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時代君每天收到諮詢保險的信息有幾十條,有些問題五花八門,有的問題在內行人看來甚至非常“初級可笑”。但是時代君很欣慰,讓時代君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消費者的多樣性:

每個人教育程度不同、能接觸到的保險不同,對於金融常識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我很快接受了現狀,並且耐心回答大家。

普通人在購買保險過程中,常常陷入的誤區,如果大家能耐心讀完這7條,我敢打包票,在買保險這件事上,沒人能坑你。

誤區1:有病治病,無病返本

▲▲▲

機會每天都會在後臺收到類似如下的諮詢:

時代君你好,有沒有一種保險有病治病,沒病返本的保險,推薦下?


看到類似這樣的留言,時代君都哭笑不得,但是可以斷定,此類客戶對保險的認知非常少,如果單純的從產品出發去配置款保險,不瞭解客戶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就算有客戶想要的,也不是符合客戶所需的。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有朋友買重疾險時,認為80歲的時候能返還保費的保險,一定比不返還的好,理由很簡單,保險公司白給錢,只有腦子壞掉的才不要。熟知,遊戲規則是保險公司定的,主動權在保險公司手裡面,保險公司傻嗎?啊!!!

以2份保障接近的重疾險為例:


  • 天安健康源2號:可以在66歲/77歲/88歲/99歲,領取所交保費;
  • 華夏健康人生:無法領取返還保費,只有在重疾/身故才可以獲得保額。


我們看一下同樣是在50萬保額、20年繳費的情況下,到底哪種保險划算?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為了66歲返還保費,同樣30歲男性每年需要多交56%的保費,77歲返還每年要多交21%的保費。古人云“羊毛出在羊身上”,時代君想說“買保險是為了返本?”中國的消費者喜歡返還保費,為了佔保費返還的便宜,每年多交20%-60%的錢。其實到時候返本的錢,本身就是每年多交保費在幾十年後的自然增值。為了返還除了多交保費,還有如下弊病:

提前身故:如果沒活到66歲就身故,那麼不好意思,每年多交的60%保費白交了,同其他的保險一樣,都是賠付保額,並不會多給你。

佔用預算:絕大部分人買保險的預算是不夠的,如果為了返還,不得不多交很多保費,那麼就沒有多餘的預算購買其他保險了。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組織,所有產品都是精算師計算之後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跟自己父母要錢都不容易,想佔保險公司便宜,是不是想得有點多?不花錢免費得到保障,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童話世界裡。


誤區2:買保險沒用到,錢就白花了

▲▲▲

“買了保險沒用到,錢就白花了”的這種說法,時代君是非常不贊同甚至很討厭的。

首先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保險是一種消費,就是你花錢買了一份受法律保護的契約,比如買了重疾險按照合同,就可以得到賠付50萬,或者買了定期壽險,身故可以獲得100萬的賠付。雖然這些保障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卻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而且這些保障在保險公司精算的時候是有成本的。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如果大家確定自己100%不會得重疾,或者不會由於意外導致身故,那麼就不用買保險,因為買保險一定是虧的。還有的人會疑惑,我買了一份定期壽險,如果20年後滿期沒有出險,那麼這錢豈不是打水漂了?

這裡我要說這錢真的沒打水漂,而且這錢花得很值。中國每天中國有500多人因為交通事故身故,有7500人由於癌症死亡。

所以說如果我們買了一份保障20年的定期壽險,20年後還活著的,首先要先感謝上帝的垂愛,又活了20年。只是你交的錢保險公司用來理賠別人了,如果你死了,保險公司也會賠錢給你。


在過往的文章中,我反覆強調定期壽險的重要性,懂的人都在買,不懂的人求他也沒用。

所以保險是一種消費,都有成本的。

誤區3:買保險,只敢找熟人

▲▲▲

首先說結論,時代君不反對大家從親戚、朋友中買保險,中國800萬保險代理人,為保險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買保險只敢找熟人買的潛臺詞是:我姐/我弟/我妹妹的同學/我鄰居,總不會騙我吧?話不假,可是那個TA 專業麼?在沒有騙你的同時有給您搭配最全方位的方案嗎?

其實找熟人買保險是沒問題的,只需要把握的一個前提即可:這個人是專業的,可以針對你的情況推薦適合自己的產品。

保險公司有很多銷售話術,很多新人可能培訓十幾天就能上崗銷售了。很多人找時代君吐槽,自己遇到的一些銷售人員甚至還沒有她專業...


如果你因為保險晦澀難懂,或者不願意花時間研究學習保險,一廂情願地想通過熟人來解決你的問題,那麼這樣風險很大,而且有很大幾率買到不合適自己的保險。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人有盲目從眾的心理,以為別人買了自己就可以跟著買。實際上不同家庭的人員結構、預算、身體情況以及風險偏好都不同,適合別人的產品,真的不一定就適合自己。


所以買保險一定要適合自己,無論是親戚推薦的,還是朋友買過的,都建議先仔細分析一下,不要盲目出手,買了又退是要虧損不少錢的。

誤區4:大公司就是好,貴的就是好

▲▲▲

有個客戶的原話這樣:

深藍君,你測評的產品的確挺好,但是都是一些小公司,能不能推薦一些大保險公司的產品?


