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熊爹老餘/文

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又是一年中考季,考試,總是牽動萬千家長的心。

拜中考體育40分所賜,在中國,初三和高一孩子的體質,已經成為中學生體質最好的年齡段。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作為打算後半生事業完全奉獻給體育教育的老餘來說,特別想聊一聊這個話題。

——體育,應該是被迫的應試教育,還是主動的精英教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體育已經淪為我們生活中的邊角料了?家長們只有在孩子學習之餘,有點空了,才想起來讓孩子鍛鍊鍛鍊身體

輕描淡寫無關痛癢的樣子。

精神上嚴重不重視,導致行為上,體育排名在最後。

其實我們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翻閱一下歷史,你會清晰地看到,古代的中國人和後來的中國人,似乎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春秋戰國時期的尚武精神,創造了那個時代的光耀輝煌。那時的中國人個個強悍好戰,連吳越地區都是尚武之地。不論男女,皆以高大健碩為美。當時的貴族下馬能文,上馬能武,俠客遍地,武士橫行。

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孔子世家有云,孔子善射,善御,還曾親指揮過戰爭。

近代的民國教育家,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也是體育教育的推崇者。

1917年5月,蔡元培在天津南開學校歡迎會上演講,抨擊舊教育造成人人習於頹靡、身體柔弱,腰弓背屈的惡果。他認為,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所以發展體育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傢俱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他說:“今經科學發明人之智慧、學術,皆由人之腦質運動之力而出。故腦力勝,智力富。身體弱,則腦力衰。新教育所以注重體育運動,實基於此。”

但是,吶喊過後,一如既往。

又是一百年過去了,人人習於頹靡、身體柔弱,腰弓背屈仍然是大多數。

是現在學習壓力大,必須舍體育就學業嗎?

我不這樣認為。

我覺得學習和體育並不是相悖的兩極,完全可以兼得。

更清醒的做法是: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方式。

話題再扯遠點。

我喜歡踢足球,從十歲踢到五十歲,現在每週末一場球,只要在北京幾乎雷打不動,可以讓我笑看風雲,酣暢淋漓。

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現在大家都以嘲笑中國足球為娛樂。確實,十幾億人的大國,連十幾個人的優質國家足球隊都組建不出來,笑話麼?但是大家都沒有資格去笑話。

因為,你讓孩子去踢足球了嗎?

沒有大量學業優異的高智商孩子去踢足球,互相競賽,優中選優,中國足球的後備運動員如何培養?

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足球,拼的不僅是體力,也是智商。

而現在所謂學霸的家長們,恰恰是最瞧不上體育的。

沒有源頭,何來活水?

死局。

跑題太遠了,再拉回來!

說說為什麼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因為體育可以培養高度社會責任感。

在這個基礎上,學業優秀已經是必然。

想培養一位優秀的孩子,勤練鋼琴和奧數是遠遠不夠的。

英國貴族教育和美國精英教育的核心價值觀,都是崇尚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多從事集體運動,可以實現。

體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比如橄欖球、籃球、足球、冰球、棒球等熱門運動,都是分工明確、戰術複雜的項目,要求隊員各司其職,互相配合。

核心球員組織進攻,天才球員完成得分,場上每位球員都需要具備極大的責任心,才能贏得勝利。

在一些歐美青春勵志電影裡,年輕人的成長,都是在球場完成的,在和平時期,這符合他們推崇的英雄主義價值觀。

伊頓公學作為英國最頂尖、最神秘、最具有貴族氣息的中學,被稱為紳士的搖籃,凝聚著英國傳統教育最精華的核心。

威靈頓公爵曾說過滑鐵盧戰役取勝於伊頓公學的運動場上

近600年來,那些11歲的小男孩們走進伊頓,幾年的摸爬滾打,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識、體能、思想和社會責任感的全面成長。

18歲他們離開伊頓時,穿西裝是紳士,穿軍裝是猛士,這樣的貴族精神,代代相傳,構成英國軍、政、商各界的脊樑。

伊頓公學奉行的是最為傳統的英式紳士教育。英國普通中學的課程,在伊頓公學只用二分之一的時間學完。剩下的時間,學生被要求學習各類貴族運動,比如英國人熱衷的馬球、賽艇、擊劍等。

伊頓公學開設有8門必修體育課和27門選修體育課,每週體育課時達23小時,幾乎與文化課時(31小時)平分秋色。

伊頓公學對體育高度重視,甚至喊出:“運動第一,學習第二”的口號。注重的正是體育的精神塑造作用,所謂“體育的本質是人格教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男子在沙場上戰死率約為11%,而從伊頓公學畢業的男子戰死率則約為20.6%。印證了騎士精神不是追求權勢和財富,而是對國家和社會的奉獻精神。

我們可以相信,這種騎士精神與伊頓對體育的重視不無關係。

所謂“紳士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集健強體魄、德行、智慧、禮儀及學問於一身的實業家或學者。這些精英,可以推動國家的繁榮,世界的進步。

為了培養這些品質,體育運動成為伊頓的首選,造就了20名英國首相、37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和無數社會精英。

可以看到,青少年時期對體育的重視,對於精英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在體育中鑄就的堅韌意志,能讓孩子在身處困境時勇敢地面對和堅持,無論對於學業和事業,都是受益匪淺的。

現在,願意把運動作為習慣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孩子越來越少,不說精英教育,基本的體育教育都達不到。

除了必要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孩子將課餘時間花在智能手機、社交網絡或是遊戲上。

“人人習於頹靡、身體柔弱,腰弓背屈”的情形再現。

必須行動起來了!學校和家庭一起努力,讓“體育即教育”,成為共識。

否則,我們國家未來的脊樑,會在哪裡呢?

你家孩子未來發展的格局,會有多高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