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創作團隊:

作詞:趙貴平 李嵋屏

作曲:王萬有

演唱:管曉俐 航宇

編曲:張少軍

錄音:於亮

攝影:周禮忠 王志剛

策劃:王志剛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MV版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趙貴平,神頭二電廠高級技師,山西戲劇家協會會員,朔州詩詞學會會員,朔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詩詞作品散見於《朔州日報》及公眾平臺,創作的歌曲有《桑乾河情深》《兒女山上藜麥香》等,戲曲作品有《草棚記》等。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李嵋屏,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人,下崗工人。中國詩詞研究會會員,朔州市詩詞學會理事,朔州市女子書畫院副秘書長,朔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朔州市工藝美術能手。詩歌代表作有《亞麻紗線情長長》《神頭詩選》等,剪紙書畫作品在朔州多次展出並獲獎,創作了歌曲《兒女山上藜麥香》《一半香瓜一片情》等。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王萬有,中國作家協會分會會員,朔州市影視創作與批評家協會會員,平魯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音樂舞蹈戲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三晉文化研究會理事。曾任《平魯文藝》執行主編,《長城》文藝雜誌主編。平魯區第一、二、三屆歌手大賽和首屆青歌賽總導演、評委,第一、二、三戲曲大賽總導演、評委。曾執導近百場文藝演出和比賽活動。2009年9月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我們的新農村”大型文藝晚會導演組工作。為平魯、太原等地創作了數十首音樂作品;《十愛頌》等4首歌曲參加團中央2008奧運夏令營活動演出;《友誼頌》等歌曲分別被國家、省、市、區刊物登載。近年來致力於本土民歌創作,代表作品有《桑乾河情深》《兒女山上藜麥香》《一半香瓜一片情》。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歌唱演員:管曉俐

歌手簡介:

管曉俐,朔城公安分局工作。酷愛音樂,多次擔任市區大型文藝比賽公安系統領唱,其自然、大方,以情動人的舞臺表現力及得天獨厚的嗓音條件,受到評委一致好評。工作之餘從未放棄對歌唱藝術的追求和鑽研,2016年以來連續推出《桑乾河情深》《媽媽我知足》《情繫殘虎堡》等多首原創歌曲,受到聲樂界好評和認可。2018年參與朔州春晚節目的錄製,演唱歌曲《貼門神》。現為朔方合唱團成員。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歌唱演員:航宇

歌手簡介:

航宇,本名李久郡,1979年生,應縣杏寨鄉人,現朔州歌舞團獨唱演員、主持人。擅長通俗歌曲演唱,創作型歌手。其演唱音域寬廣,音色渾厚純正,颱風端正,儒雅大方,深受觀眾喜愛。出道以來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堅實,作品屢屢獲獎。2011年擔任大型歌舞詩《塞外長歌》北大百年講堂演唱嘉賓。在此之後,航宇走出了雁門關,走進了北京城。2015年8月與北京藝海先河唱片公司合作,推出首張音樂專輯《二哥》;2015年12月與北京藝海先河唱片公司合作推出第二張專輯《大西口》;去年8月,他又推出了第三張專輯《愛無情》,讓傷情歌又出新味道。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編曲:張少軍

張少軍,中國煤礦音樂家協會理事,晉陝蒙冀民歌協會副主席,朔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音樂製作人。其音樂作品深受聽眾喜愛,在晉蒙周邊頗有名氣,代表作有《汾河情》《桑乾河情》等。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個人簡介:

王志強,退休教師,社會公益人,朔州影視戲劇協會會員,朔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朔州大秧歌非遺發掘小組成員。執著於社會公益事業,業餘攝像師,常年為宣傳朔州文化奔走呼號。近年來專注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朔州大秧歌的發掘整理工作,搶救性挖掘出許多珍貴資料,並隨劇團下鄉義務攝像,已錄製數百個戲曲視頻於優酷網共享,製作了原創朔州民歌MV《桑乾河情深》《兒女山上藜麥香》《一半香瓜一片情》等。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攝影:周禮忠

