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需要一本《超效率手冊》

你的人生需要一本《超效率手冊》

今天分享一本書,分享之前先講下作者的故事,書的作者是一位效率達人,1988年出生於加拿大,是lifehack.org和PickTheBrain.com網站的專欄作家,通過互聯網完成了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課程表中33門課的學習,並登上TEDx演講臺。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就在本書裡面,作者為我們列舉了99個技巧,當然,今天我也不打算和你分享99個技巧,我今天只分享9個,你如果問我為什麼,我只想說——這樣更要效率。

技巧一:設定目標,分解任務

高效做事的人之所以高效,是因為他在做事之前心裡首先有個目標,其次,有了之後,他們善於還要對目標進行分解,再逐個擊破。這讓我想起一個日本人跑馬拉松的故事:馬拉松冠軍山田本一每次比賽前自己都先駕著車沿著比賽的線路走一圈,並把沿途醒目的標誌記下來。比如第一處是銀行,第二處是紅房子,第三處是一棵大樹……一直記錄到終點。比賽時,他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完第一段,然後信心百倍地向下一個目標衝去。這樣,全程四十幾公里被他分成若干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這就是他奪冠的秘訣。

技巧二:設定軟時間,預留彈性時間

設定時間之所以重要,那是因為沒有時間限制是導致懶惰的根源。時間設定分兩種,一種叫硬時間,一種叫軟時間。硬時間就是不可修改的最後期限,比如老闆安排任務的截止日期,雜誌社交稿日期等;而軟時間則是我們為自己設定的時間,比如老闆要求你星期五提交報告,那你最好給自己設定的時間是星期三完成,預留出一個彈性時間,作為修改時間,這樣做事就不會顯得被動,而且會給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

技巧三:先射擊,再瞄準

以前的思想都教育我們先瞄準,再射擊,先做好萬全的計劃,再按部就班地行動,互聯網時代下這套方法論就完全失靈了,我們甚至連3個月後會發生什麼都把握不準,軟件領域出現了敏捷開發的思想,商業領域出現了精益創業的思潮,這些新的思想都要求我們快速行動,測試,避免過渡規劃。當然大家也不要誤解計劃的重要性,這裡提倡的是不要過度規劃,而不是完全不規劃。

技巧四:先收集,再處理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下,我們的手機電腦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信息——短信,郵件,app提醒,電話,這些都讓我們有些應接不暇,有時候每天忙忙碌碌,到頭來好像啥時都沒幹,我們淪為了時間奴隸。如何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呢?首先我們要為自己建立一個收集系統,用於收集隨時可獲得的信息,然後定期處理。就拿郵件來舉例子,很多人工作的時候看到有郵件進來,都是第一時間先處理回覆,又一封有郵件進來的時候,繼續處理...工作老是被打斷。其實這樣是得不償失的,工作一旦被打斷,重新進入是需要花不少時間的,對於這種情況,正確的做法是,統一時間處理處理郵件(比如每天下午3:00),對於工作過程種出現的一些臨時事件,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的處理原則,如果該事情2分鐘內可以做完,那就做先做,如果不能就先記錄下來,忙完手上的任務再處理,這樣可以保持工作的連貫性,在做某一項任務的時候,推薦用番茄工作法,該工作法可以有效提高我們專注力和做事效率。

技巧五:及時記錄,定期回顧

記錄的重要性,我先講下我自己的經歷,去年開始,我開始用dayone(一款日記App)寫日記,一開始很簡單,就是每天記錄流水賬,只記錄事實,比如"我今天看了電影《侏羅紀世界》",等逐步養成習慣之後,我開始加入一些感受的記錄,還是以前面的電影為例子,我就會寫上一些主觀的感受,比如好不好看,哪一段一段劇情最吸引我等。另外每個月我都會找個時間看下我本月的日記,重新回顧下我這個月的點點滴滴,總結得失。

技巧六:建立信任,規劃下一步

我們和計劃之間要建立一種信任關係,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懵了,和計劃也要建立信任?我拿職場中的例子來解釋我想大家會好理解一點,比如我入職一家新公司的時候,老闆說每天工作完成了就可以下班,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我當天的工作做完了,然後老闆每天都是在快下班的時候給我佈置新的工作,要我馬上完成,導致我不得不每天加班。第二種情況是,每天下班時候,我總是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都是在破壞我和老闆之間的信任,最終的結果不是我受不了加班主動離職,就是工作效率低被老闆炒魷魚。對於我們和計劃之間也是如此,計劃制定後全力以赴,完成了就休息,不要安排多餘的工作,如果覺得計劃安排不合理,可在下一次的計劃中做調整,這樣才能維護好我們的和計劃之間的信任。同時對於計劃中的任務,要很清楚自己每做完一個任務後,接下來還可以做哪些任務,避免的讓自己的空轉。

技巧七:堅持運動,保持活力

運動是一個很好的補充精力的方法,在工作累了的時候,做下適當的運動,能讓我們恢復精力,提高效率。當我們筋疲力盡的時候,身體就會開始用拖延進行反抗,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是給自己放一天假,讓自己的大腦重新煥發活力。

技巧八:建立習慣,培養儀式感

⽣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頭腦無意識處理的結果,比如我們每天出門,就會自動拿出鑰匙來鎖門,這個動作是在無意識情況下完成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我們做了這個動作,這會導致某些有強迫症的人,特意跑回來看下到底有沒有鎖門,鎖了幾道門,反正這事我就幹過,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當然這只是其中某個我們自發養成的習慣,我們想提高效率,就要去刻意去為自己建立某些優質的習慣,讓它成為我們的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比如每天固定時間進行閱讀,下班了就運動等。習慣的建立,再加上儀式感的培養,會讓我們的做事更加專注,更加高效。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在古代,有個人雖然窮困潦草,但是非常喜歡看書,而且每次看書之前,都要沐浴更衣,這就是他的儀式感,以表達他對讀書這件事的尊重和重視。反觀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開始為你所熱愛之事培養儀式感呢?

技巧九:與他人合作,不要死磕自己

作者在書中反覆強調了一個案例,他用了15美元去節省三個星期的工作。互聯網時代下的我們,更要專注自己的核心領域,充分發揮“聯盟”精神,與他人協同互助,共同完成目標,不要想著什麼事情都自己親自動手,到頭來反而降低了整體效率。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迭代的旅程

以上就是我濃縮成的9條建議,也許對某些人來說依舊過多。知道很多到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雖然知道但根本沒做到,如果你看完文章有所促動,請挑選以上9條中的對你觸動最大3條開始行動吧,唯有行動,才能讓你的人生不斷迭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