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古稀老人繪就楊鎮版「清明上河圖」

家住順義區楊鎮沙嶺村的古稀老人郝伯書,花了三個半月時間畫了一幅楊鎮版“清明上河圖”。長2.6米、寬1米多的長卷《楊鎮古鎮復原圖》再現了楊鎮(古名楊各莊)明清時期的繁榮街景,用畫筆勾勒出了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

郝伯書今年73歲,他從小就喜歡畫畫,雖沒經過美術學院的專業學習,但憑藉多年自學字畫,也畫出了自己的風格,尤其擅長花鳥山水畫。

“小時候就經常聽老人們講述楊鎮的由來。”郝伯書對楊鎮的老建築如數家珍,他年幼時經常在鎮裡東邊湖旁大柳樹下乘涼玩耍,“後來這片湖泊被填平了。雖然景物不復存在了,但畫面卻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因為很懷念,所以郝伯書希望能夠還原當時古鎮繁華的景象,尤其是留住那讓人魂牽夢縈的古建築,供後人欣賞。

在創作前期,他多次走上楊鎮的街道,同時訪街鄰、問鄉賢,聊聊楊鎮的老建築、老風貌,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創作靈感。

郝伯書動筆時發現,除了馬神廟、戲臺、安疆樓等,還有很多可塑之物,為何不把它們都表現出來呢?於是他開始佈局起稿。雖然對當地人文地貌比較瞭解,但到了真正提筆時又覺得知之甚微,甚至一些古建築的詳細地點難以確定,不過郝伯書有幸得到友人贈送的楊鎮古街平面圖,才對古建築的大致位置明瞭,比如一街娘娘廟的具體位置。

由西至東,畫盡古鎮全貌。郝伯書指著畫卷中的一家家店鋪告訴筆者,這些都是力求還原當時各行各業風貌。譬如,明記鐵鋪、廣慶豐雜貨鋪、正興永雜貨鋪……“古鎮風貌可以通過這些店鋪反映出來,我記得小時候古街上店鋪商品都是一應俱全,生活十分方便。”沉澱在郝伯書心底的楊鎮古鎮漸漸復活了。為了畫好畫,郝伯書基本不串門,就連上廁所都一溜小跑,怕丟失記憶和靈感。“夜裡起來上廁所腦子裡都在構思店裡的陳設格局和農具。”

“你看,這是西域外商和他的駝隊……”隨著郝伯書的指點,筆者將目光轉至畫卷中心大街處,喧鬧的場景吸引眼球:楊鎮最有名的大集表演,在橫街和一街的交口,人們圍成一圈觀看助興,沿街店鋪門口的人,也交頭接耳看熱鬧。

為了畫作,郝伯書每天伏案,用灰白、花青、藍綠等幾種顏色在近3米長卷上雕樑畫棟、繪人敘事。差不多花三個半月的時間,他把楊鎮的眾多古建築、廟宇、店鋪等都繪完了。無人缺生機,人少不繁華,郝伯書總覺得畫卷裡沒有人,沒有生活氣息。於是,他開始創作人物,重點在人物的動作、神情上。大大小小400多人,儘量做到動作不重複。在他筆下,這些人物造型迥異、形似微雕,市井百態、蔚為大觀。郝伯書介紹:“每個人物都有故事情節、有看點,這樣賞畫後還有回味。”(2018年09月27日 京郊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