個人簡介:

周禮忠,攝影師,朔州兒女山旅遊文化促進會秘書長 ,朔州攝影協會會員,朔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他把鏡頭對準了家鄉,他把愛心灑向了兒女山。那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情一景都收錄在他鏡頭裡,每一件作品浸透了汗水和真情。他的作品在報紙和公眾平臺媒體多有發表。曾擔任歌曲《兒女山上藜麥香》《一半香瓜一片情》攝影。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攝影、策劃:王志剛

個人簡介:

王志剛,一半村村委會幹部,攝影師,中國在線記者,厚德載物慈善協會主要成員,朔州攝影家協會會員,朔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他將鏡頭對準了家鄉,對準了社會弱勢群體,常年奔走於朔州大地,宣傳家鄉,扶貧濟困,被百姓稱為‘’朔州好人‘’。其作品多被各類媒體採用,整體策劃了歌曲《一半香瓜一片情》。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炎炎夏日,能坐在樹蔭涼下吃個香瓜該是多爽啊!一半村的香瓜下市了,然而《一半香瓜一片情》歌兒卻是火了,一夜火遍朋友圈,點擊逾五千。

提起《一半香瓜一片情》的創作經歷,可謂酸甜苦辣都是歌,片片真情匯成河。

一、‘’兩排排楊樹一線線天‘’情結

我的老家在寧武東山上,與朔縣沙塄河緊挨著,風俗一樣。下朔州比上陽方口路好走。父親在寧武嶺溝(離城5裡)煤礦當工人,離家六十里。我小時候煤礦景氣,過年過八月十五工人放假統一140解放車接送,神氣的不得了。正月初六七接工人日子,我死纏爛打,擰著父親帶我去看正月十五鬧紅火。那年頭冬天冷啊,正月也凍的要命,人坐卡車斗子上,西北風一刮,大人裹皮襖也扛不住,更不用說八九歲娃娃了。‘’不行,怕凍死‘’,父親反覆就這一句。卡車前面跑,我後頭追,死活要去。

好多大人把我圍在車廂中間,根本不覺冷。解放車蹣跚著走出白泉溝道,就上油路了。下午時分,夕陽西斜晚霞紅,兩排楊樹插蒼穹,車子呼呼快了,楊樹箭一樣向後退去,風颳在臉上不冷,卻覺得好神氣。聽大人們沿路報著村名,大塗皋,河匯,沙塄河,王萬莊,南坪,石城莊。年復一年,從小這些地名在我心裡生了根,兩排排楊樹開啟了我走出大山的夢,成了我眼中最美的風景。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二、一半村情結

一半村,位於朔縣城南,以香瓜聞名塞外。一半村,這個名字怪怪的吧,記得有個小孩看到這個村名後問,‘’另一半哪去啦?‘’,是啊,另一半哪去了?就是這樣一個小村莊在我筆下出現過許多次,然而我魂牽夢繞的故鄉卻沒寫過一個字。

那是2015年冬天,愛好戲曲的我偶然進入了朔州大秧歌QQ群,認識了群主王志強老師,作家任發老師,他們都是一半村人。王老師是位退休教師,傾心公益事業;任老師才華出眾,出版了小說《尉遲恭演義》,由於敬重二位老師人品,我們成了忘年之交。也讓我對一半村這片地方多了一份情感。

一半村就位於兩排排楊樹那條路上,每次回老家經過那條路都特別愜意,回憶兒時坐卡車的美好。每當經過一半村我都會駐足於那塊‘’半農半牧半綠蔭,一半瓜香飄出村‘’的牌匾下,拍個照。

我最早為一半村寫的一首詩叫《一半村》:半農半牧半綠蔭,半雅半俗文明村。半歌半舞慶豐收,一半瓜香出雁門。再後來有我傾注了情感的長詩朗誦《四爺的故事》,講述了王志強老師的四爺為解放戰爭捐軀的感人故事,因為有英雄,更讓我對這個村莊肅然起敬。

