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

面對孩子的哭鬧,一些缺乏耐心的家長會脫口而出“再哭鬧,我就不要你了!”殊不知,這樣“拋棄”的話語,會對孩子內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请不要再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有很多家長在聊如何管教孩子的時候,分享最多的經驗還是“不要理他,等他哭,哭一會兒就好了”。

老一輩父母給年輕父母的“經驗”也是:

不要管他;

不要把他慣壞了;

再不聽話就不要他了……

请不要再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傷害

兒童在3歲前,大腦神經元時時刻刻都在建立新的連接。現在最新的腦科學研究發現,3歲前人類大腦就會建立一個獨一無二隻屬於這個人的腦結構,若一個孩子常有被丟下的“恐懼”,也會成為這個結構中的一部分。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自己生存的唯一指望。一旦被“拋棄”,也就意味著死亡。越弱小的生物,對於死亡的恐懼就越劇烈。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對大人來說是輕描淡寫,對孩子來說可能會影響一生的性格。幼小的孩子並不會理解父母的真實意圖,他們只會記得“爸爸媽媽不要我了”帶來的恐懼和傷害,並且深深埋藏在意識和心靈深處。據心理學資料表明,幼兒依戀關係遭到破壞,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比如孩子容易出現退縮,性格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定、難以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等。

如果這句話已經變成了家長的口頭禪,動不動就用它來要挾孩子,你可能覺得這句話沒什麼用。那是因為孩子已經戳穿了你的謊言,他知道你捨不得扔下他。在這個痛苦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潛意識深處已經埋下了深深的恨意,當孩子一天天長大,當他終有一天擁有足夠的力量時,孩子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現今很多親子關係完全破裂的原因就與此有關。

请不要再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經常說“我不要你”的大人,其實是缺乏耐心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經常說“我不要你”的大人是為了貪圖方便,因為“我不要你”幾個字能即時生效,讓孩子言聽計從,節省了教育的時間和節約唇舌。但一時的方便跟給孩子留下的陰影相比,無疑是虧本買賣。

如果你是曾經被“拋棄”傷害過的那個孩子,也不太責怪父母,那只是父母對兒童心理的“無知”。

如果你是正在因使用“拋棄”而得到一時輕鬆的父母,就趕快停止你的傷害吧。當孩子慢了一點,就等等他;當孩子哭鬧,別威脅“不要他”,只需要對他說:你要哭可以哭一會兒,我會陪你。

話題

面對孩子的哭鬧,你有什麼建議?

请不要再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微信號 : yanyuanxinli

婚姻|戀愛|家庭|親子|職業|情緒|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