看到這樣的留言我直接就崩潰了,中國有近200家保險公司,不是大家聽過的就是大公司,沒聽過的就是小公司。時代君把中國200多家公司都看了一遍,都稱為“大公司”了?

!!!

生活常識告訴我們: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是過去生活經驗的總結,在日用品、家電等消費類產品領域是適用的,因為價格透明且充分競爭。 但是在醫療和保險這兩個信息不對稱的領域,“高價不容易買到假貨”是不理性的。理由如下:

由於信息不對稱,你沒辦法判斷商品的好壞。

保險和醫療都一樣,需要對症下藥、量體裁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反而不一定是貴的。

所以不是大公司的產品就是好的,也不是貴的就是好的。

每家保險公司都有成千上百款產品,就算大家選定了同一家保險公司,那也不代表這家公司所有產品都可以無腦購買。無腦購買,最後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除此之外,很多人會擔心小保險公司的安全性,其實國家對保險行業有嚴格的監管和多種救助措施,以保證我們的保單安全有效,我們實在沒必要操這個心。

誤區5:多花點錢,買個容易理賠的

▲▲▲

很多人出於對保險理賠的擔心和不瞭解,甚至想多花一點錢買一個容易理賠的,這種也屬於比較初級的問題。總結一下核心結論:

  • 保險賠不賠並不是保險公司說了算,而是要以保險合同為準。不會因為你有親戚在保險公司工作,理賠的時候就會照顧你,自然也不會刻意刁難某一個人。
  • 保險公司是一個龐大的分工明細的機構,規章制度極為成熟,理賠的標準完全是根據產品條款、相關醫學法律指引、公司操作指南進行。
  • 保險公司只關心你是否能夠達到理賠的標準,而從來不關心你是誰!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深藍君再次提醒大家,產品賠不賠,怎樣賠,其實都寫在合同裡面了。如果產品應該賠,保險公司借他幾個膽子也不敢不賠。如果產品本來就不應該賠,就算你親戚在保險公司工作,也是不會賠的。

誤區6:我只想買一份重疾險

▲▲▲

首先我們要知道,保險是金融三駕馬車之一,有很高的門檻和壁壘,時代君建議普通人對於不懂的東西要存在一些敬畏,而不要想當然。

比如很多人以為買保險就是買一份重疾險,其實這是非常粗淺的想法,不同的保險有不同的作用,一份保障完善的保險計劃是一個組合。

意外險:防止意外導致的身故或傷殘,100萬保額也就兩三百元。

重疾險:罹患重疾可以通過一次性給付的保額,可以幾年時間不工作,專心治病,怎麼治去哪治,自己說了算。

定期壽險:定壽是普通人最容易忽視,而是我最推崇的一類保險,懂的人都在買。

醫療險:只能前期墊付,報銷有嚴格的規定,且保險上限不能超過所花費。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所以保險並不等於重疾險,而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買一份重疾險就好了。上文我們也提到過,就算是重疾險還能演化出來十幾種類型:消費型、返還型、分紅型、萬能型、多次賠付、提前給付等等。

很多保險專業畢業的學生,在看一份新的保單的時候都需要慎重研究一會,所以普通人如果想當然認為保險很簡單,那麼買錯產品吃虧的可能性一定很大。

還有人期望通過一份重疾險就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樣看起來好像是簡單省事,保障全面了。但是我們需要意識到,很多搭售的附加險不僅價格不便宜,而且保障可能不太好。

舉個例子,很多重疾險附加的醫療險,不僅保額很低,而且如果當我們住院理賠過後,就沒辦法續保了。而目前市場上做的比較優秀的醫療險,就算罹患癌症第二年還可以續保進行報銷。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期望只通過一份重疾險來解決所有的保險問題,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

誤區7:給老年人買重疾險

▲▲▲

很多人買保險的心是好的,但是很多時候好心辦錯事,比如想為老年人購買重疾險,或花費太多預算為孩子買保險。


之前我們聊過一個例子,爸爸為孩子做了360度全方位的保障:意外、重疾、醫療,教育金,但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自己,卻還是裸奔狀態。


買保險讀懂這7條,100%沒人能坑你!


我覺得如果家庭真的預算有限,不妨就為孩子購買一份定期的重疾險,50萬保額,保30年或者保到70歲,一年的費用也還不到1千元,省下來的錢可以給大人做好保險配置。

今天藉著這篇文章,把我能接觸到的買保險常見誤區整理出來,希望能幫得到你,也歡迎你分享給有需要的親朋好友。

其實我覺得保險也是一樣的,路上的人行色匆忙,在我眼裡只有兩類,一類是買了保險,一類是沒買保險的。當疾病和不幸來臨時,除了宗教,也許保險是我們另外一根救命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