一半村是塊風水寶地,出了戰鬥英雄,出了大作家,也生長出慈善。王志強老師全家兄妹五人全部從事公益事業,我曾奮筆寫下《好人王志剛》:一面黨旗迎風揚,扶貧濟困助學堂。幾度春秋公益事,愛心播灑暖四方。

幾年來,我心繫這塊熱土的發展,希望她富裕安康。當看到一半村人打破傳統種植模式多元種植的時候,格外高興,隨筆寫下《希望》:昔日香瓜塞外紅,如今市場難競爭。轉變思路多元化,種桃種李種春風。

想為一半村寫首歌的想法由來已久,今終於如願了,可當看到村民們那一份份捐款時我又流淚了,當即寫下《香瓜情》:半農半牧小康村,十里瓜香出雁門。為使山歌勵後人,一分捐贈一份情。

到這裡我該回答小朋友一半村的由來了,這是個奉獻的村莊,這裡的人們一半愛自己,一半愛別人,他們把一半的愛奉獻給了子孫後代和這片熱土。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三、一半村香瓜

一半村香瓜在朔縣也算個品牌了,六七十年代,大概與五花營的羊肉,舊廣武的蒜,白草口的姑娘不用看一樣出名。據當地老藝人張二懷講,那時候不知誰從外地買回好香瓜籽種,一斤一百多塊,種在一半村,獲得豐收。香瓜個頭不大,香氣撲鼻,脆甜爽口,生津止渴。據朔州詩人李繡程講,一半村香瓜當年很有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朔縣人都知道。一說起一半村香瓜,那是垂涎欲滴,方圓幾十裡的人都到那裡販瓜。香瓜熟了後用指甲輕輕一摳,就能看到紅色,特別香,但沒現在的瓜個大。這些年被高產的品種取代了,看來永遠再吃不到了,只留下童年的記憶。李老師在詩中寫道:

一半村的香瓜真有名,

十里飄香出雁門。

雞叫頭遍天不明,

賣瓜人進城起五更。

夏天的雷聲秋天的雲,

風雨裡苦的是莊戶人。

崖畔上酸棗半臉紅,

一輩子辛苦盼脫貧。

皇天后土敬祖宗,

下輩子也做城裡人。

改革開放後,農業迅猛發展,瓜菜使用化肥,產量大幅提高,加之反季節蔬菜提早上市,衝擊了市場。一半村香瓜失去了往日的光環,價格也上不去,漸漸淡出了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新品種,個頭大了,產量高了,味道卻再也回不去了。

近幾年,香瓜又漸漸迴歸綠色無公害種植,人們又懷念起一半村香瓜來。為了重樹這一品牌,引導一半村走香瓜致富路,我們創作了《一半香瓜一片情》這首歌。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四、創作背景

給一半村香瓜寫歌,這想法早有了,但遲遲動不了筆,不知道如何去寫,寫什麼,腦子一片空白。乾巴巴讚美香瓜如何脆,如何甜,種瓜怎樣辛勞,打動不了人,有聽你磨嘰時間人家去買個香瓜吃了。我在尋找一個載體,一個支點,足以承載我情感的東西。

2016年夏天,華太康藥店門口票友唱戲,我欣然前往,觀者如堵。遇見了票友任發老師,他陶醉地吼了一通大秧歌,然後拉我出了人群,鄭重地說:‘’小趙,你寫一半村香瓜歌哇,我給你參考個方向,就寫成民歌。‘’,‘’寫成愛情故事,兩排排楊樹,開車的哥哥,賣瓜的妹妹,一段纏綿愛情‘’。我一聽,好有畫面感呀,當即答應,並按他的意思走。任老師怕我不明白,又即興唱了《對壩壩上圪梁梁》,還模擬開大車哥哥與瓜妹妹纏綿的動作,妹妹推了哥哥一把,哥哥順勢將妹妹拽入懷中……,任老師對香瓜歌詞也說了不少,比如樹底下毛眼,大車車上,小車車下,非常接地氣,之後都出現在歌詞中了。

