碑搞這麼大的活動,胡老師應該要來噻。結果胡老師沒有來。”說話的是胡常琳,她是丁仁華在原重慶大田灣中學教過的學生。她口中的劉榮喜,是胡開萍在萬源市教過的學生,現尖峰集團董事長。

胡常琳說:“劉榮喜和胡老師分別了四十餘年,解放碑那次沒有找到胡老師,他就在同學群裡‘懸賞’。說只要提供胡老師的線索,幫助找到胡老師,都必有重謝!”

劉榮喜為什麼心心念念要找到胡老師?胡常琳說:“因為胡老師改變了他的一生,就像丁老師改變了我的一生一樣。”說著她指向旁邊二位恩師與學生們的合影,“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和老師斷了聯繫,就像找尋歸家路途的孩子。”

供養學生的老師

1966年,52年前。彼時的胡開萍從西南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23歲的她梳著兩條麻花辮,唱著《到農村去到邊疆去》,選擇去萬源支教。回憶起往事,胡開萍說:“當時確實想著到需要我的地方去,去支教。我們系主任還勸我,但是沒留住。我就是唱著這首歌走的: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胡開萍和丁仁華的老照片

到了萬源,胡開萍的日子本應該過得不錯,一個月42.5元的工資,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收入了。可胡開萍的女兒丁藝回憶起往事,覺得家裡一直很拮据:“我們那個時候買個高壓鍋,都是借錢買的,斷斷續續還錢還了兩年。”

對於這個情況,胡開萍解釋:“因為當時我每個月還要拿20塊供妹妹讀大學。”但也和胡開萍的工作脫不了干係。她除了教書上課,還組織了學生宣傳隊。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胡開萍所帶宣傳隊舊照

胡常琳說:“胡老師組建宣傳隊,那是真的把這些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練習練晚了,她要去街上打飯回來給學生們吃,她還要包抄手給學生吃。抄手,裡面有肉的!這些都是胡老師自費,所以她的學生一直很感激她。劉榮喜也是在那個時候遇到胡老師的,劉榮喜本來很怕生,真的是那種大山裡不怎麼見過外人的孩子,胡老師讓他進宣傳隊,可謂是救命之恩。那個時候劉榮喜家窮,每天就帶二兩豆子雜糧吃,入了宣傳隊後,他才按規定每天有了三兩糧票的待遇,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

將才胡開萍

能讓學生們在心裡一直給她留一塊地方,還源於胡開萍的教育方式。她帶著宣傳隊,就像是為將帶兵,和學生情同手足。

入了宣傳隊,劉榮喜的日子也不太平。瘦小體弱的他時常被其他同學欺負。為此,胡開萍還發過很大的火。那時背很重的幕布的體力差事被推給了劉榮喜,胡開萍見狀直接低吼:“憑什麼讓別個這麼瘦小的同學背?該你們身強力壯的幾個男生去背!”丁仁華的學生付俊說:“胡老師心裡沒有一點‘等級觀念’,對學生都是一視同仁,所以她的學生都很尊敬她。”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丁仁華以前所帶宣傳隊的演出劇照

而讓胡開萍最難忘的,則是拉石灰的經歷了。那時想要組織宣傳隊登臺演出,得有服裝,可是沒有經費,怎麼辦?胡開萍每週工作6天,週日就帶著隊裡的幾個男生去工地上拉石灰,胡老師帶頭,大家都願意跟著幹。一板車石灰2毛錢收入,拉了好幾周的石灰,宣傳隊才湊錢買了布,染色裁量成了登臺的服裝。

善緣交匯 往事輪迴

1980年,胡開萍回了重慶,在分居十餘年後,和丈夫丁仁華生活在了一起。也和以前的學生們斷了聯繫,這才有了文章開頭“懸賞胡老師”的故事。

劉榮喜要找胡老師,是心念胡老師的恩情。而他最後能找到胡老師,則是因為胡老師也是一個心懷感恩之心的人。胡開萍說:“前幾年我回了趟萬源,去看望一個老婆婆。我生了丁藝的那段時間,她讓我住她家,還照顧我,對我很好。可是等我到了,那個婆婆已經走了。我是在去給她上墳的路上遇到了一個以前的學生,留了電話號碼。那個時候榮喜還在到處找我,結果就從這兒聯繫上了我。”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劉榮喜和胡開萍久別重逢

和以前萬源中學宣傳隊的同學們聯繫上後,丁藝向父母提議:“你們以前都是音樂老師,都組織過宣傳隊,要不把兩支宣傳隊的同學召集起來開個同學會?”於是有了10月10日的聯歡晚會。丁藝說:“媽媽的學生都是55歲往上了,爸爸的學生在62歲到65歲之間。大家能夠再組織起來登臺表演,是非常不容易的。但表演效果很好,比如胡常琳老師跳的《白毛女》裡的喜兒,完全看不出來是60多歲的人。”

付俊是丁仁華以前組織的宣傳隊成員,現在是一名國家二級演奏員,他說:“很有意思,兩位老師當年把藝術帶入了我們的生活,啟蒙了我們,讓我們對藝術有了追求。同學會、謝師會結束後,有很多同學、朋友看了我們的表演,說覺得打麻將沒意思,還是要有點追求,就去報了舞蹈班、樂器班。兩位老師又一次啟發了更多人產生對藝術、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是他們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重陽時節舞芳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聚會


去年金婚紀念,胡開萍和丁仁華的合照。

去年,胡開萍和丁仁華的婚姻升格成為金婚。老兩口對彼此的忠誠,有如對音樂、藝術的忠誠。現在,他們還在社區、南岸區退休教師協會等組織裡的各類文藝活動上活躍著。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餘珂靜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