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國產晶片廠商,芯芯之火,是否可以燎原?

今天上午,有媒體曝出阿里巴巴宣佈收購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雖然投資金額並未公開,但是以阿里的風格,想必價格不菲!

近期在新零售動作頻頻的阿里,為何會突然收購一家硬件製造商?聽起來沒什麼關係啊?

阿里收購國產芯片廠商,芯芯之火,是否可以燎原?

1.兌現承諾,為科技縱深發展提供服務

實際上,早在去年的雲棲大會上宣佈成立達摩院時便公開承諾:阿里需要具備設計與改造 芯片 SoC 架構的能力,這次的收購,就是阿里兌現諾言了。聯想到中興被美國製裁,今天阿里的宣佈收購給市場注入了強心劑:阿里巴巴可以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

這家公司成立於 2001 年、總部位於杭州的公司,是一家致力於 32 位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 CPU、以芯片架構授權為核心業務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從時間上看,有近20年的發展歷史。

公司圍繞自主嵌入式 CK-CPU 構建芯片軟硬件平臺,為各行業細分領域的客戶提供具有核心競爭力、高性價比以及定製化的 CPU IP 核及相關的 SOC 設計開發平臺、軟件工具鏈和集成開發環境

中天微最大的亮點是我國唯一基於自主指令架構研發嵌入式 CPU 並實現大規模量產的 CPU 供應商,對於市場來說,僅僅是實現是不夠的,只有量產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面向物聯網各細分領域開發雲芯片(Yun on Chip)架構方向,阿里在3年前就和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2016 年 1 月,阿里成為中天微的第一大股東。

阿里收購國產芯片廠商,芯芯之火,是否可以燎原?

2.強化自身業務能力和佈局未來

阿里巴巴達摩院昨天宣佈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 AI 推理計算,可以看出,中天微業務與阿里實體業務構成關聯,通過收購,提升阿里的業務效率,這也符合阿里巴巴一貫以來的投資邏輯。阿里巴巴投資總監謝鷹在接受國內媒體獨家專訪時就曾透露,阿里投資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幫助集團業務提升效率。二是對未來行業發展有影響的。AI 芯片也被稱為 AI 加速器或計算卡,即專門用於處理人工智能應用中的大量計算任務的模塊,但是,其他非計算任務仍由 CPU 負責,阿里通過過去幾年的努力,已經建立了物聯網的生態環境,典型的如阿里雲和智慧城市。沒有芯片( CPU 和 AI 加速器),物聯網的應用效果會很差,甚至沒法做下去。收購專注於自主知識產產權物聯網芯片的中天微,讓研發 AI 芯片的巨頭又看到了行業發展和自身實力被認可的希望,多了一點安全感,也堅定了其做芯片的決心。老實說,像這類需要長期投資的業務,多數專業的投資機構是不敢參與的,因為投入資金大,各種事情多,研發週期長,還可能沒有結果。

芯片是個科技屬性非常高的東西,也因為這樣,對資本、人才、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想進入第一梯隊,則更需要大手筆投資,況且,時間成本非常高,如果可以彙集一批頂尖的行業專家,那麼,在時間上可以大大縮短與市場其他玩家的距離,差距小了,市場有了,做起來更有底氣!

阿里在新技術上的投資從來不含糊,就如同當年搞阿里雲一樣,即便被騰訊和百度說沒意思,即便在內部也飽受爭議,馬雲也是一句話:請給同事一些時間。而這個時間,一給就是10年。從 2013 年至今,阿里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投入已經很大,很多的創業公司,比如接翱捷科技(ASR)、寒武紀、Kneron(耐能)、商湯、Face++ 等,都被阿里看中。芯片方面,光是2017 年,就在短短三個月裡,阿里就直接或許間接地參與投資三家 AI 芯片公司,包括耐能,寒武紀,與深鑑科技。這些公司的技術覆蓋了服務器端和智能終端,漸漸地,市場的其他玩家在這些方面與阿里的差距越拉越大,阿里對這些高新技術和未來發展的敏感也讓阿里在投資上,效率出眾。比如,寒武紀成立不到一年,阿里第一時間給出投資意向。

阿里收購國產芯片廠商,芯芯之火,是否可以燎原?

既然阿里可以花錢去買,為何在芯片投資戰略佈局走向自己研發之路呢?這些感覺就像BAT雖然是行業大佬,但是不敢鬆懈,因為怕被顛覆!芯片巨頭也不敢說自己是絕對第一,想做更大的市場,如下一個風口物聯網,沒有芯片是萬萬不行的,這玩意兒只有自己做才能心理有底。估計中興事件爆發,給阿里一個警鐘:不快點,就被其他人搶走了!

阿里正在從世界最大的電商平臺轉變為集零售、金融、技術、物聯網等服務為一體的商業基礎設施平臺,而 AI 技術和芯片,會是這個商業基礎設施平臺的核心,可以高效率地提升阿里核心業務的發展,如物聯網、新零售、雲計算。

阿里巴巴已經出手,一定程度也是在給美國這樣的搞事的國家一點信號,別老想著搞中國企業,我們自己也是可以做的,那麼,其他的巨頭是否會跟進呢?如果跟進,行業革新會更加迅速,芯芯之火,是否可以燎原就看大家的努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