從華太康回來我即著手寫香瓜歌,起初就是按信天游格式寫,兩句一韻,男女對唱,一口氣寫了二十多聯,歌名定為《一半村香瓜愛死個人》。我覺得取這樣的歌名才酣暢淋漓,有兩層意思,香瓜好吃,愛死個人,香瓜妹妹動心,愛死個人。以愛情故事為主線盛讚一半村香瓜,既有情又有趣,人們聽了歌必然想吃香瓜,更想邂逅一個妹妹或哥哥。

故事雖為虛構,但故事中所列景物全是實景,兩排楊樹,一線線天,毛眼眼,大車車上,小車車下,沙塄河的水、鵝,香瓜。這些都是一半村一帶最常見的風景,我相信樹下也一定有愛情故事發生。

《一半村香瓜愛死個人》初稿完成後,我立即發給任發老師看,他回覆:詩可以,但不適合唱,不接地氣。我有些沮喪,又把歌詞發給李嵋屏老師求修改,她是信天游高手,接地氣的作家。經過李老師精心修改,再創作,香瓜歌詞初步面世,刊登在《朔州日報》上,並被一度、今日頭條、朔微生活等媒體轉載。原文如下:

朔州民歌 《一半村香瓜愛死個人》

詞:趙貴平/李嵋屏

男:兩排排(的那個)楊樹一線線(的那個)天,

樹蔭下坐的個毛眼眼。

數伏天的日頭火辣辣,

瞭見(那個)妹妹在樹蔭涼下賣香瓜。

身穿花衫衫麻花辮,

涼帽帽遮住了半邊臉。

沙塄河裡一對對鵝,

妹妹心裡頭想不想我?

女:大車車上來小車車下,

開車的哥哥你快停下。

歇一歇腳來喝杯茶,

嘗一嘗俺種的大香瓜。

男:妹妹的香瓜水靈靈,

吃上一口甜盈盈。

女:城裡人你只知道香瓜甜,

哪知道種瓜辛苦賣瓜難。

男:妹妹的艱辛哥知道,

一雙小手磨起了泡。

有句話兒想講出口,

妹妹你可別害羞。

哥哥你有話儘管講,

莫等日落西山上。

咱們兩個過呀過家家,

我跑運輸你種瓜。

一句話聽的我臉發燙,

心裡好似小鹿撞。

哥哥他是個好後生,

妹妹願做你心上人。

合:你是那蔓蔓我是瓜,

心連心筋連筋咱們在一打。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五、好事多磨

好事多磨,《一半村香瓜愛死個人》磨了二年,磨不是磨洋工,是歷練,是沉澱,是打磨。

2016年秋天,我們團隊的第一支原創歌曲《桑乾河情深》誕生了,社會反響還不錯。我拿著香瓜歌詞給團隊作曲王萬有老師看,並希望譜曲。王老師爽快地義務為該歌作了曲,曲調很好,有西北風味兒,地方特色濃郁。但王老師指出因為詞是兩句對唱,曲子有些單調,類似學習雷鋒好榜樣,幾段反覆唱。編曲張少軍老師也指出詞的問題,上下句不對稱,起伏不大,再斟酌。

從此,我和嵋屏老師又開始了對歌詞的第二次大修。依據兩位作曲老師的建議,將男一句女一句對唱改為每人唱四句,且加強了文字對偶,注意歌詞為作曲創造條件。比如:兩排楊樹一線線天,對應_條條溝來一道道坎;樹底下站的個毛眼眼,對應瞭哥哥掂起腳尖尖等。刻意使用疊字,增強民歌色彩,生活色彩,使之口語化大眾化。另外,歌詞中大量使用了比寫手法,使畫面更形象生動,如:南河灣流水鑽沙,瓜兒飄香迎來哥哥的笑臉臉。你是蔓蔓我是瓜,咱們兩心連心在呀麼在一搭。

歌詞第二次大修完後,任發老師較為滿意,作曲編曲老師也基本滿意,但因為做原創太難了,環節也多,我們沒有一分錢,有些事辦不了,由此香瓜歌一度被擱淺了,一擱就是兩年。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六、三百村民自發捐款

一半香瓜激情點燃

2018年夏初的一天,二哥王志剛(一半村會計)微信上忽然提起要香瓜歌詞,我翻箱倒櫃找出來發給他,並說明詞已大修過幾次了,遺憾的是沒錢一直做不出歌來,二哥當即表示傾力支持,並答應回頭想辦法。

第二天,大清早二哥給我發來個捐款名單,一長串,十塊,二十,五十,一百……,二哥說這是村民聽說要為香瓜寫歌連夜自發捐的,120來人,夠2千塊了……,我邊聽邊看名單,深受感動,眼淚打轉轉。頭一次見,也頭一次聽說村民為寫歌捐款。作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聽過歌唱過歌,哪見過創作歌的,何況還是為自己身邊的香瓜寫歌,我想他們激動是一定的,更多的是對家鄉的熱愛。他們有文化意識,有為子孫後代造福的意識,我打心眼裡心存感激和敬意。

從這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了,做香瓜歌,再難也要做,貼錢也要做。

隨即,我將一半村村民捐款支持做歌一事告訴了作曲王萬有老師,給他轉發了捐款名單,徵求意見。因為要弄歌首先得王老師支持,詞曲離不開他。王老師也同樣被感動了,答應一定做,而且是重新譜曲,譜大麴子,爭取傳輩數,不負村民期望。

有了王老師響應,我心裡有底了,馬上把捐款事宜及做歌計劃發在團隊群裡,徵求隊員意見。大師兄王志強老師舉雙手贊成,歌手管曉俐,作詞嵋屏,編曲少軍老師,攝影志剛二哥,周禮忠老師也被感動的一塌糊塗,表示全力支持,一定打造精品,唱響香瓜品牌。

當日,《一半村香瓜愛死個人》創作組成立,成員立即分頭開展工作。任務最重的還是王萬有老師,他得重譜曲。作曲最難,無可借鑑,無中生有,曲子既要表達詞意,又要有地方特色,上口便於流傳。

王老師作香瓜曲費痛勁了,時間緊任務重,常常是為了一個音符反覆改,夜不能寐。一般說幾易其稿,王老師十幾易也多了,他給我發的視頻中草稿排滿案頭,一稿,二稿,三稿……作曲過程中王老師還對歌詞不斷打磨斟酌,因為他本身就是作協主席,詞曲皆通。我從王老師把詞與曲完美融合過程中也學到了不少,寫詞不僅要意境好,詞優美,還得為音樂服務。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七、一半村採風

2018年7月8日《一半村香瓜》新歌譜誕生了。作曲王萬有老師像看到新生兒一樣高興地說,這回好了,是大歌了,類似尹湘傑、於文華的《縴夫的愛》那種形式。創作組成員看過後紛紛點贊,覺得音樂很好地詮釋了歌詞的內涵,為歌詞插上了翅膀。

經過《桑乾河情深》《兒女山上藜麥香》等原創歌曲歷練,管曉俐已是成熟的歌手了,擔當香瓜歌女主唱沒問題,眼下缺一給力男歌手。幾經周折我們聯繫到了朔州當紅通俗歌手航宇,去年他憑藉《貼門神》登上了朔州春晚,實力可見一斑。

為了增強對歌曲的理解,準確把握歌曲靈魂,王志強老師提議搞一次一半村香瓜採風,大家積極響應。我想,採風是個由頭,被香瓜饞得流口水是真的。

創作組一行八人,在數伏天日頭火辣辣的季節裡,走進了一半村。迎接我們的是熟悉的兩排排楊樹和熱情好客的村民,正值香瓜剛開園,一進二哥王志剛院子就吃上了,香瓜,西瓜,煮玉米,煮毛豆,燒山藥,左一盤右一盤,濃郁的鄉村特色美味給這幫城裡人解了饞。

我們品嚐了正宗的一半村香瓜,脆甜爽口,回味無盡;更感受到了二哥一家及村民的善良純樸和火一樣的熱情,這也是我們採風的目的。

在村委會參觀時,我們遇到了1966年曾在一半村插隊的回訪知青,他們一行十餘人,均已是白髮蒼蒼。老人們回到闊別五十年的第二故鄉,感慨萬千,相擁而泣,說一半村變化大了,街道寬了,樹多了,人民富了。與我們隨行的記者還為知青老人做了專訪,老人們還舉著‘’一半村香瓜愛死個人‘’採風旗與我們合了影,並即興與管曉俐,嵋屏合唱了《南泥灣》,一陣陣動情的歌聲彷彿把我們也拉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中午的農家飯更是豐盛,知青們與我們一起用餐,氣氛非常熱烈。席間K歌不斷,老歌新歌一起唱。難得創作組老師們團聚,詞曲歌作者圍在餐桌上討論起香瓜歌來,從伴奏製作到演唱,一字一句地過,以實現專業完美合作再度創作。管曉俐和王萬有老師還即興為客人們試唱了該歌,並誠懇徵求意見。

聽眾是最有發言權的。飯後就香瓜歌展開了熱烈討論,就歌詞我收到兩條改動信息,一是歌名,村民認為‘’愛死個人‘’中死人不吉利,村裡恰好那幾天死了人。我聽了好驚奇,第一感覺是秀才遇見了兵,文字交流不再一個頻道上。‘’死‘’在這裡是極點,極致的意思,想死你了,親死了,忙死了,比比皆是。第二條信息是關於沙塄河是不是河。

既然為村民寫歌,一定要讓村民滿意才行。歌名必須改,這是採風的成果。改為什麼呢?創作組反覆醞釀,一半村香瓜是必須在歌名中體現的,雷打不動,主要是改後三個字。‘’香噴噴‘’,‘’萬里香‘’,‘’甜又香‘’等太俗,‘’醉了心‘’太酸,‘’香瓜情‘’沒特色,經過兩天斟酌敲定了‘’一半香瓜一片情‘’,這是最接近主題的了。

關於沙塄河,因為有地方特色,不作改動,一首歌要想傳久遠,格局小了不行,以文化帶動一方發展是我們該思考的。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八、香瓜團隊

‘’一個人,不管是什麼職業,最少需要一種非功利的愛好。比如愛攝影,並不是為了當攝相師;愛寫詩,並不是為了賣錢;愛跑步,並不是要創世界記錄;愛看戲,並不是為了上臺表演......它不僅僅是富裕的精力有所附麗,主要是精神有了種舒展自如的安置和發揮,感受到人生的美好真諦。‘’這是戲迷為王志強老師採風時與農民大姐合影所題的一段話,我很喜歡,隨即留了言:‘’奉獻也是一種快樂,看到自己勞動或作品能給人帶歡樂,就很欣慰,哪怕是讓一個農民大姐開心一笑。‘’

我們的香瓜團隊,正是這樣一群非功利的人組成的。他們不是專業,認真勁兒勝過專業,他們做著公益的事,卻當作自己的事來做,他們總在不停地奔跑,追求完美。

編曲張少軍老師,擔任平朔體育館主任,酷愛音樂。他平時工作忙,總是利用業餘時間鑽研音樂製作,他的編曲在當地及周邊已是大有名氣了。在製作香瓜歌伴奏時,張老師可是傾注了大量心血,電腦前一坐就是十幾小時。為了趕在香瓜下市前出歌,他熬了好幾宿。伴奏出來後從不夸人的王萬有老師也直誇獎:少軍伴奏比網上那個《天不下雨》伴奏做的還好哩。不僅做歌曲伴奏,少軍老師還主動提出給村裡做廣場舞伴奏。當下廣場舞正盛行,如果能有一支本土舞曲,那多好啊,又會驚跌多少人的眼鏡!

歌手管曉俐,是一位人民警察,警營飛出百靈鳥,天生麗質愛歌唱。她從業餘中走來,一步步走的非常堅實;她有著專業歌手都敬畏的執著,投入全部熱情去演繹作品。她憑藉實力登上了朔州春晚,憑藉原創音樂唱響了朔州大地。在錄製《一半香瓜一片情》前,曉俐自己在家中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歌譜,用鋼琴一個音一個音地校正。她是追求完美的人。第一次與航宇合唱原創,表現得相當松馳,把香瓜妹妹那種柔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一條條溝來吆一道道坎,瞭哥哥掂起腳尖尖。南河灣的流水鑽沙沙,瓜兒飄香迎來哥哥的笑臉臉‘’一曲下來,聽的人心也醉了。她對歌曲的理解相當到位,情感把握非常好!初次錄音結束後,大家一致認為很好了,然而曉俐卻從中挑出了幾根‘’刺‘’,並堅持要修改,後來在錄音師於亮的配合下,又重新補錄,曉俐才算通過。她的嚴謹認真影響到了團隊所有人,粗枝大葉的我也再不敢馬虎了。

王志強老師是團隊的大師兄,退休教師,公益人,現在是500餘人的戲迷群掌門人。在香瓜團隊王老師擔任攝像和MV製作,這也是歌曲製作環節中最繁瑣的。王老師67歲的人了,成天跑前跑後忙攝像,晚上回家在電腦上整理編輯,營生滿滿的,有劇團的任務,有社會上相求的,有個人求攝像的。

MV(音樂短片)製作是個浩大而複雜的工程。需要根據歌曲內容錄製素材,然後把視頻藝術地組合在一起,起到渲染主題的作用。一半村香瓜歌經過兩次外景錄製獲得了理想視頻,王老師要做的是對口型打字幕,需一字一句對,費時費力,常常刪了改,改了刪,一段視頻刪改五六次。為找一段廣場舞原視頻,他費了一天的功夫。由於過度勞累,牙疼胃疼不斷襲來,王老師不得不放下工作看醫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多天的編輯,香瓜歌終於面市了,社會反映不錯,首日點擊就上了二千次。這其中浸透了創作組所有人的汗水和心血。攝像師王志剛,周禮忠老師拍攝了上千張美圖,為歌曲大增色彩。歌手航宇的加盟,民族與通俗碰撞出了火花,使歌曲魅力無限。嵋屏香瓜代言人的美好形象為香瓜暢銷做足了廣告,相信明年一半村香瓜會供不應求,飄香千里萬里。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一半香瓜一片情》創作始末

九、九月,香瓜飄紅

九月,秋的味道越來越濃,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無論悲喜都值得我們記憶和收藏。《一半香瓜一片情》從春走到秋,從青澀走向成熟,有耕耘的艱辛,有澆灌的汗水,有收穫的喜悅,有我們雙手捧出的一片真情。唯願,九月,香瓜飄紅。

8月31日晚,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MV在優酷網正式發佈,一夜傳遍了朋友圈,點擊量二千餘次,各地網友好評不斷。香瓜火了,管曉俐,航宇,嵋屏也火了。

本土詩人書法家宋建國老師聽了《香瓜》歌連連點贊,即興賦詩並揮毫寄語:一半香瓜一片情(借),拈來風雨作歌聲。才男靚女傾全力,打造新詞築夢宏。

朔州民歌合唱團團長師寶忠老師對《香瓜》歌大加讚賞,他看到本土民歌誕生,十分欣喜,留言:力挺朔州本土民歌!

平朔詩人高文慶老師為對歌詞頗有研究,曾與王萬有老師創作了優美的本土民歌《紅山蕎麥》。他為香瓜歌賦詩:美景美韻一半村,靚女倩男雙飛鴻。鄉間濃郁園豐澤,半個香瓜滿是情。

朔州大秧歌戲迷群的張佑老師盛讚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

一半香瓜一片情,

本地香瓜本地人。

香瓜甜美味道純,

產地出在一半村。

歌詞作曲鄉土濃,

貴平嵋屏萬有張少軍。

朔州民歌有韻味,

航宇曉俐賽譚晶。

音像製作很精美,

志強剛亮周禮忠。

遠在西安的網友茹毅發來賀詩:觀民歌《一半香瓜一半情》有感:

家鄉朔州有個寶,

一半香瓜萬里挑。

黃土地上兒女唱,

朔州民歌創作好,

清晨起來聽民歌,

聲音美妙醉心潮。

遠在北京的白老師聽到家鄉的民歌激動不已,感慨萬千,連夜創作了一首賀詩,並用戲曲演唱,以表心聲。詩文如下:

贊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

朔州民歌實在靚,

唱得百姓心裡爽。

創作團隊是高手,

詞美曲美調悠揚。

一半香瓜一片情,

賽過西口圪梁梁。

歌星航宇管曉俐,

黃金組合勝鳳凰。

代言瓜妹好風光。

小小山村一夜紅,

香瓜插上金翅膀。

家鄉一派新氣象,

一年更比一年強。

扭起秧歌慶豐收,

邁開大步奔小康。

(2018年9月1日北京作)

本土詩人李繡程反覆地聽著香瓜歌,思緒回到了六七十年代,他咀嚼記憶中的往事和香瓜的餘味,哼起了信天游:

一半村的香瓜真有名,

想起了吉莊的燈籠紅。

雞叫頭遍天不明,

賣瓜人進城起五更。

夏天的雷聲秋天的雲,

風雨裡苦的是莊戶人。

崖畔上酸棗半臉紅,

一輩子辛苦盼脫貧。

皇天后土敬祖宗,

下輩子也做城裡人。

還有許許多多的留言和鼓勵,讓我們感動著,能不負所學,不負偉大的時代,為老百姓做點事,我們很欣慰了,再苦再難也值得。創作組李嵋屏感動於網友聽眾的贊勵,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這次從錄歌到編排到外景取景錄像,團隊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力氣。管曉俐對錄製的歌曲精益求精,從每一個細小的吐字變化,到整個歌曲的情感演繹,都要求非常嚴格,一個字一個字一句一句的摳,哪句唱的不理想,都要返工重錄。光錄就四五次,後期修改又四五次。她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我們都要為她的這種認真而專業的精神點贊。這次的歌曲的確是唱得非常好,有《縴夫的愛》的神韻,甚至超越了那首歌曲,感覺又是我們本土一首響噹噹亮堂堂的好歌。感謝團隊創作人員,他們是趙貴平,王萬有,管曉俐,航宇,張少軍,王志強,周禮忠,王志剛,還有我,這些老師們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積極的打造這支歌,出力出汗,為宣傳本土文化本土特產,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感謝一半村村民熱情洋溢的響應,自發的捐款來錄製這首歌(錄製和編曲環節人家要收費)。感謝王志強老師,周禮忠老師,還有王志剛老師,不怕困難,到處取景錄相。王志強老師在大秧歌劇團那麼繁重的工作量下,還要夜以繼日的編錄這首歌,的確是付出了很大的辛苦。感謝創作團為我們朔州本土又奉獻上一曲優美的民歌。特別鳴謝王志強、王志剛兩位老師,好幾次取景錄像,都是在志剛老師家吃的飯,所以在這裡特別的要感謝。感謝一半村村民無償提供的香瓜,讓我們大飽口福。感謝所有的好朋友們關注支持這首歌曲的錄製和傳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半香瓜一片情》只是個開端,朔州有更多更美的風景需要我們去讚美,有更感人的故事需要我們去歌頌,今後,我們將用最真的情,最美的音樂,為家鄉放歌!

2018年9月12日於朔州。

朔州民歌《一半香瓜一片情》團隊及創作始末

圖片提供:周禮忠 王志剛 李嵋屏 王志強

2018年9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